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刘子超先生,以及他的《午夜降临前抵达》。
百度百科对刘先生的介绍为,“刘子超,旅行作家、资深媒体人。1984年生于北京。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
我在这里略延伸一些介绍——
刘先生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没有如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一样寻找一个固定的职业,而是背起了行囊,开始了他的让自己的足迹遍布于世界的旅行。
我看过一些对他的访谈,访谈中,他被问及,“都去过哪些地方?”
刘先生回答说,“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被问到,“最反复‘前往’的地区,也就是你最感兴趣的地区是哪里?”
刘先生回答说,“中亚、中欧。”
问,“为什么会对中亚、中欧哪么感兴趣?”
刘先生回答,“对那里在历史巨变后,从超级强权政治中解脱出来,或者说从一种意识形态转变后的人们的一切都很感兴趣。”
那么,《午夜降临前抵达》便算是他对中欧旅行中所看见的中欧的现状的描述。
到底是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刘先生有其非常厚实的阅读支撑起了他在旅行过程中的思考。
以《午夜降临前抵达》为例,书中不像一般旅行者的旅行日记那样“流水账”式的记述,而是对当地的人文、历史有着很为详细的介绍。
在书的“序言”中,刘先生如此写道,“中欧对我的吸引还在于它始终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执拗的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它至今仍有一种强烈的撕扯和游移感……”
在这本书中,我能感觉到刘先生的雄心——他试图从欧洲的文化、历史、种族、宗教等诸多方面出发,为读者呈现出“欧洲所以成为现在这样的欧洲,欧洲人所以成为了现在这样的欧洲人”的原因……
显然,这样的呈现肯定是超出了刘先生一本旅行书籍的能力,但其为读者提供了的非常有价值的思考线索确是功不可没的。
比如,刘先生在书里说道,“相比一个没人关心政治的社会,一个人人都热衷参与政治的社会,反而更可怕——只有集权时代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有读者认为,“《午夜降临前抵达》是一本不忍读完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