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娅菲
拆书分享:《万万没想到》
作者:万维钢
章节:第一部分 反常识思维
谁是万维钢?
百度百科资料:笔名同人于野,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是学而时嘻之博主。我两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罗辑思维,当时听罗胖提到过这本书。时隔今日,看来我与这本书的缘分到了。
文科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右脑思维
理工科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左脑思维
part1:反常识思维
万老师在书中提到了两个举例,一个新闻报道芦山地震,一个是呼吁给非洲儿童募捐信受试者反馈,体现了文人的感性思维处理问题的方式,即依赖直觉、掺杂观点、喜欢细节。倾向于用感性的思维去理解世界、解释问题的。这里面也提到了邓巴定律,我们中国几千年都是生活在小部落和小村庄,我们的行动也受限于环境,也就造就了具体思维,也就是文人思维的起源。那么文人思维对事物的评价起源就是判断其是否符合道德标准,那么面对现代社会,由于选择机会的增多,所以更需要的是要求量化和预计输出取舍思维,即理工科思维。
人做判断时候有两种机制,一种是科学家机制,即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一种是律师机制,即先有结论再去找证据。而世界上科学家很少,所以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使用律师机制去思考问题,每个人都比较能接受和自己观念一致的看法,对于不符合自己已有观念的证据,不但不爱看,而且还会直接屏蔽。
因此就出现了“确认偏误”,当然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特性,现在的各种自媒体、 各种标题党也正利用人的这一特性大肆牟利。谎言传了一千遍,也容易成为真理。因为大多数人都缺少判断力,在一些问题上已经没有了免疫,当然对于一个头脑理性、 喜欢思考的人来讲,就是到此为止,不予传播。
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 --- 亚里士多德
而科学家与我们常人不同,科学家会更理性的追求真理,即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当然科学家也存在知识的盲点和误区,也有不同派系,但是拥有一个共同优点即“允许你改变他的想法”。理工科思维对于世界的理解未必是最好的,但也不是最坏的。
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理性的接受和对待远比感性的自怨自艾、自欺欺人要好,人也只有时刻保持极度求真 、极度透明 、极度包容,才能接受到外界更多的信号,才更有利于个人精进和成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