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惊蛰,春雷打响,万物复苏,太阳的威力无穷大,冬天,树草都是凋落的,就算去到版纳泰国也是如此,大自然形成的独特生态圈,我们无法用幻想去想象它,我们一直以为昆明四季如春,事实上昆明和撒哈拉沙漠是一个纬度,属于海洋季风气候,夏天是典型的海洋气候,植物蓬勃生长的季节,我们感受着最原始的能量链接,冬天,西伯利亚的怪兽来了,又是几场寒潮。生命和自然气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链接,我们也需要不断链接资源提升自己,每年打通一些关节。
我们可改变的东西太少,甚至几乎改变不了,因为任何关系都有时限,它终将会到达,既然是结构就会有老化的一天,可是我们依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为何没有了爱意?为何没有链接?为何我们开始习惯冷漠以待?在T缓缓的讲述中,这些发问在他心中终究是慢慢和解了,“将就”曾经绝对无法在生活中存在的,而现在似乎要开始接纳这种存在,最终还是回到那个话题,你是孤独的,孤寂的,你不一定找到同行者,但你的生命还是要呈现那丰富多彩的美,点滴看世界,看到表象之下这世界的内涵。
记得前几天看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男人要成长为一个父亲需要学会不被英雄主义控制,克服自己的死亡情结,正如波伏娃在《人都是要死的》中隐喻的:当一个人活在不死的境界中,那么爱情和家庭对他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接下来是青春情结,当父亲主动放弃了自由,甘愿回到家庭,还有对共鸣的渴求,既是伴侣关系中所有快乐的来源,也是所有争执和不满的根源。这是一个男人的成长之路,成熟之路,事实上,对于女人来讲也是如此,我们渐渐落地生活,这也带给我们深深的归属感,因为不管多晚,有人在那里等你。
儿童的人格结构
原发性的自我与自我意识
l 好的客体关系经验对于自我的整合和发展的主导作用。
这里的重点是好的客体形成的经验,但,好的客体关系并不一定形成好的客体关系经验,比如说母亲是充满爱,你只要这个关系,只是完成了原始依恋,若依恋一极没有成功转化,本心的我,原始的我就没有长起来。
H案例,在亲密关系的强势是对依恋的补偿。而亲密关系能折射出人格的硬伤。
T:原始依恋的补偿,强烈的需要,做了防御处理,就算找不到亲密关系,自己一定要玩得很嗨,外在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感受内心的变化和演化,发展了超级自恋,迎接新的时代到来,大学毕业的定位是成为顶级专家。这得益于早期经历跟母亲的客体关系,“我可以爱别人,我是值得被爱的”,当好感情感出来的时候,敢于表达,所以情感中有美好的记忆,而好的自尊就是敢去表现情感,看到活力。
经验——自体内在转化的机制,平行移植客体关系,最原始的依恋会形成固化,而原始依赖是最大的阻碍我们进行自我整合的结构。
C的案例:渴望良好发展的母女关系,但母亲老去,用意志推动,会表现出恨意、攻击性、投射性认同,更多的退行会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后来她开始明白,只有自体发展起来,放下,很多东西已经过去,不需要按照意志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去关怀。
l 自我的防御机制:投射与内投
无论客体关系多么棒,都无法准时满足到自己,原生携带的攻击性就会出来。防御的核心在于自身的攻击性。投射分为好的投射和恶的投射,例如:小孩摔倒,大人跺地,孩子经历巨大挫折,找到一个对象投射出去,这是最早的攻击性,越原始,越是安慰性的,依恋就是孩子固化在原始模式里,大量需要安慰,响应,原始依恋的内心结构,他还是个孩子,他还没长大。这时,亲密关系通常是带着孩子去爱,去生活,很累,再生个小孩,就是带着两个孩子,形成的后果就是:没有承担之力,缺乏在家庭中的主心骨和承担,尤其是男性。
内投不美好,但同样糟糕的家庭,孩子通常是远走高飞,或者永远依恋在负面形象中,形成施虐和受虐结构。一切的根源都是我们自己,多种原因推动着一个人的发展,而内在基质是最重要的,所有面对的一切都在于你怎样内化和怎样转化。
例子: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就热门的垃圾人,垃圾人是假象,投射出你处理不了垃圾人身上的东西,是你对抗排斥他,问题的关键是:为何你总是被缠着?我们需要有一个安全半径,不让妖魔鬼怪缠身,有安全半径就不会引发人格的震荡,很多人没完没了的抱怨,人格是塌陷的,而所有内投的东西是你对抗和排斥的,内化进内心,最典型的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绝对依恋。
l 从破碎的自我到整合的自我的道路
在内投上做文章,内投逐渐是安全的,好的,那么他投射出去就是有善意的,感恩来自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开始接纳,无法从母亲那获得丧失的情感,善意——接纳——边界,接纳不完整的东西,无需要补,而接纳也是有比较,有比较就会一直追赶。
H提问:他有8,缺1,我有1,我该如何去追赶?
T:用终生都赶不上。不接纳缺陷,激发内在否定。
DD提问:对于绝对依恋,该如何帮助他?
T:你是指生活中还是专业帮助。若生活帮助,除非你是圣人,绝对依恋带来的冲击,原始的,依恋的,他不知道你俩是分离的,当婚姻遇到危机的时候,心智发达者通常会找接口,重新形成新的结构和关系,绝对依恋用打闹的方式。建议找专业咨询,若已经结婚做婚姻指导,没结婚的做专业咨询,借助第三方力量。
婚姻是场修行!
超我
l 迫害性的超我
有些小孩性格刚猛,用打对方等方式跟人建立关系。——建立可以商量的链接,拍肩膀这样的肢体语言,将很好的情感传递过去;讲道理,但建立肢体链接,孩子会被有力量的情感滋润着。
H案例:一张父女的照片,女儿感觉不到情感的链接,与父亲离散,解离的状态,而这个状态只有你自己能理解。——情感的断裂形成关系之间的对峙和紧张的姿态,不在场的在场。(我想应该就是之前讲凝视状态)
T:当孩子不成长时,父母始终是担心的,如果你成长了恶,父母不再承担历史,自然也就归位了,我们无法甩掉历史。原始依恋中很多东西必须靠自己,我们无法响应对方。
l 超我首先是一个带有吞没性质的内部客体
超我是一种幻想的代谢产物,而这个代谢产物将影响终身,因为,这个幻想的代谢产物就是内部客体
l 为什么超我都带有一种令人恐惧的气质呢?它的根源在于早期幻想的动力机制就是两种力量的冲突:快乐与规训
恶的早期表现形式是对抗,关系变得柔缓了,可接纳的半径打开,若恶已经上升为邪恶,你是宇宙之王,任何人都不再干预你。而早期内化的恶,内在形象在起作用,恶龙是邪恶的,恶的最高状态,要把世界毁灭掉。
一次性的杀人等行为不一定是恶,可能是激情所致,而恶的表现是破坏,邪恶会丧失理智,以毁灭的形式,没完没了的发作,不断折磨,心理长期的损伤和损害,恶就是无法规训的力量。
冷暴力是不是恶?
龙在这里是意志力的指向(动机),一种情况是很深的折磨对方的意志,那就是恶的后果,而另一种是处理无能,顶多造成不良的后果。
克莱因的两个超我的假设
l 超我来自于生命成长过程中不断内化的客体
l 婴儿早期与内部客体和外部客体的互动,将严重影响超我的发展和客体关系
来访者如何内化治疗师形象?
惩罚的,严厉的,甚至是阉割的,这是4800岁案例里面内化的治疗师形象。
QX的旅行,遇到zxl,遇到缅甸人,如同《罗马假日》般相遇,一句I believe you!!开启了两个人的关系,believe在缅甸人那里还有信仰的意思,后来他们相约游玩了一天,并付了第二天送她到机场的钱,他们约定十点半,缅甸人告诉QX十一点都来得及,结果第二天十点半对方没出现,发多条微信也没回,QX只好和别人拼车到机场,这是缅甸人出现了,并解释路上遇到点状况,手足无措之下把头天付的车钱还给QX,缅甸人把车停在路边,靠在车上一脸不解的看着QX的车渐渐开远,QX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Q:原本是很信任的,并提起付了车钱,但是也会受周围声音的影响,质疑自己是不是信错了人?
T:体会信任与接近的过程,并在接近过程中体会安全感和信任感,而防御有多深多原始,就阻断了我们与世界的链接。
CJ:中国人的焦虑和缅甸人的闲散,这本身就有文化的差异。哭里面有复杂的情感。
进一步探讨超我
l 超我是作为一个内部的对象被了解到的
l 在口唇——施虐欲阶段,如果乳房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婴儿会以抓,咬等方式攻击母亲的乳房,一个坏的迫害性的内部乳房,这是超我的迫害性和施虐性的最早的根源
口欲期内化的超我是部分客体,乳房,以满足和不满足来进行建构,越原始,内化的恶的形象越深,强势的母亲,不知道母亲角色会影响孩子内化早期恶的超我,母亲的意志力就是按照母亲的节奏,让孩子迎合。
l 超我两个方面的特征——迫害,施虐和自我理想
迫害与施虐,坏的超我,施虐的核心是攻击性和防御,理想化,好的超我,好的榜样,会挫折,但照顾着你,比如早期母亲温柔,亲和,情绪好。
l 超我的严厉性与婴儿的施虐欲冲动紧密相连
l 坏母亲成为一个内在的迫害者,这一意象不代表现实的父母,而是婴儿的攻击性幻想混合了他自身的感受而在心灵内部建构起来的,它是儿童潜意识的幻想产物。
婴儿的攻击性是生命能量格式,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内在能量很活跃,原发性自我张力高。
人格是内部客体经验和幻想的最高集合。
SH:哪些事情需要经验,哪些事情需要放开经验?
不能否定经验,不想用经验框定她的预设,想用经验创造更多可能性。
这次讲到超我,恶龙的时候,内心的翻滚总算平息了一些,超我代表快乐和规训,这几个字里包含太多内容,人性都是趋向于回避痛苦享受快乐的,所以也常常会习惯回避滑过很多的通过,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习惯性对应该做的事情置之不理,直到不可收拾,规训在这里我理解为规则的制定和坚定的执行监督机制,曾经一度非常反感规则,总觉得它是令人不自由的条条框框,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团队,没有规则的地方皆是一盘散沙,很难汇聚成一股力量,经由制定规则并保证执行的力度,并进行不断的矫正和调整,方可令一件事情推展并顺利完成。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长期的逃避不担当自己生命责任的人,会令人失去信任感,一个不具备承担之力的人往往陷入施虐——受虐结构而不自知,一个十岁的男孩需要为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了吗?有时候,我们为孩子制定一些规矩,但缺乏监督机制,也就半途而废了,孩子看到父母不追究责任也就顺势滑过,下次若追究下去,孩子甚至会习惯性撒泼,有时候,我们以孩子功课忙为由,帮孩子代理了太多事情,结果孩子长大后也因为做事技能不足而丧失自信陷入自我否定之中,曾记得小时候想帮妈妈做事,最常听到老爸那边传来的声音是:你只负责好好学习,再后来,就算学习成绩好,多少也是源于比较和取悦的结果,回顾过往,看到自己是如何和技能,和土地一点点失去链接的,当自己作为母亲,却也无意识的复制起父母当年的行为,还有时候,看孩子做事情太慢或者不会做,我们失去陪伴和等待他的耐心,自己顺手就做了,可是这却导致孩子失去了多么重要的学习机会,陪伴就是这样,需要手把手的教,然后慢慢的,孩子会举一反三,这过程表面麻烦,实则这些都是一劳永逸,我们送给孩子宝贵的礼物,所为一个家庭,若人人都承担其自己的责任,也才可能建立高品质的亲子关系,合作建立在主体独立的基础上,若面对孩子撒泼,总是临时改变主意怎么办?也是他需要自己承担这样的后果,有可能是吃不上一顿饭,有可能是在门口等两个小时,总之,只有经历过他才能学会遵守大家商量好的规则,也慢慢学会尊重他人,将心比心有时需要让自己身处同样的环境。
就这样磕磕碰碰中,他学会了洗碗,扫地拖地,收拾房间,整理书包,作业时间管理,操作洗衣机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越发相信,他是独立个体,他不是一个读书机器,需要活生生的生活体验,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能,这是成为一个男子汉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和孩子的相处也在帮助我修复着我对超我的负面认知,对规则的恐惧和对抗,若开始和解,我们和自己内化的超我之间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会由自己的内在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获得一种根植于大地每一步稳扎稳打行走的勇气,内在的安稳才是我们对世界善意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