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acebook的私房实验室,两位员工隐秘地在做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事儿
简评:「希望你也能在某些地方开始循环这样的过程:产生疑问、创造、解决疑问,再疑问。因为这个循环,是我们把自身内在的创造力、反思力、养成力和独具破坏性的挑衅力外化出来,帮助我们前进的驱动程序。」via Facebook 纸质印刷内刊。(前方多图,非Wifi慎点)
2.关于 Designed by Apple in California
简评:「Jony Ive 传记提到,Apple 的设计团队尊重自己的每一个作品。项目完成后的传统是,不管是否发布,都一定会请专业摄影师拍摄存档。」隐约想起了马云创业时,每次开重要会议都要录视频,ms也有类似的情结在里面——认可自己工作的人,才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强烈的认同,想要纪录下来留待后世回顾。
3.微博价值重估
简评: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都走出过类似的曲线,创业之初先急速上升,然后某种程度上被遗忘而下降,直到找到了合适的商业变现模式,然后再度上升,并且接下去稳定发展。百度如此,腾讯如此,阿里巴巴某种程度上也如此,微博会是下一个吗?文章认为,多元化信息消费平台,以及网红经济,或许能帮微博实现这个目标。
4.透过腾讯看 Google 和 Facebook ,将广告作为核心业务还能走多远?
简评:和中国不同,广告在硅谷并不是核心业务。但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今天,Google和Facebook正在越来越多地向微信学习,开放通讯平台,允许聊天中交易,添加支付工具,等等,试图找到新的方式来变现。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创新正在超越硅谷。
简评:文章介绍了Google的HEART用户体验模型,该模型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行为监控,以及小样本的用户体验研究,建立了五个维度的指标,即Happiness(愉悦度)、Engagement(参与度)、Adoption(接受度)、Retention(留存度)、Task success(任务完成度),值得参考。
蝙蝠谷闻,每天5篇平台解读文章。
by @何夕一言堂
有好的文章推荐和建议请投:anson.77.ho@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