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实习,刚毕业总是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凡事充满好奇心和热情。稿子总感觉有很多东西可以写,不像现在,信息琢磨老半天也写不出东西来,因为现在给自己定的条条框框太多,怕写的角度不对,怕写的太多删删改改麻烦,还有也怕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记得在报社的时候,干一行厌一行在新闻媒体这种流动性大的行业很是鲜明,所以呆久了就是责任感的问题,很多稿子一看就是交任务用的,每个人写作都有自己的style,而新闻稿是讲求规范性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新闻新闻,就要新,让人闻所未闻,这就需要时效性,如果刊登慢了大家都知道有这码事了就不新鲜了。
好东西真的需要熬出来的,其实我的梦想是成为小说家和编剧。也尝试过写小说,写的时候也是一气呵成,但看的时候却很吃力,这分明就是日记嘛,记载的都是些日常琐事,条理也不是很清楚。
微信关注了写手圈,偶尔有业内小有名气的作家的微课,听了几次后,其中有次十二的课印象深刻,她说没有经历写不出小说,所以经历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都有独特的地方相似的地方,而这些都能带给人心灵上的冲击或共鸣,所以作家真的不是那么好当的,比如除了自己要多些阅历外还要关注身边朋友的生活状态,当然这不是管闲事,而是通过拓展交际和不同人群畅聊来丰富写作素材。如果你生活单调乏味,徒有写作的爱好而没有深入的学习,和不断坚持突破自我,在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是很难成功的。
记得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名作家,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而唯有让我骄傲的是有次写的文章被贴在学校的学习栏上,还有一次写的散文在班级中传阅,同学的点评都是写的不错。
但我像很多写东西爱好者一样,从爱好变成职业,又成职业变成任务,好像好久没有找到写作的快乐了,反倒感觉憋东西挺痛苦的,还不如发发微信鸡汤,听听十点阅读。
写作是对生活的记录,神奇的是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在或细腻或随意或简洁或深层的文字中展现出来。
从小老师就说要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可惜没几个老实的孩子,而情感丰富而习惯良好的或许已经成为作家或者文字编辑者吧!
比起文字编辑者我更倾向于作家,因为身边有太多文字编辑者,经历少想法少,又过于拘泥于条条框框,于是只能从事于机关办公室或文员的大众工作。
而那些敢于挑战自己,敢于不断尝试各种风格并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的人或许都小有成就,收到不同人群的青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