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瑜是这学期的新小朋友,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她个子不高,胖胖的。半个月的小班生活,给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哭爱黏人。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她哭得更厉害了“我不吃饭”,或者说“老师,你给我喂嘛”,嗯,这是什么意思?听这这口气。是在讲条件。从更深层次来说她会吃饭的,只是很依赖成人。为了能缓解他的哭闹,不让她饿肚子,几次老师都妥协了,满足了她的要求。
随着入园时间的推移,我们决定来一次断舍离,让小瑜自己吃饭。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小瑜刚坐到座位上。对着眼前的饭开始发呆。老师走过去提醒到,刘景瑜请你吃饭了,她看着老师关切的眼神,眼泪立马滚了出来,我不吃我不想吃。我果断的对这个老师说:“这一次千万不能妥协,于是我也走到她面前对他说。小瑜,你已经是大姐姐了,你看你都上幼儿园了,比你小的妹妹她还在家里,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吃饭了。这些话虽然对他没有立马起作用,毕竟他是一个会思考很聪明的小女生,但老师也没有在他的身边做太多的停留,而是毅然决然的走开了。小瑜感觉有些失落,因为他的眼泪并没有换取到老师的同情。老师就坐在离她不远的另外一桌指导其他的小朋友吃饭,他的情绪开始不稳定了,有一些哭闹。可是老师并没有打算立刻去安抚她。大概过了一分钟,小瑜看老师并没有就走过去安抚他的迹象。渐渐的小瑜收起了自己的眼泪。准备开始吃饭。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走了过去告诉他,吃饭时手要扶着碗,勺子要拿在手上,一口一口的吃。这个时候小鱼又以为老师要来喂她了,她的眼泪又在眼睛里面打转,说完吃饭的方法以后,老师继续坚持的说,你可以的。自己吃。小瑜吃了一小半碗饭之后,这个时候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放大了声音对老师说,我不想吃了,当然老师鼓励着他,你可以的,再吃一口!他鼓起勇气叫勺子里的那口饭咽了进去。吃完这一口他又继续说,我不想吃了,老师依然鼓励他,你可以的吃完这一口就这样来回五六次,在老师的鼓励下,小鱼基本上吃完了碗里的饭。
小班的小朋友虽然年龄比较小,但是基本上都具备自己吃饭的能力,只是大多数孩子都是被家长宠爱和溺爱,不让他们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至于有些幼儿不是不会自己吃饭,而是不愿意自己吃饭,形成了惰性。在小班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学习新本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是非常快的。所以老师是他们最好的引导者和教育者,要让小朋友从心里接受,愿意去做,才能真正的使幼儿自身的能力进步。
进入幼儿园以后,经过了入园焦虑期,就需要他们增强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吃饭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这一年龄的孩子力所能及的。
今天是小瑜入园以来第一次独立进餐,吃完饭后老师给小瑜点赞和拥抱。小瑜很开心,午睡前也开心的自己脱衣服。相信可爱的小瑜会成为一个能干的小姐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