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玩乐”人生之享受。人是靠吃来维持生命,所以吃排在了首位。吃很重要,没有人能够不吃而存活于世;它也很平常,整日穿插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朝夕相处。
苏青说她见识少,只能写写身边事。我比她见识更少,所以只能写写日常事——吃。
吃,是一件小事……
曾听闻历史上闹过饥荒,人们没有吃的,活活被饿死。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出生在那样的年代,尽管出生的时代物质贫乏但还不至于饿死。农村的孩子,生我们的是父母,养我们的是土地。家乡位于南方,稻米是日常主食,也是吃的最多的。面食偶尔也吃,可总是没有稻米好吃。稻米是自家产的,从农田里收割,脱壳,就成了白花花的稻米,然后就进了我的肚里。稻米原料单一,却可以吃的多样。蒸煮饭时,盛出一碗米汤,就成了乡村牛奶;用土灶烧出来的饭还会留一层薄薄的锅巴,吃到口里满满的稻米香;除了这些外,把吃不完的稻米饭晒干后磨成粉又成了美味的饭粉。那时稻米天天吃,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现在整天吃着化肥农药种出来的稻米时,才回想起来,那时吃的稻米是香的,甜的。
稻米一年四季天天吃,与它相配的菜却只能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家里有个菜园,什么季节就种什么菜。春天豆类居多,比如豌豆,扁豆,等;夏天主要是一些瓜果,西红柿、黄瓜、冬瓜;秋天的蔬菜也很多,唯独冬天,天气严寒生长的菜很少。为了应付冬天,母亲会早早的把秋天的蔬菜用盐腌制起来,到冬天就成了美味的咸菜。我喜爱吃咸菜,因为它有味。一点咸菜,一碗饭,再泡点水,呼噜呼噜就把饭吃完了。吃的简单,也吃的喜欢。四季怎么变化,蔬菜怎么生长,我就怎么吃。后来有了温室,蔬菜的生长就没有限制,可这种反季节的蔬菜吃起来一点新鲜感也没有,味如嚼蜡。
儿时闹腾,对吃的欲望是无限的强。吃完饭总还想吃点零食。小时候,家附近只有一个小卖部,因为没钱,小卖部只是供我饱眼福的地方,想吃了,就跑过去看看,然后转身就跑,让自己对零食的眷恋遗失在风中。还记得有一次,为了买一个喜欢的零食,拼命的攒钱,等到我把钱攒够了,高兴的跑去小卖部时,那个零食涨价了。那次很伤心,之后,我就把对吃的欲望转向了大自然。平原地区不像山区,野果子多,但还是有,能满足我的食欲。吃的最多的当属桑葚了。桑树多,到夏天一眼望去树上挂的全是桑葚,青的,红的,黑的随便一摘就是一大把,放进嘴里,深色的汁把牙齿,嘴唇染的乌黑。有一年夏天,村里有个小孩桑葚吃多了上吐下泻,吓的我好长一段时间没去吃,后来忍不住诱惑又吃上了。除了桑葚,什么野草莓、鱼腥草根,等,只要能吃的我都吃过,他们弥补了我没有零食的空白。
冬天蔬菜少,野果子也少,而冬天有更好吃的东西。冬日是农闲时节,母亲就有了大把时间,而且年关将至,母亲就会做大量的小吃,为新年做准备。常见的有麻花、米糖、麦芽糖,这些小吃原料健康,纯手工制作,味道当然也不会差!这些美味小吃填补了冬日空白,通常还没到春节,早就被我吃去许多。
平常的吃,吃的平常。吃的东西也不多,总是那么几样,但没有吃厌过,因为味道在那。现在吃的东西多了,花样百态,可一口吃下去便不想吃第二口,没有一点儿味道。仍然有锅巴饭,有机蔬菜之类的怀旧食物,可吃起来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就好比眼泪,如果用科学方法配置出与眼泪成份一样的液体,那还能被称之为眼泪吗?
吃,一件平常小事,却比有些大事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