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bucket,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W. B. Yeats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深以为然!
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孩子无疑就是那桶水,老师负责注入,学生负责储存。谁储存的多,谁就是赢家。
虽然素质教育也提了很多年了,教育发生的改变也不少,但“注水模式”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统治了教育界,成了天经地义的教育模式。
好奇心、创造力的火种早已被扼杀在摇篮中。
现代教育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工业革命以后的现代化社会需要螺丝钉,需要一个个固定的模式。千篇一律。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教育方法去教育50个孩子。 郑渊洁——《开讲啦》
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
一些人已经认识到现代教育的诸多弊端。
《翻转式学习》一书的作者也是如此。
他认为,应该打破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倡学习以学生“讲”为主,而不是老师“教”为主,提倡所有学生混合相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兴趣小组,自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书中提到了美国的瑟谷学校。
瑟谷学校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弗雷明汉镇,是美国第一家自主学习学校,建于1968年。
瑟谷的教学哲学基于对人的信任。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生而好奇。"
瑟谷认为儿童天生好奇,只要给他一个学习环境,他就会学习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同样地,瑟谷也相信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兴趣、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速度、不同的人生目的。他们完全尊重个体自决的权力。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巴学园也是一个拥有这种理念的学校。
巴学园是1937年,小林宗作创办的实行幼小一贯教育的学校。
巴学园以废弃的电车作为教室。
没有固定的座位,没有固定的课表。
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丢果皮纸屑"之类的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这些观念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巴学园的孩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的音乐课,大家都会尽情地涂啊写啊,已经足够地享受到了涂写的乐趣。
在巴学园,即使放学之后,孩子们也不愿意回家。而且,第二天早晨,又眼巴巴地盼着早一点到学校去。
巴学园就是这么一所充满魅力的学校,一所让所有孩子神往的学校。
可惜,这样的好学校太稀有了。
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随大流,选择中规中矩的学校。
但是家长可以学着用这些理念来武装自己,影响孩子,保护孩子。
美国研究青春期的顶级专家彼得·本森的火花理论非常有用,他认为所有的青少年儿童都具有某种火苗。
他将火苗分为三类——
天赋(如写作、绘画)
性格(勇气、同理心)
承担某项任务(如保护大自然)
他们能从中得到巨大的快乐。父母的任务就是发现和强化孩子的火花。
这些火花能够让孩子们在学校表现得更快乐、自信和健康,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