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堂姐,只比我大一岁,从她22岁的时候我姑就在催,什么时候谈恋爱啊,怎么还没有男朋友啊,有时候我妈看不过去,会劝两句,孩子还小,不着急。我姑就会很焦虑地说,你家孩子是还小,我家孩子都这么大了,仿佛我比堂姐小的不是1岁,而是10岁。
今年我的堂姐结婚了,算是了了我姑的一个心愿,姐夫家庭条件还不错,之后每次我姑跟我爸妈见面,总会带上几句关于姐夫的。比方说她又碰见了哪个老朋友,最后总会落到这个老朋友夸我们家闺女嫁的是这些人里边最好的。语气总会让我觉得仿佛我堂姐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大圆满。
我身边的朋友们都很独立,但是还是会经常听到有人有这样的论调,女人学的好不如嫁得好。而且这个论调常常是从女性的嘴里说出来,每每到这时,我都很不懂,为什么她们会这么轻易的否定自己同性的人们努力的价值。有的时候我觉得最可怕的不是来自于对立面的人的攻击,而是来自于同性的嘲讽。
在当代的中国,有一个词叫做剩女。但是很少听到过剩男这个概念。明明是同龄的人,但是大众对于不同的性别却是两种态度。男性、包括很多女性,将青春看作了女性的全部价值,从而否定了女性在工作、生活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奋斗。来自《爱情公寓》里的“这个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的笑话就是最大的佐证。
这导致了很多对于女性的偏见,认为女性没有工作能力,只要嫁人就好。之前微博上还出了这样的热搜:最受男性欢迎的几种职业:公务员、护士、教师等,无一例外的原因都是因为踏实、稳定,而不是因为她们的奉献。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性,我其实很欣赏那些没有自怨自艾的剩女们。她们不是被挑剩下的人,反而是她们自己选择剩下,这样的女性,大多独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美丽却也干练,即使只看外表也能感受到内在的气场,有种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很多时候不是其他人在挑选他们,而是她们在挑选别人。这样的女性,大概别人在嘲讽她们是剩女的时候,怀着的是满满地嫉妒吧。
作为一个人,我一直不觉得情啊爱啊这些东西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作为一个女性,我也从不认为嫁人,或者说嫁个有钱人就是我人生的目标。首先我是一个人,其次才关乎于性别。作为人来说,我希望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我有一个独立的人格,而不是另一个人的附属品。我想我的父母希望提起我很自豪,是因为我很优秀,与一个好的人结婚是其中的某一方面,而不是单纯的,我的女儿嫁了一个厉害的人。
所以我暂时不想结婚,或者说我不着急结婚,这件事不是我人生的最终目标,它应该是我漫长的人生路上一道风景,一件用来去享受的事情。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然后再去做决定。首先我是一个人,所以我只想努力的当好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