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射①不主皮②,为③力不同科④,古⑤之道也。”
①射:六艺之一,周代贵族教育子弟,要学六门基本才能,即礼、乐、射、御、书、数,每一艺都有一个完整的子体系,综合起来就是六艺的大体系。这里先不深入讨论。简单来讲,礼即礼仪制度,乐即音乐教育,射即射箭技术,御即驾驶马车技术,书即读写文字,数即演算推演技能。可以看出,比现在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更要全面一些,这正是值得现在教育借鉴的。
②皮,代指箭靶。周代的箭靶做好后,用动物皮蒙上,并在皮上画好各类动物。教育中的射艺,不再是去丛林中猎杀动物,而是人为在靶场设置好箭靶,模拟射箭。当人类谋生的射箭沦为教育时,其残暴的一面就一定会被削弱。
射不主皮,即射箭只要射中即可,不求射穿箭靶。
③为(wei):因为。
④科:等级、类别、科目。可以联想运动会的项目,射箭距离50步,75步,100步等,分别属于力气不同的科,力气小的可以比试50步的,力气大的可以比试100步的,力气居中的可以比试75步的,不管是哪一科,都是比射不射中靶心,而不是比射不射透箭靶。
⑤古:指射艺初始设置规则的时代,不是自夏商那个古以来的意思。
孔子曾经说过:“射箭只要射中即可,不求射穿箭靶,是因为力气有大小、分属不同级,这是射艺初始设置时所定的规则。”
孔子的观点“点到即止”,可以说一直影响着中华文化,特别是礼仪教育下的射艺,已经从野蛮的军事竞技中走向文明的比试了,因此,在设定射艺规则时,一直要求的是射中,也就是讲究准头。在友善的比试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试的意思到了即可,不用深究下去,非得分出一二三来,搞得众人鸡争鹅斗,脸红脖子粗的,此非周家之礼也。另外,成语百步穿杨,百发百中都是形容射箭精准,而没有用射穿靶心形容射箭。我读书不求甚解,印象中只有李广喝醉酒后把箭射到石棱中,而酒醒后亦不能复射。
现在我们常常听到在比试时,特别是比武时,都会说一句,切磋一下,点到为止。通常在一些比赛中,也会设有这样的规则。
周代的礼仪,与古希腊文明遥相呼应,时常横向思考,如果中国古代的竞技比赛能发展成为平民运动,说不定还真能成为东方奥运会。但是细数中国历代的所有技能,也只有科举考试制度延续了千年,射箭、围棋、蹴鞠、马术、游泳等一系列体育运动比赛,都没有在中国得到良好的传承,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到现在也有主流市场,特别是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怪论,媒体也引导人们通过读书来打破阶层固化。然而中国儿童的体质、视力越来越不好,真的希望加强体育教育,防止病夫再现。
在周星驰的《武状元苏乞儿》电影中,导演完美的诠释了“射不主皮”,“射主皮”的苏灿输给了“射不主皮”的博达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