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自己的人,总会利用感情来包装自己,但是当这层伪装暴露在阳光下,你赤裸裸的站在人群的中心,别人的目光不是同情,是一种掺杂着怜悯的愤怒。
本文题目引用纳兰的这句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味,但如果读者一定要就着题目要读出什么深意,我希望把重点放在寻常二字。一者作名词讲,平常,讲的都是烦烦琐事,二者做动宾短语,寻“常”。
故事的起点放在我上班的早上,但若追本溯源和事实较真的话,故事的起点应该放在我刚开始工作的第二天。故事的主题是“面具”。
故事的主角小李(化名)是一名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平时打扮的很文静,初次见面的话会给人一种娴静恬适的感觉,起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面试时我们分到一组,曾经交流过几次,虽然她不怎么说话,但说话和表现都让人有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
事实上,感觉很多时候都朝着错觉的方向发展,二者很难区分,难不成是“左手感觉,右手错觉”。
就这样,我们两人同时被录取然后进入了工作岗位。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薪酬一些方面迟迟没有定下来,有坊间传言说,这边实习期是无偿工作,至于是不是真的,当时是无从考究的,但从劳动法的的角度,企业不应该无偿使用劳动力,当时的我怀着这种信任坚持了下来(不过到我写这篇文章的前一天也没有定下来),当然,也有很多人陆续选择了离开,以各种理由,故事的主角也是想离开的一员,但是,却又不像是一员。
记得是实习后的第二天,我坐地铁上班的时候,突然看到工作交流群里有人聊天,一般情况下,这个点发消息肯定是请假。对于这种交谈,我是不会去理会的,但无意中闪过的“去世”字眼闪到了我,我便下意识的打开了聊天窗口。
“小李同学上班路上接到家里通知,外公去世了,她要赶回家参加葬礼,假期也要陪外婆,所以不能参加工作了。”
看到此,一种莫名的悲伤涌上心头,感同身受,当时我爷爷也是在我上学时去世的,同时同情小李的遭遇,明明是充满希望的早晨却接到这样的噩耗,群内的主管和同事们也纷纷发来安慰的话语,小李一一表示感谢。这时的她很让人钦佩,一个濒临崩溃的人还能如此理智的照顾到别人的感受,修养何等之高!
之后便一直保持着上班,下班的节奏,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过了一周。一天早上,因为电动车故障,我只能步行去做地铁。然后路上便又见到了小李,她骑着车从我身边飞过,不知何时而来的尴尬,竟然让一贯外向的我偷偷躲到了一边,掩耳盗铃式的防止被她看到。事后想想,也许是我看错了,我努力使自己更加坚定的相信我看错了。
直到今天坐地铁时,我又一次看到了小李。与以往穿着多白色黑色为主,早上她穿的是彩色衣服,颜色很显眼,以至于让我一眼认出了他,但奇怪的是,她看到我之后便悄悄的走开了,这次,又是自己看错了?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如果是真的,当时只是为了找个借口,体面又不乏风度的离开,便利用了人性的弱点,编造这样一个借口离开……顺着这样的思路理下去,竟有些后怕,但是更多的是愤怒和谴责。
我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假的,是我发生的最最真实的错觉,正如我说过的,感觉错觉一步之遥。这也许是两个人,前面的她和后面的她,而我们,记住前面的她就好。
一个纯洁给人以娴静恬适的女子。
生活中,有很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牺牲一些灵魂上的东西,编造出一张令人怜悯的面具,牺牲别人的信任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许说得太严重,主事者只是用了一些修辞等艺术化的手法将自己的人生比照着悲惨世界的精神作了处理,然后等待旁观者的救赎罢了!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