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周欢,“化书成课”第36期北京班的学员。
和我一起上过课的小伙伴或许还有点点印象,我能准确复述刚才老师讲解PPT上的内容,几乎一字不差。
是的,我是一名学霸。
我一直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从上学起,参加的每一次大考,小升初、中考、高考,我都是全班全校全县第一名,还有本科四年综合排名,跨校考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我还是第一名。
甚至连工作期间公派赴英国留学,毕业时还是全商学院第一名,商学院180多名同学,有英美法加日韩新泰的,嗯,也算为国争光了。
然鹅,即便如此,
我依然觉得自己的前半生有点不太酷。
其实你们听我的介绍,肯定也打不起精神,白开水、教科书,大把的青春年华都拿去伏案学习乖乖背书了,是应该遗憾呢,还是遗憾呢。
呵呵。
直到这一天,我遇见了“化书成课”。
两天的课程结束后,我认真地写下一段心得,“我”,是可被构建的,有层次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层自我被打破,更深一层的自我会呈现,所以我们不必太担心自我的突破,甚至有时还可以主动去追寻。原来世界海阔天空。
我的舒适区是学习,我需要突破的是内化和输出。
我在亚洲最大财险公司服务14年,目前是总部薪酬福利经理,斜杠公司内训师。痛点是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日常工作多且繁杂,书读得不少,但有质量有效率的输出和转化非常有限。
其实,要是不喜欢做培训,也就不痛了;偏偏我对培训和分享一直怀有热情,因此,“化书成课”对我来说,非常精准地击中了我的需求。
回到这次课程的体会,先说三点收获。
第一, 重新理解了“建构主义”的培训模式。
传统的阅读、学习和培训模式都是单向的、灌输式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就好,但仔细思考,又有多少老师讲授的概念、知识、工具、方法真正转化成了学员自身的认知和行动?这种看似省事的教学方式,既刻板枯燥,也是重复低效的。
“平庸的老师说教、合格的老师解释、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激发”。一名杰出的培训师,应该是善于引导、建构和赋能的,从本质上来看,他们所做的是帮助学员或团队更有效地工作、激发个人潜能、启迪团队智慧,同时,作为培训师,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教学相长,打破旧知,获得新知。这时候,培训变成了双向的良性互动,促成了体验和洞见,内容变问题、讲授变研讨、答案变共识。
那如何实现这种培训效果呢?《化书成课》告诉我们,需要对整个培训的概念、知识、技术、方法进行重新建构,对应每个概念、知识点、技术、方法,都要考虑设计内容适合且形式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团队引导技术,形成学员和老师的共同认知。
第二, 基本掌握了“读书化书”的结构化思维框架。
过去读一本书,就是这本书,能获得的信息和知识非常有限;现在拿到一本书,可以尝试用“化书成课”的方法,快速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拆解、整合、重构、延伸、创新,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最终形成可被分享的、体系完整的自主课程。
许多人,特别是女生,往往直觉大于理性,比如我们可能很容易对某些公号鸡汤文表述的观点表示认同,但如果某个现象某个问题再往深入走,我们就会陷入思维的困局,很难建构起自己分析问题的完整思维框架,由此也无法得出更为深刻、更具建设性和价值度的观点。从阅读学习茹锦老师的文章,到这两天面授课程的系统学习,能深刻体会到茹锦老师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坦白说,真的有种惊为天人开朗明亮的感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茹锦老师是得“道”了,那我们呢?老师在课堂上说,她运用“化书成课”的方法,单单一本“时间管理”的书,读了大半年。但读完之后,她几乎不需要看任何其他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了,同时她还有了一门有关“时间管理”的新课程。
我深信老师严谨思维的获得,和她反复运用某种逻辑框架研读拆解书籍内容,有意识地对自己强制进行类似路径的思维训练密不可分。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和鼓励我们按照这一套方法去“尝书化书”、“点课成金”,说实话,我当时就对自己走出学习的舒适区有了新的期待。如果说我比老师资质差一些、领悟慢一些,老师用半年,我愿意用1年甚至更长时间,去收获此“道”,期待豁然开朗。
第三,准确理解了“好课程”的判断标准。
“知道为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作为一名培训师,如果你的本心和初衷就是要做一门好课、讲一门好课,你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什么才是一门好课。
开课之初茹锦老师介绍,第二天下午的课程会是重头戏,每位学员8分钟,根据老师讲授的方法,进行自己的课程设计和现场讲授;老师和其他学员共同点评。我记得第二天中午,我还和老师开玩笑,老师,轮到我们上了,今天下午您可以缓缓了;结果我们温柔美丽的茹锦老师当时就很认真地和我说,其实她这半天是最累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她要就每个学员的现场表现、所有的课程细节进行一一点评。老师认真,我们自然要更认真。所以老师对每位同学的点评我都很认真地听以及作笔记,我记得自己当时就是一个动作,“频频点头”,确实,老师的点评真是太精准了,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在听老师点评的过程中,我对如何评价一门好课程,也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判断标准,比如在课程实施流程上,要注重激发学员动机、提升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转化,在课程设计方式上,要注重案例设计、培训活动设计、结构逻辑。
再谈一个链接。
通过这次课程,我认识了茹锦老师、丽娜老师、苹果老师和许多可爱有趣的小伙伴,尽管大家来自各行各业,但对学习、培训、分享这种共同的热爱,让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大家相互鼓励、彼此启发、资源链接,用心协作。比如:我马上就准备报名去听小嘴老师的形象设计课,每天在朋友圈都能看到丽娜老师、小苹果老师、海云、有朋、青锋、韩老师、梅子有趣励志的日常,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们说,“价值感”(我是有用的)和“归属感”(我属于这里)指向人类最基本的两种情感诉求。如果我们立志要成为优秀的培训师,更好地提升自我、影响他人,那么“化书成课”社群一定会是我们一个很好的有凝聚力、创造力的家园和基地。这里既有源头活水:浩瀚书籍、结构方法;也有同道中人:老师引导、伙伴同行;她温暖、靠谱、可持续。
接下来说一个行动。
我准备尽快开发一门新课,也是长期以来我的一项业余爱好。
“有的人一张嘴,你就知道他赢了✌️。
不少成功人士,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唯一的缺憾是不太擅长在公开场合讲话,由此错失一次次成功的招商、精彩的项目推介或者顺利的竞聘机会;你也许会说,我不是成功人士,是否就不需要演讲,其实演讲即日常、演讲即输出,演讲无处不在,公司会议、朋友聊天、家庭沟通、亲子教育,你难免都需要讲故事、表达观点、甚至说服别人。所以,只要你需要和这个世界聊天,你就需要演讲”。
综合《TED演讲的秘密》、《高效演讲》等经典演讲著作,我准备开发课程的主题是《“一开口你就赢了”——五步法让你的演讲打动人心》,希望这门课程能帮助更多的人在说话表达上发生积极的改变。
最后,
我相信“化书成课”会给带来我更多的可能性:因为我看过我喜欢的每一本书,结合我的理解和经验,都有可能被重新建构成更深层次的认知,变成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分享研讨的多门课程。
“有的人,一走进房间,整个房间就亮了”。
能成为这样的人,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酷。
今天、新鲜、改变、再见,
看我“七十二变”,
我真的很期待。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