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过程也如经营婚姻生活,甜蜜固然有,阵痛也是少不了的。
一.自大
香帅的金融课专栏上线了,又掀起一波剁手狂潮,我也没能“幸免”。但这一次的狂潮中,我发现了一些变化:
1.得到用户是否开始迷失了初心
我们是全中国最爱学习的一群人,我们要向最顶尖的老师学习某一领域的知识,这是当初罗胖携「得到」和我们见面时我们共同的认知。
但是随着专栏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多,用户越来越多,矛盾必然就会出现。
首当其冲的就是 商业与知识 的矛盾:专栏是一个服务产品,它需要卖得好,也应该被推广普及给更多需要学习的人,它需要有价值体现和吸引力,知识又是无形商品,价值的体现只能通过展望未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来告诉用户未来可能得到的收获。但是,专栏同时还是一个传授内容的知识,它对人们今后的生活和行动会产生持续性的影响,而这个影响可不一定全是正面的。
当我们在说:“学习金融课就能走上财富自由之路”时,我们也要明白金融这片高地上有多少尸横遍野。
“一切问题都是金融问题”,这样的泛金融化解释需要警惕,因为我换一句话说:一切问题都是心理学问题也没什么不对
我不反对推广也不是反对营销,相反,我很支持罗胖和「得到」也受益于它,但正因如此,我想提醒它,提醒我们一同学习知识的伙伴,要知道一个产品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影响多大,要知道自己的能力圈,要知道订一个专栏学习的目的,也要知道市场的风险远大于你我运用自己所学所能掌控的范围,避免用力过猛。
我们的初心是学习知识,「得到」是一个平台和入口,连接一门我们也许完全陌生的学科,但从入门到掌握再到应用是不可能只通过一年专栏的学习就达到的。
2.在「得到」上的学习矛盾迭起
主要有三对矛盾:
1.学到很多知识 vs 吃不透不会用
每个专栏都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听课一定会有收获,一定是感觉认知升级,思维迭代。但是一年多了,深度用户们开始发现,我的工作和生活也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改善,没有预期的那么大进步,我学了那么多知识,怎么不会用呢?焦虑
2.专栏要订 vs 订的太多
最开始犹豫的是这个专栏要不要订,到了现在纠结的是今天的课要不要听,好像听不过来但又不愿放弃,时间不够用,脑子不够用,又堆了一周的课,什么时候把它补上?焦虑
3.要不要写留言 vs 一定要被精选
刚听课时水平低不敢写留言,后来听完课有点体会了想写一条好留言,再看留言区很多大神已经占领山头自成一派,也想死磕自己做个山大王,可是留言精选并不是每个人的常态,耗时耗力写出的留言一旦落选就心情低落,我学的不好,还有必要学吗?焦虑
二.自否
这三对矛盾目前开始困扰着大量的得到深度用户,影响着我们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我们觉得纠结和迷茫,知识焦虑缓解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回来了,而且更加剧了。
我也不例外,觉得知识欠缺太多订了很多专栏,但好在我还是学生,时间精力比较多也更容易调配,可其他人呢?每天要上班挣钱带孩子,注意力带宽本就所剩不多,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学习的心是好的,可如果同样身陷在这些矛盾冲突和学习焦虑中,还不自知,还不反思,岂不是白费了那一颗求学的好心。
所以我急切地想问自己也问大家,学习到现在,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想想在「得到」的学习方法了?
吴军老师在【谷歌方法论】中总结过计算机思维的“三观”,我认为用以指导我们化解“三大矛盾”非常合适:
1. 宏观:找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对应;
矛盾1:学到很多知识 vs 吃不透不会用
计算机思维需要你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找到计算机的解决策略,同样地在线上10分钟的专栏学习,需要你回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要么指导你解决工作和学习上的一个问题,要么引发你的思考提出疑问,从而去进一步阅读,专栏学习永远无法代替系统阅读和深入思考。
何帆老师为我们找过一个学习榜样: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时指出:
你们和富兰克林最大的相同之处是:都相信知识并不仅仅是从学校里学来的。你们和富兰克林最大的差距是:还没有练就那种强大的自我升级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 中观: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做到全局最优;
矛盾2:专栏要订 vs 订的太多
数量永远不能作为我们学习无效的借口,知识是无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何调配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形成自己对专栏学习的操作系统,如何分配专栏学习优先级,如何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衔接,是我们每个想做“终身学习中”的人不可缺失的思考。
何帆老师早就指明了学习成长是一条艰难的路,要想做一个自我造就者,就要学会“磨砺自己”的学习方法。
首先,你必须付出十倍的艰辛。问问自己:
我们有没有产生过想抄近路、走捷径的心理?是否以为只要每天花很少的时间,听听专栏文章,就能代替自己去读书、思考和写作这些更为艰辛的事情?
但是很遗憾,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捷径的。你们要走窄门,不要走宽门。
其次,你必须有不可餍足的好奇心。追寻知识的路很长,一年一季远远不足矣,你要不断的追,不断的问,扎到书堆里读历史,学理论,投身实践中找问题,补漏洞,真正的学习是在路途中,不是在终点站。
最后,你得自我调节,有坚毅的信念。一方面,你会感到很孤独,因为别人走的路跟你不一样,也要接受前进路上的曲折;另一方面,你需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者
3. 微观:合理组织和利用资源,凡事留有余地。
矛盾3:要不要写留言 vs 一定要被精选
这才涉及到具体技能的方面,首先留言一定不是学习的唯一方法,其次,留言是否被精选一定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硬指标。
课程的吸收和理解是需要思考的,而你思考的结果可以通过及时的留言作为反映,这固然是个好方法,但建立自己的笔记,文章,导图或任何形式的“数据库”才是对学习资源的组织利用,计算机会对各种资源编号存储,然后根据编号来访问,再配合算法,这是实现计算机各种应用好坏的关键。在学习中,它等同于我们处理各个专栏知识的条理性,是转化为我所用的关键一步,计算机也需要预备缓存以应对突发情况,何况我们呢
三.自省
慢一点,做一个笨人
做一个受上帝眷顾的笨人,
做一个只看得清自己的笨人,
做一个有心中边界的笨人。
我静下心来去复习吴军老师第一季[硅谷来信],其实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吴军老师早已经提醒过,当时的你一定听见记住理解了,但只经过短短数月,至今已被我们忘到哪去了:
1.教育是味中药,看人起疗效
教育对于有些人是锦上添花,对有些人是雪中送炭。对于一个快饿死的人,要提供给他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碗小米粥,让他先活过来。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公立教育目的就在于此,它所提供的就是这样的小米粥。当然,一个人并非从一所一般的大学毕了业,就已经能掌握所需要的技能,因为他喝下去的,可能只是一碗热开水而已。
——〈第133封信〉
2.终身学习不只是一句口号
终身学习的第一个方法是自己学习,第二个方法是抱团学习,第三个方法是干脆再读一个学校。
像“得到” App 这样,将一门课分散在一年内讲完,也是可以的,而这能够坚持下来的前提,是经常参加讨论和发言。
那些参加培训的人最后的收获不仅仅取决于是否专心听讲了,还在于是否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上了,今天好的培训都有课后随访,而仅仅以挣钱为目的的培训则是收完钱就了事了。
3.埋头狂奔的同时要抬头看路
继续教育和一般高等教育有两点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方法不同
建议:1.对于想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来讲,如果想不清楚为什么学,千万不要去浪费时间和金钱。
2.继续教育是一个边学边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学一大堆的课程,然后放在一边。
3.从事一个行业,不仅需要有这个行业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需要理解这个行业的思维方式,这不是自学和短期培训可以做到的,需要系统学习。
4.继续教育今后是必须的,需要目的明确,而且要能学以致用。
——〈第349封信〉
近期学习过程中遇到诸多矛盾难题,于是做出以上分析,若学友有同样的思考心得欢迎交流指教,此外若能引发部分学友的一点思考也是值得的,谢谢阅读
Arya 安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