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唐代资州刺史、太守的那些事

隋文帝开皇七年(587),资州治所由资阳县迁盘石县(北周保定二年置,县治在今资中县城北三里,以盘石山为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资州为资阳郡,盘石县仍为郡治。隋恭帝义宁二年(618),也就是唐高祖武德元年,罢资阳郡复置资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资州为资阳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改资阳郡为资州。

从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到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唐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初改郡为州,其行政长官也由太守改称刺史。唐玄宗时,复州为郡,又改刺史为太守。唐肃宗时,恢复唐初旧制,称州官为刺史。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了皇甫珍义、李高迁、卢知远、杨涉、韦皋、庞复、房涣、王师闵、羊士谔、韦綎、李渭、郑纲、严黄门、杨槱、侯元绰等15名唐代资州刺史或太守,但均无事迹记载,房涣、郑纲、侯元绰等人甚至仅列其名。《资中县续修资州志》记载了除杨槱之外的其他14名唐代资州刺史或太守,内容与《资州直隶州志》基本一致。

皇甫珍义,淮南郡寿春人,《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卷诸姓部》记载,“按唐书宰相世系表,皇甫柴徙襄阳,又徙寿春,裔孙珍义”。皇甫珍义所在的皇甫氏家族,是春秋时期宋国公室之后,自东汉迁居宁夏安定郡朝那县,至隋唐年间,成为了“累世富贵”的仕宦大族,涌现出皇甫规、皇甫嵩、皇甫谧、皇甫镛等名人。

皇甫珍义到资州任刺史的时间不详,但一些相关记载能够佐证其资州任职的实事。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八月五日,《大唐故征士皇甫君墓志铭并序》记载,“君讳镜儿,字唔道,安定朝那人也……祖珍义,皇朝朝散大夫,资州长史”。唐睿宗垂拱四年(688)十月二十四日,《唐故中散大夫楚邓陇魏四州刺史鸾台侍郎清平县开国男皇甫公墓志铭并序》记载,“父珎义,隋右屯卫兵曹、寿州霍丘县令。唐朝湖州司马、资州长史”。唐太宗开元十九年(731)四月七日,《巨唐故监门卫长史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并叙》记载,“曾祖珍义,皇朝歙州休宁县令、资州长史。郡邑以理,邦家实赖。累世清白,风贻子孙”。另外,白居易撰写的《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安定皇甫公墓志铭并序》记载,“五代祖珍义,资、建二州刺史”。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皇甫珍义又名皇甫珎义,为隋末唐初人,这与《资州直隶州志》将其列为第一位是一致的。皇甫珍义在隋朝曾任职右屯卫兵曹、寿州霍丘县令,在唐朝为朝散大夫,曾任湖州司马、歙州休宁县令、资州长史(刺史)、建州刺史等职。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二位的李高迁,同样是隋末唐初人。《唐书志传》、《永乐大典残卷》、《册府元龟》、《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典籍,对李高迁均有介绍。仅引用《旧唐书》的记载,“李高迁,岐州岐山人也。隋末,客游太原,高祖常引之左右。及擒高君雅、王威等,高迁有功焉,授右三统军。从平霍邑,围京城,力战功最,累迁左武卫大将军,封江夏郡公,检校西麟州刺史。武德初,突厥寇马邑,朔州总管高满政请救,高祖令高迁督兵助镇。俄而贼兵甚盛,高迁乃斩关宵遁,其将士皆没,竟坐除名徙边。后以佐命功,拜陵州刺史。永徽五年卒,赠梁州都督”。

《旧唐书》没有记载李高迁任资州刺史,而是“拜陵州刺史”。陵州,北周孝闵帝元年(557)置,因陵井以为名。唐武德元年,陵州领仁寿、贵平、井研、始建、隆山五县,东至资州二百三十五里。《新唐书》则有明确记载,“贼盛,乃夜斩关走,所将皆没,坐除名徙边。后历资州刺史,卒,赠凉州都督。”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三位的卢知远,为“涿人”。其出身于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卢氏北祖大房,是东汉大儒卢植的后裔。其高祖卢思道,曾任隋朝的武阳太守。祖父辈的卢承庆,曾任唐朝宰相。祖父卢承基,任主客郎中。父亲卢元庄,任嘉州刺史。卢知远到资州任刺史的具体时间不详。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四位的杨涉,为陕西弘农郡华阴县人,并非唐昭宗时的吏部尚书杨涉。其先祖为东汉太尉杨震,出自隋朝观王杨雄一系,为名门望族。《资州直隶州志》记载,杨涉为“武后相,执柔弟之子”。杨执柔为武周朝宰相、户部尚书,其有杨执虚、杨爱业、杨执一等三个弟弟。据史料介绍,杨执一的五个儿子分别为,杨濯、杨汪、杨涧、杨汲、杨汶,没有杨涉。杨涉应该是杨执虚或杨爱业的儿子,其任资州刺史的时间当在武周朝或其后。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五位的韦皋,“京兆人,开元时任”。“开元”应为“贞元”之误,毕竟唐玄宗开元时(713—741)韦皋还没有出生。《新唐书》记载,“韦皋,字城武,京兆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市)”,唐德宗贞元初,代张延赏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治蜀二十一年”,坚决执行联合南诏、东蛮打击吐蕃的战略,保障了西南边陲的安定,又“开路置驿”重启了南方丝绸之路,“其功烈为西南剧”。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皋暴卒,年六十一,赠太师,谥曰忠武。”

韦皋治蜀的影响很大,以实行德政为主,三年就要免除一次赋税,给予当地人民实实在在的好处,受世人敬仰,“凡刻石著皋名者,皆镵其文尊讳之。”他也因在资州建立安夷军保卫边疆家园,而被资中人记住,并被供奉在文庙名宦祠。《方舆胜览》记载,“唐时东蛮数为边患,能绥服之又战有功,蛮部震服,乃建安夷军于资州维制诸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又《唐志》,资州城内有安夷军。贞元二年,西川帅韦皋奏置军于此,维制诸蛮,是也。”

韦皋建立的安夷军,除了镇抚资州及周边的“诸蛮”外,更重要的是应对西南地区吐蕃和南诏等政权对唐王朝的侵扰,其人数规模可能超过1000人。韦皋在资州除了建立安夷军外,还积极修建关隘、增修城池、锻造兵器,《资州直隶州志》在介绍资州城池时写道,“唐韦皋、宋余玠因旧制增修之。”

《文献通考》记载贞元末资州得龙的事,也与韦皋有关,“资州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百姓纵观三日,为烟所薰而死”。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六位的庞复,任资州刺史的时间在唐德宗贞元五年(789)之前,《资州直隶州志》误记为“贞观五年(631)”。《旧唐书·本纪第十三·德宗》记载,“五年三月……癸亥(二十一日),以资州刺史庞复为安南都护、本管经略使”。这一年,岁在己巳,庞复任了一年的唐朝藩镇静海军节度使。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七位的房涣,任资州刺史的时间在唐太宗开元年间(713—741)。《蜀中广记·资县》记载,“唐开元栖神山略记,在法钵池,前刺史房涣文”。其为唐齐州临淄清河县房氏一族,祖父房仁裕,唐左骁卫大将军、卫尉卿、兵部尚书,去世后陪葬昭陵。父亲房先忠,宋州刺史、赠左金吾大将军,去世时为汉州司兵参军。房先忠育有三子,房涣为二子。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八位的王师闵,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任资州刺史,曾游西岩龙潭,题瀑布诗三首,刻于石壁。《全唐诗补编》收录了这三首诗,其一:殷勤对绿醽,闲坐绕沙汀。怪来喧语笑,一派落青屏。其二:嵌崆石洞古,飘洒玉泉吐。飞流势不定,散作松间雨。其三:清明云日开,山路足莓苔。瀑溜千寻落,乘闲一看来。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九位的羊士谔,“泰山人,元和三年,窦群劾李吉甫不实,坐党贬”。羊士谔(约762~821),字谏卿,行二十七,祖籍山东泰山(今山东泰安),家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一生经历了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五朝。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十月,因涉好友窦群、吕温诬论宰相李林甫一案,羊士谔被贬为资州刺史。但其这次并未正式知资州。《旧唐书》记载,与羊士谔一起遭贬的窦群、吕温均因“朝议以所责太轻”被再次贬谪。这年冬,羊士谔也从资州刺史再度被贬为巴州(今四川巴州区)刺史(当时,巴州为中州、资州为上州)。直到元和七年(812),羊士谔才复出为资州刺史,前后三年。此后,羊士谔先后转任洋州、睦州刺史,直到元和十四年(820)五月,擢为户部郎中。次年,羊士谔逝世,享年60岁。资中文庙“名宦祠”供奉有羊士谔的牌位。

羊士谔的诗作在唐代占有一席之地。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评价道:“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 张为在《诗人主客图》里将其列为白居易的入室者第二位,列张祜之后,元稹之前,评价甚高。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广记》中有高度评价:“唐元和中,羊士谔为资州守,风流文采,照耀一时”。明末清初词人贺裳在《载酒园诗话·又编·中唐》中指出:“诗有美不胜收,品居中下者,亦有无一言可举,不得不称为胜流者,以风度论也。知此可以定羊资州诗矣。贞元后,集中有佳诗易,无恶诗难。羊士谔诗虽不甚佳,却求一字之恶不可得”。

《登郡前山作》《郡中早春作》《郡中咏怀》《郡中见白发》(又名《在郡三年,今秋见白发,聊以书事》)《郡斋读经》《资中早春》等诗,都是羊士谔在资州时所作。元和八年(813),窦群在黔州作《雨后月下寄怀羊二十七资州》寄赠;羊士谔在资州作《寄黔府窦中丞》回赠。羊士谔还以书法知名,宋人朱文长《续书断》将其附入“能品”,称其“亦以文翰称”。《蜀中广记·资县》记载,“碑目云:羊士谔在郡有毗沙门天王赞碑,岁久陷于城北隅。绍兴中,邵博为守始掘得之”。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十位的韦铤,“韦从孙,见《通志》,为资州太守”。韦铤是韦皋的从孙,其任职资州的时间是唐文宗开成元年(836)。《资州直隶州志·金石志》介绍了韦铤与韦皋的关系,“唐韦皋纪功碑,在市中居民室下。绍兴丁巳掘土有碑,太守命工取之。其石重,欲撤民屋不果。其文乃御制纪功碑铭并序,皇太子书碑面,残缺不全,惟碑阴乃皋从孙韦铤为本州守日纪述,其文具全,遂复覆之”。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十一位的李渭,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为赵郡李氏东祖房一脉,长洲主簿李暄之子。《蜀中广记·成都府·资县》引用《蜀志·补遗》云,“唐李渭为刺史,有游山诗云:淮阳清净理,永嘉山水心。刻于等慈寺壁”。《舆地纪胜》记载,“李渭为本州刺史,有诗刻留等慈寺”。等慈寺建于资州北岩,《方舆胜览》写道,“北岩,去郡城半里,等慈寺之东”。李渭同柳宗元是好友,其由柳州赶赴京师长安之前,适逢柳宗元贬谪任柳州刺史。应李渭之请,柳宗元写下《送李渭赴京师序》以赠。《柳河东集》记载,“渭,唐宗室子。此序,公作于柳州”。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十二位的郑纲,郑州荣阳人,历唐代宗、德宗、顺宗、宪宗朝,其任职资州在羊士谔之前。羊士谔在《寒食宴城北山池,即故郡守荣阳郑纲目为折柳》写道,“别馆青山郭,游人折柳行。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鶗鴂流芳暗,鸳鸯曲水平。归心何处醉,宝瑟有余声”。郑纲的事迹并不集中,散见于相关典籍。《明伦汇编官常典节使部·卫次公》记载,“德宗崩,与郑纲皆召至金銮殿。时皇太子久疾,禁中或传更议所立,众失色”。《 钦定续通志》记载,“又《通鉴考异》谓,吉甫以诬构郑纲贬斥裴垍,宪宗察见其情而防薄之,故出镇淮南亦属卢拟之辞”。《群书考索》记载,“宋朝翰林学士掌内制承旨,为长承旨,始于宪宗元和元年,命郑纲也”。

至于坊间传说,郑纲为一代才女薛涛的丈夫,目前未发现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至于贞元年间,身为刺史的郑纲是否带领安夷军参加对吐蕃的战争直至牺牲,同样不见史料的记载。刻于资州北岩及唐明渡石壁上的磨崖诗,作者也非郑纲,而是宋代承议郎郑钢。《宋诗纪事》记载,“郑钢,钢宣和中承议郎”,其有诗作《题资州东岩》。《四川通志》记载,“郑钢诗,在北岩及宁国寺”。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十三位的严黄门,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任京兆少尹、御史大夫,之后被贬谪巴州、资州任刺史。《李太白集注》收录了《送郄昂谪巴中》,其注解写道,“羊士谔诗集有诗题云《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巴州刺史》云云。诗下注云:时郄詹事昂自拾遗贬清化尉,黄门年三十余且为府主,与郄意气友善赋诗高防文字犹存。”由此可知严黄门的大概出生时间。

羊士谔所作的《题郡南山光福寺,寺即严黄门所置,时自给事》,也表明严黄门在巴州做官。光福寺,位于现今四川省巴中市城南约一里的南龛山腹,始建于梁陈时期。严黄门与唐代诗人岑参是好友,《古今事文类聚》收录了岑参所作的《送严黄门拜御史大夫再镇蜀川兼觐省》。这也是严黄门在四川任职的证明。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十四位的杨槱,疑为南宋淳熙年间人,所以《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并没有记载。杨槱曾任资州太守,《蜀中广记·资县》记载,“丞相大观文沂国赵公,以东川镇钺昼绣来归弭节乡郡,为父老大夫士七日留,乃归内江之府第,郡守杨槱执门生礼敬饯于东岩。一时宾客,直秘阁新利路运副韩炳,新巴州赵伯总,新恭州赵善诏,新大宁监黄中,前昌州黄图南,新富顺监黄裳,制幙勾龙复成与俱,语出林杪慷慨,与坐客尽醉。公抗大节于天下而略位貌于乡党,于是气凌八极矣。槱请磨翠壁纪盛事,共托公为不朽,咸曰然。淳熈壬寅二月十七日题”。

《资州直隶州志》记载第十五位的侯元绰,为唐代资州最后一任刺史,但并不是唐朝皇帝任命的,而是反叛唐朝投降前蜀开国皇帝王建而管理资州事务的。唐昭宗大顺元年(890)二月初三,资州将领侯元绰抓住刺史杨戡向王建投降,王建委任其掌管资州事务。《资治通鉴》记载,“二月己未,资州将侯元绰执刺史杨戡于王建,建以元绰知州事”。《新唐书》记载,“二月己未,资州将侯元绰执其刺史杨戡,叛附于建”。

当然,有唐一代任资州刺史的远不止这些,就如上文提到的杨戡,就没有在《资州直隶州志》中记载。

《全唐文》收录的《大唐故右武卫将军上柱国乙速孤府君碑铭(并序)》记载了乙速孤(唐京兆醴泉人,字行俨)于武周长寿二年(693)任资州长史,“永昌元年制除朝散大夫绵州司马,天授二年加朝议大夫,长寿二年除资州长史,延载元年加中散大夫”。

《金石录》、《六艺之一录》提到了韦光任资州刺史,“唐资州刺史韦光碑,赵良器撰,族子若讷八分书,天宝三载七月”。

《高僧传·唐成都净众寺无相传(智诜禅师)》提到韩汯任资州刺史。唐宝应元年(762)五月,资州无相禅师在成都大慈寺坐化。在他谢世前的乾元三年(760),韩汯为他树碑撰文,“乾元三年,资州刺史韩汯撰碑”。韩汯,唐京兆万年人,韩休之子。乾元中,王玙为相,出汯为资州刺史。

《御定全唐诗》提到,卢并唐文宗时任资州太守,“文宗朝资州守”,并收录诗句“地灵无俗草,岩静有仙禽”。《六艺之一录》记载,“卢并北岩诗”。《蜀中广记》记载,“又云,江山去郡城半里,等慈寺之东,唐卢并诗‘地灵无俗草,岩静有仙禽’者,此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406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732评论 3 3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711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80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43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301评论 1 30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45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008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43评论 1 31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649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95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501评论 5 34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119评论 3 32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31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65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99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724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