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孙少平因为出身贫穷,内心更显得脆弱和敏感。
刚上高中的少平因为贫穷,担心自己被嘲笑,为了避开同学的嘲笑,每次吃饭故意磨蹭到最后才去拿自己的两个黑面馍馍。
正是因为年轻的心自卑又自负,少平对家庭条件比他富裕的顾养民心里怀有敌意,他臆想顾养民瞧不起穷人,就故意在班级上敌对地公开和其做对——点到时不回答。
同样因为贫穷,少平和同班女同学郝红梅建立了一种默契的“阶级”友谊。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情,让少平对郝红梅多了一份同情之外的感情色彩。
所以,郝红梅后来和“富人”顾养民好上之后,孙少平对顾养民的敌意又增加了几分。
这时候的孙少平还是一个没有脱离小我意识的人,他身上散发着狭隘和深深地自卑。
后来,在田润生家里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打开了孙少平狭小的个人世界。从此阅读的欲望一下子被打开。同时因为阅读,也为孙少平打开了一扇心灵之窗。他开始变得比同龄人中的大多数人显得更有深邃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尤其是在认识了田晓霞之后,受田晓霞的阅读影响,少平的阅读面进一步扩大。
通过阅读了大量的好书和优质杂志,孙少平的思想境界从以前的小我逐渐提升到大我,心态越来越健康豁达。
这一点体现在抢救跛女子候玉英这件事上。面对险情,孙少平心里放下了往日里的小恩怨,不顾个人安危,一头扎进洪水中救起曾经的“仇人”候玉英。同时因为他的行为,也让同学开始佩服他。这佩服是来自对他的智慧和勇气,和出身以及贫穷无关。
尽管郝红梅“移情别恋”,但是成长后的少平放下了心里的恨,在郝红梅被当小偷抓住时,挺身而出,主动为她赔偿所欠的钱款,而这一举动仅仅是为了维护郝红梅的“名声”。
三年的高中生活,以及三年中养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改变了少平,更改变了少平的眼界。
尽管在外表上他依然是一个贫穷的农村穷苦家庭的孩子,但在精神方面,少平却比大多数人要富足的多。
这是阅读带给孙少平的改变。可见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我在孩子三岁之前,是一个非常急躁,缺乏耐心的妈妈。
在我浅薄的育儿认知里,只有从父母辈那里继承来的育儿方法。
什么“不打不成材”,对孩子要“好心肠坏脸色”。这些认知让我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而孩子也在我的斥责声中逐渐变得胆小、缺乏自信、没有耐心。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犹如一束明亮的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让我看到了光明。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该如何和孩子相处,开始学着变得有耐心,不再因为孩子做错事情而大发雷霆。
甚至有时孩子做错事时显得惶恐不安时,我还会安慰孩子,告诉孩子没事,妈妈不会怪你。
孩子随着我的变化,也开始变得更爱妈妈了,她开始愿意和妈妈分享她内心小小的想法。
从前那个胆小自卑的孩子开始变得自信,开朗起来。而这一切,都是阅读带给我的,是阅读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局限,也是阅读拯救了我这个无知的妈妈。
我深信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前,我总是不断地给孩子提要求,但是从来不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反思和不断地自我修正,我的内心变得敞亮起来,生活除了琐碎,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自我。
许多人在做了父母后,就开始眼睛一直盯着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是从来不反省自己是不是优秀的父母。
有些父母自己每天从早到晚手里拿着手机放不下,却总是要求孩子不要看手机。
言传身教,身教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成长,没有一个人能停留在昨天,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成长。而成长最好的养料就是阅读。
和孩子每天共读一本书,亲子关系会变得其乐融融。阅读不但提升了自我,也培养了孩子从小阅读的好习惯。
那些有阅读习惯的家庭里,从小看到父母阅读的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提醒,他们就会模仿父母,主动捧起一本书去阅读。
如果你想送给孩子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如果你想让孩子看到更大更广博的世界,那就带着孩子去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