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就是一种在永无止境的自否定过程中不断生长和发展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对永无确定性答案的形而上学问题的一种执着追问。
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本质”。哲学的对象决定哲学的性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哲学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追寻现象背后的本质,是铭刻在人性中的本能冲动。大千世界,繁纷复杂的现象如恒河沙数,人类不甘心停留在对现象的观察,总要追寻其背后潜藏的本质性的东西,即内在规律。
人们相信“本质”是唯一无二的、不变不动的、不生不灭的,而“现象”是总是处于运动之中,是变化无常的,转瞬即逝。
本质是对现象的抽象,被看作真正意义上的实在。坚持本质决定现象或存在的哲学观点,被称为本质主义或实在论。
不断的追问本质为何,就是哲学。从现象到特征,由特征形成概念,概念背后有更深层的原因,不断向深处探寻,或不断向好处攀登。这就是形而上学,这就是哲学。
哲学的尽头是“无”,是“道”。道可道,非常道。道之大,而不可言说。而人性的冲动,又迫使人执着地追问。哲学的特点是“说不可说”。哲学的历史就是不断接着说的历史。因为终点的不可尽知性,哲学是永无止境的攀登。
研究哲学的态度,是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同样因终点的特点,任何观点或理论不能全部囊括。人们不断学习、否定、扬弃、发展前人的学说,否定就是怀疑,扬弃就是批判,发展就是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