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
作为应试教育阳光照耀下长大的孩子,分数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标尺,衡量一个人的学业几何。离开学校之后标尺就变得模糊了很多,不再是那么明确地一一挂钩。大家也就往往忽略了标尺的重要性。
后来让我见识到标尺的强大威力是在Toastmasters,参会时反复强调的一条是要依据教育体系(手册)的指导作演讲以及做点评。很多会员不明白为什么,喜欢Free Style,结果投入同样的时间进步很慢。我自己也是在几年后领悟到标尺可以让人建立对于一个事物的标准,即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了解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更加重要的是,在看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知道缩短距离的方法,于是有信心向前进。所以在这个平台上很多人发掘和打磨出了演讲的能力,成为了培训手亦或是单位的演讲能手。
这是清晰标尺的好处和魅力。在我为标尺的魅力所打动之后,投入时间学习了大量方法论和工具、模型。分析起各种问题来头头是道,被闺蜜戏称为“兵器库保管员”,为啥是保管员呢,因为忙于学习收集各种标尺,无暇顾及将它们一一透彻地用于实践。所以大家都爱找我推荐兵器,一看好使,很快就用起来了。
清晰的标尺对我做事很有帮助,只要是之前经手过类似的事情,接触过类似的工具,一般我都可以比较快速度地交付出一个不错的结果。
同时我发现习惯了清晰的标尺后也会有反面效应—标尺依赖。在面对相对陌生的事情时,没有现成的标尺时,我会有些茫然,对于品质的把控可能会出现一定偏差。
上周在工作中接了一个任务—绘制设备气动原理图,之前稍有接触,只画过草图的我,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加了两天班,从原理层面上对于液压和气动的运作有了基本理解,初步掌握了常用元件的功能和符号就找了张液压原理图开始照葫芦画瓢,画完了之后心里还小小地激动了一把。
没想到在我心里像模像样的图被嫌弃了。后来领导告诉我,气动和液压不一样只要进线不用回流,一看这图就是错的,而且我也没有依据工况多考虑不同方案,如果是他来做这件事,会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甚至连阀座的尺寸也列明了再交接下去。
这个反馈让我先有些许尴尬(囧~😳),然后深受触动。事实上领导说的品质,通过努力我是可以达到的,只是压根没有琢磨那么多。在这背后有一个隐藏很深的惰性—我喜欢使用现成的标尺,轻松愉快就能当上70~80分选手,不习惯在黑暗中长时间不断摸索去建立原创的高标准标尺。对于现成标尺的熟练运用在成就我的同时又反过来限制了我实现真正的卓越。
“Good is the enemy of Great.优秀是卓越的最大敌人。”
再往下走一步,是什么让我喜欢使用现成的标尺?—我有求快的指导思想。读书时我经常是考场头一个写完的人,2小时考试有时候能提前40分钟,也常考高分,却很少得满分。这种满足于更快更多而不是更透彻更扎实的让我成为了一个多领域的准专业人士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专家。真是令人细思极恐。
我想我需要一把新的大标尺,修正做事的指导思想,从多到少,刻意地练习慢下来,笨笨地花时间真正搞懂一些事。还要有一种对于标尺的敏感度,在发觉标尺缺失时可能有风险及时通过各种方式补缺。此外需要让自己长出一种建立原创标尺的能力,培养一种对于品质的Sense。
这将会是一个或许不那么容易又很值得的历程。我期待那么一天,自己既能耍好现成标尺面对已知,又能打造原创标尺拥抱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