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激发孩子成长的内驱力
关键词:内驱力
“蜜”是人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元素,是激发孩子成长的内驱力。张文质老师说:“掌声鲜花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物质来。多巴胺会让人产生愉悦快乐的感觉,使人的疲劳状态被兴奋和满足所代替。”可见“蜜”的重要性。
上个学期,针对“内驱力”的话题,我和孩子、班上的学生、学校的同事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普遍认为,成长需要内驱力,而且关键在于自身的内在需求,而非外在的制约,今日学习,发觉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爱、鼓励、欣赏才是内驱力的动力之源。那什么才是内驱力呢?内驱力一般是指一个人拥有目标,并能为了实现目标克服困难、自发努力和成长的内在动力。拥有内驱力的孩子往往不需要家长或老师的过多督促,他们目标明确且有很强的行动力,而与之相反,如果没有内驱力,只是因为外在的原因或压力被迫完成任务,那很难带来真正的成长,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这个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去努力成长、变得更好的内驱力。而这种内驱力的根基有三个: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和归属需要。当这三个基本心理需要都得到满足时,内驱力就会非常强劲,推动人不断向前。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没有注重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作为父母,要如何激发孩子成长的内驱力?如何打开生命呢?如果用鼓励、赞赏的方式打开,孩子的主动性、乐观态度、探索精神等与生俱来的生命热情就会释放出来,成为生命中最本真的能力和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反应方式。那些得到父母的鼓励的孩子能够充分享受自己的成长,并且产生一种爱的优越感。内在的生命驱动力是从父母的爱分离出来的,是父母欣赏,鼓励,保护孩子所激发出来的正能量。在孩子眼里不管我做什么,爸爸妈妈都是爱我的,关注我的,包容我的。孩子在这过程之中就会拥有幸福快乐的能力,这样的孩子更懂得去悦纳自我、欣赏自我,更看到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这也成为学习内驱力的出发点。孩子有快乐幸福的体验,就会有快乐幸福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幸福,成长过程之中爱的优越感,生长的能量,自我成长,包容的能力,疗愈的能力也就会更强。
那如何激发孩子的成长内驱力呢?张文质老师强调:首先让孩子有丰富而持久的快乐体验,让她对自己说“我很幸福”;第二,让孩子感受被接纳,被包容,让她对自己说“我很幸运”;第三,让孩子感受被看见,被欣赏。让她对自己说“我很重要”;第四,让孩子感受自我成长的甜蜜,让她对自己说“我很强大”;第五,让孩子向往更美好的世界,让她对自己说“我很期待”。运用这些方法带领孩子去感受世界,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有期待,有目标,有梦想,内驱力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孩子在大的细节、大的方向、大的目标之中找到了内驱力,父母带领他去探索世界,支持他所有的探索,不管他做错什么,始终坚定的站在她身后,她就不容易沮丧,不容易被别人所左右。为了父母而做的事情内驱力不长久,比如为了父母期待的学业。而关注自己的热爱,主动探索生命的内在,就会有持久的内驱力,因为它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更好的世界。
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之中的“蜜”非常的重要,如果早期缺“蜜”,后期就很容易被拐走,自我认同感,自我成长能力就会比较弱,容易被“蜜”坑。
但是,给予孩子充足的“蜜”,不是无原则无底线的,当超越了底线和原则,必须温和而严厉的批评,绝不姑息。“酿蜜”是有秘籍的。孩子需要理解、尊重家长不要把孩子的特点当做缺点,要扬长避短,保护孩子的不足。不要使用打击教育、采用激将法教育,或者单纯的只注重应试教育。张文质老师说:“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往往与他的快乐能力有关,而快乐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童年得到的甜蜜,父母的鼓励与赞美是孩子一生的甜蜜之源,会让孩子认识和体察到一个美好的世界,并且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成为一个酿蜜的人!”可见,一个人拥有快乐的能力比学业更重要,考试只是人成长的一个目标,但是永恒持久的快乐能力却是一个人一生的目标。父母通过对孩子热情的鼓励与赞美,可以激发孩子的灵气与主动性,让她爱自己所爱,享受做自己的快乐,当孩子生活在以发展自己为目的的真实世界,他生命中的一切都会变得更有意义。
今天,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妨结合内驱力产生的根基和来源,通过提升教育理念和改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成为有动力、有目标的更好的自己。
因此,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而影响力的产生要以良好关系的建立为前提。外在的控制、逼迫、监督、压力都很难让孩子产生真正的内在动力,而只有先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成长规律,满足孩子内在的心理需要,用爱和欣赏才能利于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于洁老师的小胖就是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