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一篇文献之后,突然恍惚自己海外读书的这三年的经历。
2018年的时候毅然决然从公司辞职,跟先生两个人一起领着4个行李箱跑到了欧洲开始读硕士。
两个成年人,一个30+,一个快30,做出这么一个决定,事后看来是比较疯狂的,只是在当时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疯狂,只是想着想要去做就去做了。
读书的日子一如既往的清苦,因为没有拿家里的一分钱资助,全靠往年的积蓄和读书期间的打工养着自己。这种生活当时只觉得比其他的留学生更为拮据,但并不觉得苦。直到先生毕业回国工作,我还留在欧洲继续读博。一个人在这儿的时候,有时候恍惚间能感受到:咦,好像自己之前曾经经历了这样子的生活啊,当初怎么就走过来了呢?
现在想想当初为了能拿高分,不出去玩每天做作业,还是不是被老师打击的生活像极了自己重新读了一遍高中。
想想当初自己因为没有钱,学校楼下餐厅9毛钱的咖啡都不舍得喝的日子居然也这么过去了。
想想自己在读书期间,国内房子的房贷也是我们两个完全没有收入来源的人在承担,这种日子也就是过去了。
想想自己当初为了能在欧洲赚点儿生活费,深夜2-3点还在发广告做dg,这种日子也就是过去了。
2019年读完硕士继续读博,先生回国,我一个人留在欧洲。结果2020年年初回国,国内一场疫情,考虑到自己的学业,顶着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回到了欧洲,以为欧洲不会受疫情影响,结果全球爆发。直到2021年中旬两个人才再次见面。
国内最近特别流行一个概念“躺平”,我也想躺平呀,可是世代贫穷,一身的房贷,外面的债务,看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我真的不敢躺太久,顶多赖个床。当初跟先生两个人决定在一起的时候,买房子也是自己靠自己攒钱付了首付,双方父母真的是完全没有办法给到帮助的。
跟先生走过来7年了,我们两个人似乎没时间来七年之痒。两个人似乎还是两朵浮萍,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欧洲,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生活不停的努力。躺平,帮到忙的家庭才敢躺,我们两个人,似乎不配躺平。在见过了大千世界之后,农村还能回去吗?能过的了赤脚下田,菜地播种的日子吗?似乎不太可能了。羡慕小城市慢慢悠悠的生活,但是也不敢在这种时间段里停留太久。因为选择了一条比较难的路,很难走,真的很难走。这次回国跟我叔叔闲聊说起自己的苦楚,这个老农民说了一句:不是走不下去了吧?走不下去咱不走,走的下去再难也要走。从来没有想到一个老农民能给我的人生上这么生动的一课,意义非凡。
想躺平吗?想躺,因为也倦。
敢躺平吗?不敢,也不能。人生是自己的,还得走下去。别人也很忙,父母也很忙,尽量不要打扰他们。
本文原创,严禁不经许可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