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15分钟内迅速提升鉴赏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的能力
本文适合食用人群:觉得自己经验较浅、希望提高自己欣赏水平、平时对各类文艺作品涉猎不多,但又很感兴趣的朋友。尤其适用高中或刚进大学偏理工科的学生朋友。
我们常常都羡慕一些影评人或者作者,在看完一部出色的电影和其他文艺作品后,出色的影评人或者鉴赏人能够说得条条是道,写出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或者评论,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说出好看或者不好看,喜欢或者不喜欢。
有鉴赏能力,富有品味的人,往往也会被贴上更有文化、更会思考的标签。有时候你是不是也在想,和朋友看完电影后能侃侃而谈,说出自己独立的见解,赢得不一样的目光?
那么普通人和优秀的鉴赏者的区别在哪呢?
大概在于以下四点
1、优秀的鉴赏者对于内容和细节更为敏锐
2、比起普通人,有更广泛的知识积累
3、更懂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4、具备出色的表述能力
第1点需要天赋或大量练习,第2点需要在时间中洗练积累,唯独第3点可以快速学会和提高,懂了方法和技巧的同时,你第4点也会跟着懂。这就好像你原来看电影只知道好看,却不知道好在哪里,所以也说不出来,但方法和技巧会辅助你的表述。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今天我想分享的内容是快速提升鉴赏小说电影绘画音乐的能力,这些作品我们都可以归到艺术类或者文艺的范畴。那么我想讲的内容必然不是仅仅单独对应某一门类的作品,而要上升到艺术的层面。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白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知道,音乐舞蹈是艺术、电影小说是艺术、雕塑建筑也是艺术、包括电子游戏现在也被称作第九艺术,而对于艺术的本质在不同的书上也有着不同的说法,这里,我提供一种我最认同的说法:艺术的本质就是压抑与释放。
如果能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像令狐冲学会了独孤九剑一样,只这一门剑法就可以破尽天下武学,同样,你知道了艺术的本质是压抑与释放,欣赏或者说鉴赏艺术类作品也就不会无从下手,能迅速找到门路。
为什么会是压抑与释放?
说起艺术,我们都知道艺术会带给人情绪上的体验,大部分艺术作品能给人美感,我们不能说一坨屎摆在那是艺术,因为那没有美感。
我刚才说过艺术的本质是压抑与释放,人们喜欢艺术作品,其实喜欢的就是压抑与释放,在我看来,这是有科学解释的。
在美国一项科学研究,是探寻人类对于风景审美的,在研究之中发现,我们的原始人祖先喜欢蓝天白云绿草地这样的风景,也就是我们的祖先的最喜欢的风景就跟一张Windows XP的壁纸差不多。
研究表明,进化和自然选择在人类决定人类的审美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开始的时候,当第一批猿人下地的时候,它们的喜好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喜欢去沼泽,有的喜欢去山岭、有的喜欢蓝天白云绿草地。可最后喜欢蓝天白云绿草地这样的风景、往这个方向的人类祖先活了下来,那些喜欢去艰难环境中的人类祖先的基因就随着它们的消亡渐渐消失了。
同样,进化也影响着人类的情绪。远古时的人类进化出情绪机制其实就是为了生存服务的,比如说愤怒和仇恨,人类被动物攻击了为什么会愤怒和仇恨啊,因为这种情绪能激励你去反击,那些没有进化出愤怒和仇恨情绪被野兽攻击咬了也不当回事的远古人类,和懂得反击的远古人类谁更能存活啊?想都不用想。
那么现在有三类远古人类,他们分别有三种不同的情绪基因,然后他们各自去捕猎。
第一类的远古人类:我一直都保持着兴奋的状态,满森林草原的追着猎物跑,每时每刻都用尽全力。
第二类的远古人类:我一直都兴奋不起来,在全程的狩猎过程中都很懒散,每时每刻都无精打采。
第三类的远古人类:小心的保持自己的体力,慢慢的在森林草地中潜伏,直到最关键的一刻突然兴奋起来全力爆发。
他们谁更容易活下来?第一类的远古人类,一会儿力气就用完了,生存几率很低、第二类的远古人类,估计得懒到饿死、只有第三类的远古人类才是最容易存活下来的。
所以,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之路中进化出什么样的情绪呢?我猜测是一种长期忍耐后突然释放获得巨大兴奋的情绪。人类只有这种情绪,才能在该节省体力的时候节省体力,该爆发的时候爆发。
那么这跟艺术的本质有什么关系?
太有关系了,首先,我们还是要认可,艺术作品是要传递出某种情绪的,没有情绪的一张白纸你不能叫它是艺术品。艺术的起源最主要的五种说法(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里,艺术是用来表达情感的表现说一直是接受程度最广的。
其次,艺术是要有受众的,这个受众是创作者也是欣赏者,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就是因为它符合创作者喜欢的情绪,也符合欣赏者喜欢的情绪。
然后,在艺术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作者们慢慢发现,我先创作些比较压抑的部分,然后创作些非常高亢非常释放的部分,更能被广泛接受。早期的一些壁画,总是先描绘祖先在荒野狩猎艰难求存,然后才一步步壮大建立了部落。早期的一些巫术中的音乐,也都是前面有一些低沉冗长的音调配合小幅度的动作,然后突然间转高再配合大幅度的手舞足蹈。慢慢的,这类作品就成为了人类艺术的主体。只不过当时没有艺术这个词啊,艺术这个词是后来加上去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以下几点:
1、艺术是人类的艺术,艺术源自于人类。
2、先有艺术作品被人类喜欢,后来这些作品才被定义为艺术作品。
3、人类有喜欢压抑与释放的情绪基因,所以是人类选择了压抑与释放成为人类艺术的本质。
明白了这些,我们在分析艺术作品,尤其是有强烈情感表达的艺术作品上,就非常容易寻到途径。
我们下面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音乐中的压抑与释放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般来说一首歌是分主歌和副歌部分,在形式结构上 很多都是AA'BA' 。A 代表主歌,而B段是副歌,而且大部分副歌是高潮释放,主歌是铺垫压抑。
就像我们听周杰伦的《青花瓷》,我一定要从最开始到听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你眼带笑意”我才觉得听完了这首作品,不然你试试只听“天青色等烟雨”前这一段,或者只听“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到“你眼带笑意”这段,保证你会觉得不太对味,没有听完整的一主一副来的爽,为什么?
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压抑与释放,有压抑有释放才能完整的传递一个艺术作品中的情绪。
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的压抑与释放
文学或者影视作品中的压抑与释放大多通过两种方法表现:
最常见的叫做悬念,读者渴望知道最后大结局是怎么样,但你让读者知道大结局前一定要把前面的故事铺设的清清楚楚。
拿《神雕侠侣》来说吧,最开始杨过和小龙女相遇,到最后在一起,这里面经历了漫长的故事,经历了各种波折,这种波折一定是让杨过和小龙女不能在一起的,这样读者才会有兴趣读到最后啊。不然你要是杨过和小龙女刚相遇,全真教说你俩挺好在一起吧,郭伯伯也不阻扰你,黄伯母也祝福你,连金轮法王都说谁碍你们两个事我跟他急,那这故事不用看了,全天下都祝福你们俩,你们肯定在一起,我读者还感兴趣个P啊。
另一种是剧情的起伏,好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先低谷后高潮,平缓一下又低谷又高潮,连续不断,还是拿《神雕侠侣》为例,杨过和小龙女是不是分分合合聚了又散啊,要是一直聚一直散,哪里来的故事?
对啊,人们的心理就是喜欢这样一波三折节奏紧快的故事。
绘画摄影中的压抑与释放
比起绘画我摄影更擅长一点,还是拿摄影来说吧。
摄影中最常见的压抑与释放手法是暗角,一张照片加上暗角,四周被压了下去,目光就会被引到中间的主体上来。大部分符合美感的作品也都是这样,从某一处压下去,就要另一处透出来,这样的摄影作品就显得透气。
再以我最喜欢的摄影师林初寒为例,她的摄影作品是比较干净明快的日系风格,当然,除了拍的好,还有后期调色的功劳。那么这样的照片风格是怎么调出来的呢?如果从压抑和释放的角度去看就很好理解了,林初寒的摄影作品大多背景非常干净,在后期的时候往往把整个背景颜色压的尽量纯粹,该过曝的地方过曝,让颜色尽量简单。而在处理人物或主体上,尽量把主体的黑色部分调的很重,和背景形成很大的反差,对比非常高,自然看上去很抢眼,也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
电子游戏中的压抑与释放
作为第九艺术,其实游戏中的压抑和释放最为重要,少了任何一个都不可能是一个好游戏。
任何游戏,在设计关卡的时候,都是有难度,这就是游戏的压抑,而当玩家通过努力,战胜合适的难度,取得游戏的奖励时,那一瞬间心理上的满足感就是游戏的释放。
所以,我们玩家遇到特别难的游戏时玩不下去,因为只有压抑没有释放,游戏充满了挫败感。而当我们玩游戏开了修改器举世无敌,在虚拟的世界里要啥有啥时也会觉得没乐趣,因为只有释放没有压抑了。
总结
这篇文章的初衷在于告诉大家怎么样快速提高鉴赏能力,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分析鉴赏任何一种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都可以从压抑与释放的角度去入手,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压抑,为什么要在这处释放,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明白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其实我更喜欢情绪体验这个说法)。
但我们同样也要清楚,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压抑和释放两个方面,有些艺术作品就只有一个方面。比如说建筑,建筑设计是要以人为本的,在设计布局上故意折腾人,这似乎不太说得过去。但是我也说了,艺术的本质是压抑与释放,两面自然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里为何只有一面呢?
因为艺术的本质是压抑与释放,但并没说艺术作品的本质是压抑与释放。
艺术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很多杰出的艺术家,灵感在心里压抑很久,然后突然之间迸发释放出来,从整个创作过程上看是压抑与释放都有,但创作出来的作品未必是两者都有,就像一个表演家可以突然之间来一段激情澎湃全是释放的表演,但他的压抑肯定是日积月累中锤炼酝酿出表演所需要的情绪的。
懂了这些,你就可以去装逼啦!比如你喜欢的妹子邀请你去看一个画展,你就是个平时打游戏的死宅,对此一窍不通,怎么办?你就从压抑与释放的角度去看,从压抑与释放的角度去分析,当然,你还得谦虚,别装逼过头,于是你收获的目光,肯定比一窍不通什么也说不上来要被高看一眼。
以上就是我(希尔特杨)关于普通人快速提升鉴赏能力的心得分享,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