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识英雄:一代名臣于谦

                                                                  寸简简言

剧作家布莱希特说,“需要英雄的国家是不幸的国家”。

但是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更是不幸的。

英雄者,国家危难之时,他们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明军护卫北京城的二十万精锐部队全军覆没,五十余位文官武将战死,明开国80余年几代人的努力被轻易的葬送。

外有强敌,内无强将,在这危难之刻,于谦以惊人的胆识和能力,苦苦支撑,直至胜利的到来。

后世尊之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列“西湖三杰”。

01

翻看了很多本关于于谦的书籍,

对于他的出生,都做了很诡异的描述。

于谦的祖上世代为官,他的父亲于仁性甘淡泊,不愿出仕,但其为人品性敦厚,乐善好施,德才兼备,受人尊敬。

于仁崇拜文天祥,把文天祥的塑像供在家里,每日殷勤供奉。

于谦未出世之前,于仁做了一个祥梦,梦见满室红光,文天祥有感他诚心,转世投胎到他家。

于仁醒来后,把梦告诉夫人,夫人说她也做了一个同样的梦。

十个月之后于谦出生,出生时的祥瑞就不说了,无非是和人生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知道这是真事,还是文人墨客由果倒因的写法。

我很讨厌把英雄送上神坛,无论怎样的英雄都是活在人间烟火里的精灵,

他们虽然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但是他们也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他们也是可以学习,可以模仿的。

就像于谦受其父亲的影响,从小把文天祥作为他的人生榜样。

十七岁就写下了那篇流传百世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年少成长经历可以说是一帆风顺的。

家境殷实,家学渊源,天资聪颖,

所以于谦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才学优于常人,而且谦恭礼让,气度不凡。


02

于谦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23岁,在省一级的考试俗称乡试中,考上了进士。

接着被送到京城参加全国统考俗称会试中,拔得头筹。

接下来就是皇上亲自出题的殿试。

一般来说,殿试虽是皇上出题,但是只要大方向不错,中规中矩,于谦就算入不了前三甲,也会名次靠前。

结果于谦展现了他耿直的“愤青”品性,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多有指点,对当朝皇帝的言行也毫不留情,

这在当时叫“以策语伤时”。

当时的明成祖朱棣对此很是看不上,于是顺理成章的,于谦的名次很靠后。

在明代,殿试的前十几名可以进翰林院做庶吉士的,庶吉士是国家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明代撤销丞相,采取内阁制,要进内阁,非庶吉士不可。通俗点讲,在明代你想当类似于丞相之类的大官,你必须是庶吉士出身,正所谓“根正苗红”。

于谦虽然没有进入翰林院,但是他也毫不在意,他本意就是要为老百姓谋福利,很快他被下放到基层当监察员。

别人不拿监察员“当干部”,但是于谦本人不。

他踏踏实实的在监察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公平公正的办了几个大案,弹劾了官场上的恶势力,被老百姓交口称赞,称他为“廉干”。

监察系统的最高领导左都御史顾佐对于谦青眼有加,很快于谦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调回中央。


03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登基,朱高煦叛乱。

朱高煦投降时,于谦痛斥其罪行,言辞激烈,条理清楚,得到明宣宗赏识,提拔为御史,巡按江西。

于谦是如何骂的呢,查了很多史料都没有找到,只有八字评价: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朱棣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夺来了江山,他儿子也想从他孙子手里把江山夺过来。

朱棣这个榜样就做的很不好,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家教的重要性。

朱棣做事果决勇敢,率师出征北元,大胜而归,其父朱元璋喜形于色,慨叹;“靖沙漠者燕王,朕从此再无北顾之忧!”

朱元璋分封几个儿子,把位置最险要的北平留给了他燕王朱棣。

由此可见朱棣的文韬武略在其他几兄弟之上。

朱高炽是朱棣的二儿子,为人暴虐凶悍,目无法度,常惊扰百姓,建文帝曾让严加管教。

建文帝削藩,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朱棣的长子朱高炽体态肥胖,走路都需要人搀扶,而且性情和朱棣相反,沉静仁厚,为朱棣不喜。

靖难之变时,朱棣让次子朱高煦跟随,朱高炽留守北平。

朱高煦的嗜武性情,在战争中得以发挥,屡建奇功。几次救朱棣于危难,朱棣很是赞赏。

靖难之变后,朱棣登大位。

由于对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的喜爱,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朱高煦对封王很不满意,以封地远在云南为借口,不去就藩。

朱高煦说:“我何罪,斥千里。”

朱棣无奈,改封青州,青州在山东界,但朱高煦仍不就藩。

朱棣北伐,朱高煦在京城为所欲为,犯下滔天大罪。

朱棣回来后,把他贬为庶人。他的哥哥朱高炽哭求朱棣,朱棣心软,改封乐安洲(今山东惠民),并命其即刻启程,朱高煦怀恨在心。

朱棣死,朱高炽登基不到一年,也暴毙。

那时大明的都城已经由南京迁到了北京,朱高炽因为对儿子的怀疑,把他留驻在了大明的旧都南京。

朱瞻基快马加鞭回来奔丧,朱高煦得到消息后半路设伏追杀,因为时间仓促,错过时机。

朱瞻基登基后,朱高炽想效仿他的父亲也来个“靖难之变”。

但是朱瞻基不是建文帝,朱元璋为建文帝设计的未来就是守成,重文轻武,而且朱元璋把武将都杀得差不多了。

“靖难之变”时,建文帝手中只有文臣,没有武将。他爷爷朱元璋给他留的最好的武将朱棣,还造反了。

而朱瞻基恰恰相反,他是朱棣一手培养起来的君王,能文能武。

朱高煦联络了一帮人准备造反,朱瞻基怕留下残害叔叔的骂名,迟迟不肯动手,派人劝说,许给荣华富贵,但朱高煦一意孤行。

朱瞻基御驾亲征,大败朱高煦。朱高煦看大势已去,出城投降。

朱高煦败给自己的侄子,让他很没面子。投降时还神态倨傲,一副死不悔改的样子。

这时候我们的于谦于大人上场了,他声如洪钟,口若悬河,把傲娇的朱高煦骂的伏身于地,战栗不止。

于谦巡按江西时,平反冤狱数百起。

04


朱祁镇

宣德五年(1430年),于谦32岁,被皇上亲自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国防部副部长),巡抚河南,江西两省。

于谦做两省巡抚一直做了十九年,从32岁做到51岁。

于谦虽然品级没有河南和江西两省的最高官员的品级高,但是因为他是中央下派的官员,所以职权在他们之上。

于谦这十九年来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就挑选两件来说一下。

以前粮食的亩产量低,计生工作做的又不好,所以每年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农历的三四月份,

很多老百姓家里开始断粮,逃荒或者饿死人的事屡有发生。

如果向富户借粮食,还需要给利息,那么一年又一年,利滚利,还不完的债,老百姓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于谦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认为这样的公益事业应该由政府完成。

政府每年准备一些预备粮,在百姓缺粮时借给他们,等到粮食收成后再还给政府,而且不收利息。

一些老弱病残,五保困难户可以减免。解决了大家吃饭的问题。

黄河经过河南,堤坝总闹决口,于谦在农闲时组织劳工修坝。

修好之后还做好售后工作,按照堤坝里数设立亭长,负责维护修缮。

还在两省境内的交通要道上栽种柳树和榆树,按距离凿井,形成了绿化带,便于老百姓赶路。

不知道于谦是不是道路绿化带的鼻祖。

山东、山西闹灾荒,逃到河南的难民就有二十几万,于谦放粮救济,安排田地,耕牛和种子,让难民安居乐业。

05


土木之变

1435年,朱瞻基驾崩,他只做了十年皇帝,他儿子朱祁镇8岁登基,

因皇上年少,太皇太后总揽大权,“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边防安定,吏治清明,经济发展。

正统六年(1441年),朱祁镇15岁,开始亲政。

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三杨”中的杨荣已死,杨士奇因子致仕,积郁成疾,次年病逝,1446年杨溥积劳成疾去世。

小皇上失去了约束,宠信宦官王振。王振在小皇上身边多年,对小皇上了如指掌。对内蒙蔽皇上,对外结党营私,一时间风头无二。

王振原是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的一个私塾先生,科考多年不中,郁郁不得志,最后自阉入宫,寻求富贵。

朱瞻基见他懂诗书,就让他留在了朱祁镇身边。

朱祁镇管他叫“老师”,官员叫他“翁父”。

封建君主制国家,皇上就是天,拥有着绝对的权威,现在英宗对王振言听计从,王振就成了实际的领导者。

朝廷官员无不对王振阿谀奉承,巴结贿赂。

1446年,于谦进京奏事,两手空空,朋友劝告他,他还作诗《入京》以明志: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两袖清风”由此而来。

王振嫉恨于谦的光明磊落,指使言官弹劾,于谦被捕入狱,判处死刑。

山西、河南两省的百姓、官员、藩王上书朱祁镇,请求释放于谦,王振抓不到于谦的把柄,害怕犯众怒,就把于谦放了。


06


也先

也先

王振在大明朝作威作福的同时,西北边陲的蒙古族也没闲着。

蒙古人脱欢经过几次战争统一了瓦剌,瓦剌是元朝北退漠南之后,分裂为三部分,其中的一部分。脱欢想做可汗,但是蒙古的可汗要求有皇族血统。

逼不得已,脱欢用元朝皇室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自己做丞相,类似于三国时期的曹操之于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脱欢去世后,他儿子也先继位,野心更大,妄图与明朝对抗。

朱棣在时,在嘉峪关外设立了哈密、沙洲、赤斤蒙古和罕东四个卫,护卫西陲。

也先掌权后,慢慢的吞噬了这四个卫,大明朝的“心脏”外就无关可守。

也先把目光投向了大明朝的心脏,伺机行动。

瓦剌每年都要给明朝“岁供”,明朝按使团人数给瓦剌赏赐作为回礼。刚开始时贡使不超过50人,后来超过3000人,这些人每年的十月入境,

第二年的二月出去。这些人不但要东西,而且在沿途为非作歹,同时还要完成也先交给他们的军事任务,走私兵器。因为当时蒙古族还没有掌握铁的冶炼和制造工艺,而明朝又严令铁制品出关。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终于以赏赐品太少为借口,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入侵。

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一般的太监也就贪图富贵,遇到外敌入侵,早就吓得龟缩一隅。

但是王振不是一般的太监,他不但要富贵,还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乱世出英雄,王振觉得连老天爷都在成全他,于是怂恿朱祁镇御驾亲征。

仅仅经过三天的准备,朱祁镇就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发了。

这些匆忙集合起来的大军,兵不认将,将不识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军只准备了三天,粮草从何谈起。

就这样一个乱作一团的部队,其前景昭然若揭。

大军才行到大同,前方战败的消息不断传来,朱祁镇和王振看到战场上尸横遍野,流血漂橹,开始感觉到战争不是那么美好了,于是他们开始后退。

边关战士拼死抵抗,才为朱祁镇争取了三天时间,王振又是怎么把这三天时间用掉的呢。

王振先是想让大军经过他的家乡,相向家乡老百姓显示一下他衣锦还乡的荣光。

走到半路,又觉得不妥,大军可能会踩踏家乡的粮食,于是又取道宣府。

大军走到宣府时,也先大军已经追上,恭顺侯战死。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带四万人迎敌,也全军覆没。

大军好不容易走土木堡,王振要求驻军在怀来县的土木堡,等待王振的一千多辆辎重车。

许多大臣主张入怀来县城固守,但是王振拒绝。

土木堡无险可守,而且地势高,将士挖地两丈不见水,饥渴难忍。

也先大军追到,占据水源。

第二天也先大军假意后退,饥渴难耐的将士去南河取水,阵势大乱,也先大军杀入,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王振被英宗护卫樊忠锤杀。

史上把这场不光彩的战役叫做“土木之变”。

一场你死我亡的残酷战争,被一个荒唐的太监完成了一场过家家式的冒险。


07


朱祁钰

朱祁钰(景泰帝)

土木堡惨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北京震动。明洪武朝以来经营多年的精锐都葬在了土木堡,包括明军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北京此刻变成了一个沙上城堡,随时有崩塌的可能,人心惶惶,有些人已经收拾好包裹准备逃走了。

这其中就包括翰林侍讲徐有贞,他极力赞成“南迁”,南迁也就是逃到南京。

这时候于谦站出来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

于谦前一年(1448年)才被调回北京,他力主固守北京。

当时监国的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他赞成固守。于谦临危受命,开始他人生中最华美的一章。

国不能一日无主,社稷为重君为轻,形势逼迫下,皇太后同意朱祁钰登基,尊称英宗为太上皇,但是作为交换条件,立英宗两岁的儿子为太子。

这样一来,也先手里的那张王牌就失效了,英宗朱祁镇就成了一个弃子。人心也有了归属,朝局渐渐平息下来。

于谦判定也先还会南侵,只是不知要多久,所以最要紧的就是整理军务。

于谦不拘一格搜罗人才,北方重镇派遣强将镇守。精锐部队打光了,只能招募民兵,调用预备队,制造兵器铠甲,迁城关居民入城,免遭也先杀掠。

同时调遣附近的官兵勤王。

储存在通州的粮草,如果大军去通州取粮,怕被也先大军劫掠,于谦命勤王之师全部过通州取粮,解决了粮草问题。

一个多月后,也先带英宗南侵,在汉奸喜宁的怂恿下,拿英宗做敲门砖,想敲开沿途各关隘的大门,各关隘严守城门,守城大将对也先的要挟,不予理会。

也先挟着英宗一路南下到了北京城,本想像上次一样大捞一笔的,结果看到了北京城外22万严阵以待的明军。

于谦命武将驻守在北京城外,并下严命: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每个城门上还有文官督战,战败不许开城门,此一战,誓与北京共存亡。

也先见明军士气高涨,有些丧气,以英宗为棋子要求谈判,于谦拒绝,要求战场上见。

来都来了,就这么回去好像太没面子。也先派他的弟弟先攻德胜门,于谦令石亨率神机营在德胜门设下埋伏,诱敌深入,一举大败也先兵,还炸死了也先的弟弟。

后也先兵又带兵攻打西直门,也是没赚到便宜。相持了五天,也先找人谈判没人理,打仗又赚不到便宜,悻悻的准备回去。

就在那最后一晚,于谦又送了也先一份大礼。明军数十门大炮齐发,也先阵地一片火海,数不清的瓦剌士兵在睡梦中被炸死,也先收拾残部仓皇逃走。

至此,北京保卫战以明军完胜结束。


08

朱祁镇(英宗)

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了大功,赢得了景泰帝的绝对信任,从此国家大事于谦一力担起。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谦得到了皇上如此的信任,皇上甚至关心到他的吃住,大臣们背后很是嫉妒。

于谦也由于自己的正直不阿得罪了一些人,其中就有一个叫徐有贞的人。

徐有贞原名叫徐珵,因土木之变时主张南迁,被于谦斥责,遭到了群臣的讥笑。

后来景泰帝当朝时,徐珵曾拜托于谦向景泰帝推荐自己。

于谦向景泰帝推荐徐珵,景泰帝对他当初支持南迁的懦夫行径很是不齿,当即就拒绝了。

徐珵久未升迁,还以为是于谦没有推荐自己,对于谦怀恨在心。

徐珵的同僚劝说他改名字,徐珵就改名为徐有贞,从此官运亨通。

明英宗在瓦剌呆了一年多被放回来,被景泰帝囚禁在南宫,对他多有戒备,而且衣食也短缺。

景泰帝当了七年的皇上,千方百计的把自己的儿子换成了太子,结果自己的儿子夭折了。

七年后自己病重,自己又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王位,于是由谁来当皇上成了一个问题。

有人推荐藩王,于谦提议当初被景泰帝废掉的英宗的儿子朱见深。

政治野心家和政治投机者徐有贞这时候开始蠢蠢欲动,他勾结了石亨和内监曹吉祥拥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后,徐有贞因谋划有功,得到了重用。

因为一直对于谦心有怨恨,所以徐有贞掌权后,就立即把于谦下狱,诬陷于谦欲迎立外藩王世子。

刚开始,英宗是不情愿治于谦罪的,因为“谦实有功”,而且徐有贞他们也没有切实的证据。

徐有贞说服英宗说,如果不杀死于谦,那么他们的“夺门之变”,就师出无名。

英宗无奈,只好同意。得到英宗的同意后,徐有贞欲治于谦于死地。

虽然查无实据,但是徐有贞以“虽无显迹,意有之。”为借口杀死了于谦。

徐有贞那句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虽然你没那么干,但是你想这么干来着,就凭你这个念头就该死。

一代名臣就这样以一个莫须有的借口被杀死了。

于谦临刑时恨望长天,涕泪满面。京城百姓无不失声痛哭,切齿大骂奸臣。

于谦含恨归西后,尸首曝晒街头多日,最后被同僚冒险埋葬于西山,第二年才被从千里迢迢之外赶来的于谦的女婿归葬杭州。

于谦的家属被充军到边地,锦衣卫抄家时,于家除了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

英宗掌权后不久,“夺门党”内部就开始了斗争,最后徐有贞被流放,石亨被杀,曹吉祥叛变被杀。


09

英宗死后,宪宗继位,于谦的冤狱才得以昭雪。

宪宗亲颁祭文云:

“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唯公道之独特,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实怜其忠。”

于谦被后世尊之为民族英雄,与岳飞、张煌言并列“西湖三杰”。

王阳明题谦墓云: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从何处哭英雄。

袁牧题诗: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