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阿郎的《并指如刀》看到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国的王,在外出游,享受那啥心灵身体都在路上,外面的世界很大,他想去看看,确实一路也山花烂漫,但不好意思,此时有人报信母上大人突然病危,孝子国王急忙命车夫赶回,虽然车轮滚滚,外面景物飞逝,但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我们晓得,此时的国王相对于马车是静止的,而这种静止让我们国王很着急啊,于是他一把推开车夫,自己拼命挥鞭驱车,还是慢啊,传信的人过来需要时间,也许此时老母亲已经GG……越想越急,于是孝子国王跳下马车,撒丫子一路狂奔……
阿郎呢,是想借这个故事谈谈中国电影2000年后的发展,他说这是中国电影快速奔跑的年代,他对这个故事里国王弃马车果奔,不,没有那啥果,来说我们中国现在的电影产业主张轻装上阵,看重奔跑的速度与姿势,而忘记了为何奔跑。我们可以称这种匹夫之勇的奔跑行为为热爱,如果国王不幸倒地,恸哭一场,我们就称之为悲壮。说各种飞速发展的国产电影们(也许这里并没有特指什么为了票房来迎合笑点观众的电影哈)就像奔跑的王,王把自己变成一匹马,忘记了奔跑目的,只实现奔跑这一行为……
以上是阿郎的理解,阿郎认为现代中国电影是忘记了目的而注重姿势和行为去了,确实,理性来说,马车还是比人快的,要想尽快回去看母上,国王的行为的确像傻子,但是这么有趣的小故事,我的理解就是另一个哈姆雷特了,个人觉得王是知道目的的,正因为知道目的,所以才有这些姿势和行为。因为往深层理解,看母亲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行孝。因为静止的坐在车上等待的国王内心焦急啊,而自己却感觉什么都没做,除了等待,所以孝子国王通过奔跑这一“傻”行为实现了自己孝的目的。
当然,这里我们用一些电影举例来看,其实近几年的中国电影都是明白目的的,比如我们先举个不错的例子,李安奔跑的目的就是想看哈现代技术和自己想讲的故事结合起来到底有多棒,所以李安做了一次弃马奔跑的尝试,而这次尝试确实给他迎来了好名声,就像为了孝心的国王弃马奔跑这一行为还是能让旁人悸动的,李安用现代技术讲述《少年pai的奇幻漂流》,无疑是一次将技术变成艺术的尝试,他也做到了。那我们再说说杜琪峰的《三人行》,大家都知道杜琪峰的港片都擅长揭露命运无常的道理,并且节奏都控制得很好,而《三人行》被习惯了这种节奏的观众看的不爽,里面有一段长达几分钟的医院枪战慢镜头戏,这一段所有人物表演像提线木偶,并且有个据说很让人出戏的BGM由罗大佑原创、王菀之改编的《之乎者也》,这就是他的弃马奔跑,但是观众不买账,但无疑,擅长挖坑揭露命运无常的杜琪峰连观众不买账也是料到了的,因为杜琪峰借被手铐锁在病床上的抢劫犯钟汉良讲了个英国哲学家罗素(大家去了解罗素的八卦呀,真的很……原谅我又下贱了)在其著作《哲学问题》中提到的典故:一只火鸡被养在农场里,农夫天天来给它喂食从不间断,它因此觉得农夫对它很不错;但是有一天当它张着嘴嗷嗷待哺的时候,农夫却挥刀把它宰了。杜琪峰的这一行为对观影者进行了一次暗示:期待一个永恒不变类型的人最终很可能像那只一厢情愿愚蠢的火鸡一样被玩坏。所以表面上杜琪峰弃马是愚蠢的,实际上他的目的已经达成,哼,愚蠢的观众们~
那我们再说说票房真的很……那啥的《小时代》系列,其实他是成功的,真的,虽然我只被迫看了第一部,并且对此片不爽,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也是目的达到的国王,它的目的就是票房,但从票房看,他也成功了,于此同时,它舍弃的是电影的常识,而他的观众目的也是达到了的,一场放松的爆米花电影或者一场对青春友情爱情之类的怀缅……但这种行为更让人觉得这个弃马奔跑的国王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他知道这么做了可以被旁人看到,以此夸他有孝心……但人家导演圈钱目的达成,有钱淫观众又愿意买账,人家周瑜和黄盖的事情,我们小乔就不要管了……
再说说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被网上一些说是一次谄媚西方的尝试,说贾樟柯变了,向商业化转变了。目的不单纯了,原谅我不太认可网友们说他变的部分,他的弃马奔跑的尝试是把自己以前擅长的拍日常改成了拼贴式的故事,关于其中梁子出去到底经历了什么,到乐家庭的一些变化过程都隐藏没讲,其实留给大家自己脑补的留白还是不错的……并且,这也是一部讲变化的电影,里面不是还有个拖着关二爷大刀流浪的人么?也许是贾樟柯的一次自问自答,有变的,有没变的,目的没变,我只是换了前行的姿态……
额额……写到这里,我是不是也忘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嗯,装B,哎呀,没法装了,中间那些看不懂不喜欢没关系,就当看了国王那个有趣的故事就好。知之不知之,在乎不在乎……其实电影这一块自己知道得也不多,我喜欢的和我想吐槽的我就写点东西给它就好,但是交流一直都在~附图为杜琪峰《三人行》中配乐《之乎者也》,很好玩的一首歌。其实说到目的这个,大家都想一想自己做一些事到底最想要什么吧,并且为之做一些自己能做的改变,不要等想要的逗离你远去了再后悔,吐槽装逼目的达成,吃饭去。国王啊,别忘了,你为何要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