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早上六点半,匆匆吃完早饭,老杨就催着赶紧上车。今天我们要经过“怒江七十二拐”,这里是318国道最容易堵车的地方,有时候会堵上差不多一天,所以出门宜早不宜晚。
出八宿不一会儿,就到了怒江大桥,这座大桥很有名。据说1953年修建怒江大桥时,一名战士不小心掉入刚刚浇筑的桥墩中,混凝土迅速凝固,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他救起。于是,只好流着泪,将他筑进桥墩!后来1988年重建此桥,其它桥墩被全部拆除。 只有这座浇筑着解放军战士身躯的桥墩被保留了下来。它,从支撑大桥的桥墩,变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每逢火车汽车经过,都会鸣笛致敬!我们一行人在这里主动下车,向烈士默哀。路边有一对青年夫妻,还拿出了烟酒菜肴,祭奠烈士。我拍了一张照片,同时也把自己对修建怒江大桥而牺牲的这名战士以及其他30名战士的敬意深深地埋在心底。
很快就到了“怒江72拐”,这是川藏线上的最著名的一段盘山公路,又称“业拉山九十九道拐”,途径怒江和业拉山,这条路以坡陡、弯急、路险著称。这条公路从最低海拔3100米,一路向上攀爬到最高点业拉山口近5000米的地方,然后再盘旋下坡,降到4100处的邦达镇,才算走完。全程大约有12公里,是很多骑行家和老司机要挑战的目标。我们路过的时候,一车人都在数看有多少个弯。也许是个人的理解不同,有的数了80多个弯,有的数了100多道弯,反正既不是72,也不是99。听说别人也数过,最多的数了130多个。这些拐又急又陡,大多都是U型弯,遇到会车或者大车通过,要特别当心。路面是砂石底,晴天满是扬起的沙尘;要是雨天,又随时面临落石的危险,所以在这条道上开车,司机都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唯恐出现什么意外。这条路上居然还住着人,在半山坡、拐弯处或者小溪边,偶尔会露出简陋的藏式民房,木石结构,两层,靠墙还堆着柴火,一般都门窗紧锁,我有幸见到一个老人坐在门前,真佩服她能心如古井无欲无求地住在这里,阅尽沧桑看破红尘。
下山后就到了邦达镇,从这里北上可以到达317线。不过我们还是坚持原定的路线,继续走318。经过一个已经记不清名字的村子的时候,有一条河把村子隔成两块,靠河一侧住的人多,还有商店卖东西,好多车辆都选择在路边休息用餐,大车乘机加水。河边有一户藏民,看见有人停车,孩子们会立即围上来向游客讨要食品饮料,有5、6个之多,会说简单的汉语。我们把车上的巧克力方便面还有饼干等送给这些孩子,他们还会说谢谢呢。孩子们的母亲就坐在屋前,屋里一会儿又走出个老人,也许是见惯了人来人往,小孩不停上前围住一群又一群客人,大人自顾自地干着手头的活。远处有个老太太,吃力地下到河边打了一桶水,然后脚步蹒跚地挪回山脚下简陋的院子。这时,突然有了一种苍凉古朴的感觉。走了一会儿,翻过东达山,海拔5130米,是我们这一路经过的最高的山峰,由于随行带的氧气所剩不多,担心高反,我们还是选择待在车上,很遗憾,错过了这道美景。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登上了海拔3911米的觉巴山,盘山路蜿蜒崎岖有30多公里,弯道很多,又陡又急,车辆沿着山坡呈之字形盘山而上,小心翼翼,速度都很慢。走着走着,山坡和谷底终于出现了大片的绿色,如翡翠般,让人眼前一亮睡意顿消。这样的好心情没坚持多久,堵车了!本以为很快就能通行,可最终竟然堵了三个半小时,老杨今晚要越过芒康在巴塘住宿的安排落空了。不过在堵车的那会儿,下来观景顺便吃点东西,接着拍几张照片,大家的心情也不错。这时身边有骑摩托的藏民经过,有的带着松茸等山货叫卖;还有两口子在树丛里找回落单的牦牛,找到牛的人赶着牛走了很远,还能传来清脆的铃铛声,虽然耳边人声不绝,但恍惚之间反而有一种空旷的感觉。司机下车围在一起打量着高档的车子,聊起了一路的行程和过往。人累了要休息,心累了也需要交流。有几个推着单车的驴友从对面走上来,这条山路上我们好像还没有发现服务区,路还远着天又快黑了,这些骑行者的行为既叫人佩服又让人担心。
快六点的时候,终于放行了。原来是半山腰修隧道浇筑水泥,隧道刚好位于山路下面,任务没完成车辆不能通过。看来一两年后,觉巴山隧道完工,这条路一定会废弃,当然这里的通行状况也必将大为改观。这时天快黑了,我们从半山腰望下去,下面有两条长龙,亮着白灯的是上行车,亮着红灯的是下行车,场面非常壮观。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终于到达如美镇。这里海拔2600米,大家一致提议,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