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爷爷走的时候,父亲九岁,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作为家里的长子长兄,父亲没有时间去悲伤就挑起扁担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十岁的时候被曾祖父逼着学扶犁,因为个子矮掌握不好力度,经常挨曾祖父的训斥。等他终于熟练的掌握犁地的技巧,曾祖父又让他跟着学耙地。就是在耕过的地上重新耙几遍,确保每个坷垃都是碎的。耙的正面有几根结实的木棍连接,反面是十几根尖尖的铁齿子。前面栓上绳子套在牛背上,人拉着牛绳站在耙中间指挥着。
耙地是有危险的,如果掌握不住平衡或者突然遇到一个大的土坷垃 ,耙就会踩翻,有可能会扎到脚。
父亲十一岁就学会耙地, 吃过的苦头肯定不少 ,最终磨练成为队里最好的扶犁手。以后的很多年队里的庄稼地大都是父亲一个人犁。我经常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人一牛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在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
赶上秋忙假,我就挎着粪箕跟在父亲后面拾落下的红薯。落下的红薯很少有完整的,大多都是缺头缺尾或半截的,半天能拾一粪箕。大块的煮着吃小块的留着喂小猪。这是庄里其他孩子没法享受的待遇,觉得自己挺自豪。
多年来父亲一直把长兄如父牢记在心里。干着家里最脏最重的活,穿着最破的衣裳。有点好吃的也是让奶奶和两个叔叔先吃。
人不怕穷,怕的是穷的时候还生病。大叔九岁的时候得了一场病,父亲当家把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卖了,卖的钱都拿去给大叔治病。有天半夜和父亲睡一床的大叔忽然跟父亲说想喝一碗老母鸡汤 。父亲只当是他生病了嘴馋,想等天亮了想办法弄点肉,没想到当天夜里大叔就走了,成为父亲一辈子的痛。
多年后说起那段往事父亲还是一脸的悲痛。
大叔走后,父亲把对兄弟的感情全都放在小叔身上。他从小没有上过一天学,吃过没有文化的亏,一心想把小叔培养成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于是为了多挣点钱给小叔交学费,那年冬闲的时候 ,十四岁的父亲跟着别人一起去离家五十里外的砖窑厂干活。
因为劳动量大,父亲刚去几天鞋就穿烂了,他从住的草蓬上扯几根草辫成绳把分散的鞋帮和鞋底绑起来穿。可惜草绳不禁磨,没过几天,草鞋也烂得没法穿了。没有鞋他就光着脚干活,整整四十天光着脚在雪地上走,听着都心疼。
父亲光着脚干活的事传到厂领导的耳朵里,领导把父亲叫到办公室,看着他冻烂的双脚感动的只掉眼泪。从仓库里拿了两双军用劳保鞋和两双蓝色棉袜送给他。后来又在厂区广播里表扬父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号召所有工人都向他学习。
后来父亲颇为自豪地说那是他这辈子穿的最暖和最厚实的鞋,袜子舍不得穿,要留给奶奶和小叔一人一双。另一双鞋留给小叔长大了穿。
那些年父亲跟着大人到处干活,铺路、修桥、挖沟、盖房、拉土都干过。怕人嫌他是小孩,每次都是捡又累又脏的活,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父亲有一年和同村的人一起去了东北,帮一家木材厂从林子里向外运木头。在回来的路上火车突然刹闸,父亲措不及防一下跌倒路边两米深的雪窟窿里。因为木头落得高,当时没有人发现父亲出了意外。幸好雪窟窿里有一根树枝 ,父亲抓着树枝慢慢爬,幸好后来有人发现父亲不见了,赶紧发动人回来找,要不然真的就被冻死了。
父亲在厂里挣了三百块钱,那是他长大后挣的最多的 一次。父亲很高兴 ,每天揣在兜里想着回去怎么分配,因为家里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每一分钱不要恰到好处的发挥它的价值,一点都不能浪费。
生活有时候就很无奈,就在父亲他们准备回家的时候,一个老乡忽然生了重病,需要很多钱。父亲毫不犹豫地把自己拿命换来的钱全部拿去给别人治病。
父亲也因自己的善良和诚实能干赢得别人的称赞和尊重。母亲也是从别人别人口中了解父亲的人品才同意嫁给他的。
母亲从小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特别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嫁过来后把奶奶当做自己的亲娘一样孝敬,把弟弟当做亲生弟弟一样照顾。无怨无悔和父亲一样承担家里的重担,啥事都先让着弟弟。供他们上学, 帮他们盖房子,看着他们娶妻生子。
父亲这辈子都在为别人着想 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他和母亲结婚多年没有孩子,背后免不了一些闲谈碎语。为了保护母亲不受委屈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直到有了我。
我是一个刚出生就被亲生爹娘嫌弃 的女孩,感谢他们的嫌弃才让我和父母有了今生的缘分。
我被父亲抱回家的时候像个频临死亡的小猫,谁见了都摇摇头说养不活,连奶奶都劝父亲放弃。
父亲坚信有苗不怕天旱,能养活我。为了能让我吃到热乎的母乳,母亲每天抱着我去有奶娃的人家,等着吃人家孩子吃剩的母乳,一家吃不饱再去另一家。最该感恩的是婶子,她有个比我大三个月的堂哥,我俩从小吃一个奶长大的。所以在我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他就以老大哥的身份要挟我必须先学会喊哥。
为了感谢人家对我的哺育之恩,父母亲有点空就去帮人家干活。家里做啥改样的,自己少吃点也要挨家挨户的送给人家尝尝。
母乳喂养救回了我的命,一两岁的时候,我的身体还是弱的很。父亲听人说黑鱼能补身体,每天都去池塘里逮鱼。
或许是父亲的善良感动了老天爷,留着我这条命将来报恩。父亲逮鱼从来没有落空,一连喝了半年没滋没味的鱼汤后,我的身体逐渐好转,父母亲的脸上开始有了笑意。
小时候跟父亲一起出门的次数比较多,比如赶集,看电影,走亲戚 ,反正父亲去哪都带着我。先是背着, 后来坐在自行车大杠上,再后来坐自行车后座。我在外地读中专时,每次都是父亲骑着自行车送我到车站 ,接我回家。
有一年开学地上下了很厚的雪,没法骑自行车。我想一个人走着去车站,父亲不同意,非要推着自行车驮着行李陪我一起到车站。直到看着我坐在车里才放心离开。
父亲喜欢看电影,只要听说十里八乡哪里有电影,也一定会带着我去看。
他喜欢听评书和大鼓,每次赶集都要去牛行那边听一会,回到家里再把听到的故事讲给母亲和我听。
他还经常买画本送给我,让我看完讲给他听。除了画本还有我的作文,父亲都喜欢听。
我读初中时,父亲因为年轻时光脚干活的“传奇”经历,被推选为村砖窑厂的厂长,成为乡里的名人。许多亲戚邻居都想通过父亲或买或赊一些砖头盖房。父亲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大家,暂时没有钱的亲戚,就用自己的钱垫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时候我家的每一个亲戚都受过父亲的帮助。我和母亲曾经劝过他,帮人要尽力而为,父亲总说谁都有遇到困难求人帮忙的时候,自己有能力帮一把就帮一把。
对于父亲的帮忙也有几个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嚼舌头根,说父亲就我一个女儿还是抱养的,我早晚要嫁人,挣的钱不帮亲戚难道要便宜一个外人?
心态不正的人即便把心掏出来给他看,他也会觉得是你不要了才给的。即使把你不舍得吃的好东西送给他,他一定觉得是你吃剩下或不喜欢吃的。
父亲知道了也不生气,人长一张嘴,上嘴唇和下嘴唇一碰想说啥就说啥,谁也管不着。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保证不会有错。
正直宽容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多年来受过父亲帮助的晚辈逢年过节都要提着大包小包来家看父亲。父母亲平时生活特别节俭,每次家里来人都要做一大桌子菜热情招待。临走还把家里种的豆子芝麻花生之类的东西送给他们。
父亲经常说看着年轻一辈踏实能干,过的好过的幸福,感觉比自己吃肉还香。
初次见到父亲的人都会误以为他是一名老师,事实上他没有进过一天学校的门,懂的道理比很多文化人都多。我初三没能考上高中表示不想再复读时,父亲很是生气,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见他冲我发火。他希望我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能有商品粮户口,拿工资养活自己的人。
在父亲的鼓励下 ,第二年我就考上中专,真的成为村里第一个吃商品粮的女孩。也成为父亲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没有想到我中专毕业后正赶上教育改革的第一年,国家不再为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所有毕业生都要自己找工作。
这个消息让我很受打击,那时候还没有打工的说法,天天窝在家里哪也不想去。
父亲一边安慰我说,不包分配的不是你自己 一个人,没有工作的人多着呢!不要怕,总会有办法的。
一边托熟人找关系给我找工作,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亲戚中也没有当一官半职的,找关系没那没容易。
邻村一个在镇里当会计的人听说我的情况,主动找到父亲说他跟县企业局的领导有点拐弯亲戚,可以帮忙问问。
父亲仿佛看到了希望,催促那人赶紧去问。过几天那人回话说亲戚家想盖间厨房不知道去哪买砖头,这几天正为这事发愁呢!等段时间再说。
父亲一听就明白了意思,当天夜里就拉一四轮车砖头给领导送去。不仅砖送到了,还给码的整整齐齐,也没看到领导是黑的还是白的,据说和老婆一起去北京旅游去了。
然后就是等,不想让父亲看着自己难过,我去跟一个亲戚学裁剪。
没想到不久后领导调走了,工作的事就不死不活的悬在那,会计很生气要去帮父亲把砖要回来。
父亲不同意,送出去的东西怎好要回来?或许是人家真的有难处呢。
我是多年后才知道这事的,那时候父亲已经风轻云淡的把它当笑话讲给我听。一句不提自己怎么一块一块搬上车,又一块一块搬下来的,累的怎么样?
父亲就是这样的人,遇到的事情再难再苦,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抱怨。
他说比起小时候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现在的生活已经强上一万倍不止 ;和那些逝去的同龄人相比,多活一天都是赚的,他很知足。
零几年的时候,七十多岁的父亲还去砖厂打工 ,曾经的厂长变成如今的打工人,我开玩笑的问父亲心里会不会有落差?父亲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能当上厂长,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对他来说已经是人生的顶峰,一辈子一次就够了。
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影响了母亲,他们相濡以沫六十年 ,经历太多生死离别的痛,早已看淡一切。
到了这个年纪,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老伴常伴左右 ,有孩子常回家看看,就是幸福。
父亲今年八十三岁,还是闲不下来,还能种地栽菜。每天午饭后和母亲坐在大门口跟另外两个八十多岁没牙的老太太一起打牌。有时候为了输赢跟小孩似的相互打嘴仗,很好笑的上次一个老太太因为输了半天的牌,委屈的嚎啕大哭起来。其他三个人赶紧哄她,直到破涕为笑为止,真是一群老小孩。
我现在每天都往家里给父亲打电话,听到那头传来的哈哈大笑 , 我就放心了。
昨天晚上打电话被父亲训了一顿 :得了肩周炎为啥拖着不去治 ?你要没钱我给你。
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以后少玩点手机早点睡觉。
我赶紧说好,明天就去针灸 ,以后尽量早睡早起。
闺女一旁笑的不行 ,妈妈五十多岁也得挨老父亲的训。
我说五十多岁还能被老父亲关心,挨训也是幸福的。
父亲的故事很长,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内心的情感 ,还有我那位可亲可敬的老母亲 。
这辈子有缘成为父母的女儿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
即便用一辈子的时间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也是远远不够的。
希望父母慢慢变老,我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拥有这份平淡的幸福。
十几开始扶梨学耕地,十一朵他爷爷跟在后面,走一步骂一句他是个笨蛋,不会犁地长大就去要饭。
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掌握扶梨的技巧,又开始去学靶地。就
耙一般都是几根木头做的,下面订着比筷子还长的铁齿。耙上拴着两根绳子套在牛背上,人站在耙上压着别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