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工作外在啃另外一部大部头长篇,那就是《追风筝的人》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群山回唱》。
相对于胡赛尼的前两部长篇:《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这部长篇小说的架构和节奏明显不同。胡赛尼将这部小说分为九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主人公、一个故事,但是这九个相对独立的故事里,人物和事件又有一定的勾稽关系。总之,个人觉得这种架构和节奏有点松散,也看得出来胡赛尼的野心和想突破的决心,想让自己的写作手段更丰富。
总体故事还是发生在胡赛尼的故乡阿富汗,战争前后的对比,以一对小时感情深厚的兄妹,战争前后的不同命运走向为主线,展示了众多的阿富汗人和与阿富汗人有关联的援助人员。小说独特的架构和错位时空描述,让初读此书的人可能有点犯晕,但越往后读,越能理解作者的用意:这毕竟是一部涉及众多人物和国家变迁的宏大主题长篇小说。
当然,小说里的九个相对章节,也不是个个精彩。个人认为最好的章节是第四章,以主人公之一——纳比的口吻,写的那封长信,最打动人,也最能体现作者对阿富汗和她的普通百姓深沉的爱。我看了相关的一些评论,也都认为这第四章是《群山回唱》中最值得书价的,也是可以进胡赛尼代表作的章节。但是其他有的章节,就显得比较单薄和莫名奇妙,给人感觉是来凑数的,与小说主线相关不大。比如第五章主人公之一纳比的两个邻居孩子的故事,和第七章阿富汗占主人公祖宅地的战争贩子的故事,我觉得就很单薄,和整体主线故事相关性不大,换句话说:没这两章,这部小说照样立得起来。
对我的这个观点,其实很多读者也表示赞同,卡勒德.胡赛尼对此做过解释:写《群山回唱》时,他想向所有帮助过阿富汗恢复战争后创伤的各类国际援助人士,表示感谢;他说他在阿富汗见了太多不计名利帮助阿富汗人民的援助人士,想借这部小说表达他的谢意。那如此说来,这几章硬加塞进来的章节,也就情有可原了。只是这部小说显得匠气重了,尽管感动仍然在时时冲击着我,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想法过多,有时反而是容易留遗憾的。
至此,我读完了卡勒德.胡赛尼目前的三部长篇小说:写男孩和男人的《追风筝的人》、女孩和女人的《灿烂千阳》、和这部写血肉情深的《群山回唱》。平心而论,我个人认为最优秀的是他的第二本《灿烂千阳》。第一部《追风筝的人》的情感很动人,但胡赛尼的文笔还是有点青涩;第三部《群山回唱》胡赛尼野心太大但他显然还不是大师,显得有点匠气和刻意;第二部《灿烂千阳》思想细腻,女性角度也更符合阿富汗带给大家的隐忍设定,胡赛尼文笔也成熟了不少,可谓妙笔生花。
不论怎么评论,个人认为阿富汗出了卡勒德.胡赛尼这样一位作家,是阿富汗的幸事,他现在也确实几乎成了阿富汗的一个国家符号。虽然一直有人批评他是逃到漂亮国的“幸运儿”,但至少他让我们知道了阿富汗并不是我们固有思维中的天天打仗、人民萎靡的国家,那里同样的山川壮美、人民勤劳善良,和大家拥有一样的真情实感、人间故事。况且他的作品都是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的,就仅凭这一点,他就已经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