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北风萧萧,雪花飘飘。
自打四九的末两天起,这飞扬跋扈的雪花就不曾离开过大地,似乎不把四季中“冬皇”的诨名坐实了,心里就不安宁似的。
于是雪在空中飘,人在往家跑,脑子里复杂的思想被零下几度的气温变成了空白,嘴里还不停的叨叨:“真冷啊……”
这就是数九寒天的力量,让一切脚不沾地的爱与哀愁都归了零,冻成坚硬的、无法穿越的冰层,在冷飕飕的季节里,除了绕道而行或者弃之不顾外,你再无别的可能。
干脆明哲保身做冬藏之状。
护得自己三分暖,方能候到七分春,既然大自然给了世界一个四季鲜明的态度,人类就划分出一份二十四节气的心情来慢慢应对,该出手时就出手,比如承上启下,日渐长,夜渐短,阳气慢慢聚拢,气温慢慢回升的的五九六九。
02
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 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民间有许多关于这段漫长而寒冷时光的谚语,其中敦煌文献伯的《咏九九诗》很生动:
“一九,万叶枯萎,鸿雁南飞;
二九,单衣觉寒,群鸟夜投高宿,鲤鱼游入深潭;
三九,朔风凛冽,荒原地冻,水面结冰犹如冰桥;
四九,参星半夜落下,辰星早上升起;
五九,白日渐长,太阳未时之后可照进堂屋;
六九,春风拂面,百草萌动,单衣即可出门;
七九,黄河冰水各半,鲤鱼游向滩头,喜鹊筑巢,鸿雁归来;
八九,草木生长,阳气遍地,正是种谷深耕之时;
九九,耧车播种,玉苗丛生,正是农家欢乐之时。”
看着这首鲜明有趣的“数九歌”,眼前逐渐浮现出一副冬季里万物生长图:寒冬腊月,万叶枯萎,鱼入深潭,荒原地冻,参商不见,冷天冻地几十天后,阳气渐聚,春风拂面,于是,冰河解冻,鱼雁归来,一切沉寂也一点点消失,万物复苏,播种新一轮的希望与欢乐。
这是多么喧腾的一个画面,以至于每次从梦里醒来,都要静静的面对着枯寂的寒夜,沉思半天。很多成长是无人陪伴的,我想,从万叶枯萎到玉苗丛生,这寂寞如雪的八十一个日夜,是不是也和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一样历尽了千辛万苦,才得圆满呢?
而大寒做为二十四节气里的最后一个,是不是也预示了人生种种皆是定数,走到极处必有回路?
就像冬遇到春春遇到夏,夏遇到秋秋又邂逅了冬一样,总有可望而不可求的相望,更有顺其自然的传承,相遇离开,都是不改初衷的细水长流,一切的寒暑往来,都在冥冥之中。
那么寒意足时也不必惧怕吧!把这九九八十一数完,就是好暖的时光呢。
03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其实此时的柳不一定会有看头,但进入五九天气会回升倒是真的。
早上看手机上的天气预报,赫然显示着从明天开始最高温度已经不在零下了。
看屏幕上那些零零星星落下的小雪,宛若是强弩之末,感觉冷还是冷的,不过已经没有了汹汹而来的气势。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许是想到日后还要与这天地人捉对儿厮杀,索性温柔的离去吗?
历经四十五天的寒冷后,人类又会怎样对待即将到来的新春?
扫一扫心里的积雪,喊一声离去的亲人,煮起一炉的温暖,饮下一季的清欢,再说出碎碎的思念,这寒意,已然走远。
烹雪围炉,寂静夜话,何等的自在安闲。
数着九,看着柳,又是何等的欢喜等待。
在享受了惟有寒冬才能具备的“安心静体”后,人们蛰伏于凛冽气候里的心思,也正随着日照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苏醒。
五九的雪,细碎如稀稀落落的声音,唤醒着岁末的思绪,点滴都是充满生机的你。
不如学古人,烹雪煮香茗,只待春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