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份,公司让阿格在3天内做一个产品的数据分析报告。阿格当时手上有其他的事,但是还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我逐条说下当时的情况。
1.这款产品是没有数据分析体系的,所以做报告的数据需要我自己找it工程师从数据库中拉。
2.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设计数据报告的框架,我的框架就是: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人从哪里来的。
3.根据框架,列出具体的单维角度字段给工程师
4.拉了数据后,找python工程师帮我把数据归类好
5.根据归类的数据,做出图标填到ppt中,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整件事中,影响最广的其实就是分析报告的框架。因为没有框架,连找it拉哪些数据都说不清,就更不用说输出完整的报告了。今天分享的,就是那套数据分析框架: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人从哪里来的?
1.谁
2.干了什么
3.结果怎么样
4.人从哪里来的
谁
谁,是问句。谁在用这款产品,即用户画像,用户数据。
比如现在用户总数有多少人、月活多少、周活多少、日活多少;每周新增多少用户;周留存率、月留存率是多少......
通过这些数据的拉取,对我们的用户画像有个大致的了解。
干了什么?
干了什么,就是做了什么。指行为数据,即用户在我们这款产品中发生了哪些行为。
比如浏览次数、浏览人数、访问深度;产品关键路径的走通程度;核心行为的走通时间;各个页面的弹出率....
这里的核心是,观察用户的关键路径走通程度。可以运用漏洞模型,看每一步的流失率并优化我们的产品。
结果怎么样?
每一款产品都是有自己的核心目的,也就是业务核心。产品功能设计也好,运营方案也罢,还是现在写的数据分析框架,核心都是为了业务所服务的。
所以我们需要看下我们的结果:业务数据。
比如业务总成交额;单个用户贡献价值;成交人群的多维度画像;产品付费率、付费频次;上架商品的售卖情况......
这里的数据能让我们知道,所有人努力的最终成果是否符合预期。
人从哪里来的?
人从哪里来的,换个说法就是人从哪些渠道来的。也就是流量的来源监控。
一般来说,一款产品都有多种流量来源,那么我们如何做流量的情况分析呢。
主要从2个维度:规模+质量。
规模是指来的人多,质量是指来的人完成了我们的核心关键路径,做了贡献。
形成4类渠道:
(1)规模大-质量好的;
(2)规模大-质量差的;
(3)规模小-质量好的;
(4)规模小-质量差的;
根据以上的框架,完成了我的数据分析报告。
其实这个框架,也是我们为产品搭建数据分析体系时,要用的框架。通过监测用户数据-行为数据-业务数据,渠道数据,来不断优化产品,提升业务收入。
希望这款框架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