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树杂谈】:我遇事不轻易放弃,认准的会一路走下去,也会对某些事物偏爱有加。
在画画中更是如此,这幅《今古长如白练飞》的构图,我几年前曾经作过一幅斗方,后来又陆续创作过三开等其它规格,四尺整张却是第一次,只因这个构图,山、水、树都是直的,极富挑战性,而我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灵空”的感觉,所以才不断的尝试。
老舍在《微神》中写到:“月光能使那灰的部分多一些银色,显出点诗的灵空”。 “灵空”很难用语言去解释,大有些可意会却难以言传的味道,有解释说“灵空”是空静灵活的气息,似乎也不全对,就如歌手王菲的声音,也有人用“灵空”去评价。
一幅山水作品有了“灵空”,才能达到“畅神”。前后几次创作,水口的大小宽窄,树的数量、高度以及山的开合之势我做了数次调整,不变的是画面的用色、树间的小径、突兀的怪石以及水草。石、山、树都先以墨勾成,上染花青、赭石;那条小径是为了让画面得到引深,让观者有近距离观看瀑布的欲望,这也是生活情趣的体现;那两块怪石,一站一躺,形状各一,上有杂草、青苔,也是自然界司空常见的情景,放在这里意在增加画面的立体感;前树我用浓墨勾染,自前而后又有数棵渐渐淡漫于水雾里;中景与主山间,用云气阻绝,意在烘托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画面中间一群大雁向高处飞去,增加画面的动感;为表现“空灵”,留白就显得犹为重要,不止是水、云、雾、气,甚至树干、枝、叶的间隙,画面左下角的那个留白也是我有意为之。
说了这么多,也做了这些,却也很难完全表现出心中“空灵”那份玄之又玄的感觉,也难怪说中国画是哲学的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