“五朵警花”逐梦记(一)
作者简介
1959年1月出生于警察世家,1978年入警,在西城公安分局(现青羊分局)北大街派出所从事户籍工作;在职本科学历。1982年2月调市局户政处(现户政管理局)从事机要文秘工作;一级警督,2014年1月享受正处级待遇退休。曾参加市局文艺汇演,两次获得舞蹈类二等奖(获奖剧目:独舞“十五的月亮“和独舞“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获语言小品类三等奖(获奖剧目:”上户口”;1997年参加市局迎接香港回归演讲比赛获三等奖;曾获得市局100米游泳比赛青年组亚军;警校学习期间,曾在田径100米短跑比赛中打破校记录。退休生活主要是唱歌、跳舞、旅行、写作,曾创作小品“不同的舞台”,并自导自演,在社区宣传安全防范;曾四次在四川电视台“吃八方”栏目“露一手“板块中教电视观众做菜;曾接受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记者采访,讲述自己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
2014年7月31日,位于城南某住宅小区的业主活动厅内传出一阵阵欢快的乐曲声, 5位中年妇女正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从她们并不太熟练和到位的舞蹈动作可以看出,她们并不是专业的舞者,眼角的些许皱纹也透露出她们已经不是曼妙少女,但举手投足间的认真,却给乐曲伴奏下的舞蹈增添了风采。一曲毕,处于紧张和认真状态下的她们松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舒缓了很多,刘晓溪、闫蓉、陈瑜、陈玲和尹彤互看了一眼,露出了笑容。连她们自己都记不清,如此5人愉快的相处时光已经是第几次,这是5人退休生活的缩影,也是5人52年友谊的继续……
同一个大院同一个梦想
时光倒退,回到52年前的1962年,位于文武路附近的居民大院,由于是市公安局多个部门的家属宿舍集中所在的区域,“公安大院”因此得名。上述5人的友谊和警察梦想从这里开始,而点燃加入警队梦想的火种皆因她们各自都有一位当警察的父亲,同住在“公安大院”里,当时还是小女孩的5人常常在院子里看到彼此的身影,相近的年纪让她们很快熟识了起来。那一年,刘晓溪、闫蓉4岁,陈瑜3岁,陈玲和尹彤则刚满2岁。那时起,“公安大院”内常能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两个大一些的小姑娘跑在前面,3个还扎着羊角辫的小小姑娘还不是很跑得稳,一边在后面追一边嘴里还奶声奶气地喊着“姐姐等我,姐姐等我。”
再长大一些,5个小姐妹一起进入了大院内的幼儿园。她们最爱做的事,就是在幼儿园放学后坐在学校后面的矮围墙上,看着大院内穿着警服来来往往的叔叔阿姨们。每次看到穿着警服的女民警,小姐妹们都会特别激动和向往,“等我们长大了,也要穿上这样一身警服,一定和大人们一样洋气!”这份年少时开始在心中萌芽的警察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5人心中发芽开花,加入警队的信念愈发坚定和强烈。上世纪70年代末,“公安大院”的宿舍楼相继拆迁,已经少女初长成的5人离开了共同生活了快20年的地方。二姐闫蓉和四妹陈玲下了乡,大姐刘晓溪、三姐陈瑜和五妹尹彤则继续在成都完成各自的学业,虽然5人就此相隔一方,但心里那份 只属于她们的共同梦想却从来都不曾忘却。
1978年10月,对于5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她们在短暂分离后再次相聚。这次,她们决定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踏出第一步。就在那一年10月,5个人同加入了警队,成为当时“西城分局”中最年轻的女警。而加入警队后迎接她们的第一份“礼物”,便是为 期两个月的新警训练。培训班中,5人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大通铺,白天训练的辛苦总会被每个夜晚躺在床上女孩之间的悄悄话冲淡。实现共同梦想后的内心,被警营生活的憧憬和愈发深厚的友谊激发着,更加兴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