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给自己安排了很多计划,但是转眼间就过了半年了,这段时间中午吃完饭以后趁着空隙的时间会看一会小书,而这本可《可复制的领导力》就是最近在看的书,里面有很多让我产生共鸣的观点。
一、管理相关
1.个性 or 懒惰
这个问题很容易被混淆,遇到问题发脾气,生闷气,喝闷酒,立马就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标是诗和远方,这种情况很常见,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是一个人的个性,但是换一种思路,这其实就是一种懒的表现,懒得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懒得把自己的思绪清空好好的反思一下,懒是一切罪恶的元凶。
2.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
活到老,学到老;好奇心不死,读书不止,这都回答了一个问题:读书什么时候是个头的问题?当然这对不读书的人好像也没什么意义,每个人周围都不缺不读书的人,他们好像也活得挺好的,但是当你哪天真的想要通过读书认识自己的时候,你就会掉进一个深不见底的窟窿,原来周围的人除了每天都只上班的人,还有那么多每年都看很多书的人,而这些人偏偏感觉都比自己要厉害,这会让你陷入沉思,陷入恐慌,时间都去哪儿了?但是希望你坚持下去,最好有总结的习惯,时不时的看看自己曾经写下的文字,可能有不一样的感悟。
3.看电视会让孩子的情商比较低
当我看到这个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难道我情商低就是因为电视看多了?接着我认真的看了作者的观点:电视给不了孩子正确的反馈!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会很认真,因为他把自己想成了里面的人物,以为电视里面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现实中的关系。然而现实总是出人意料。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真实的反馈,从而浪费掉了很多能够快速成长的阶段。
4.对生活麻木的人对痛苦更敏感
对生活麻木只是对自己的生活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这些人你会发现80%都是放弃学习读书的人,看上去好像他们与世无争,但是他们受不得其他人的指责,也比正常人更容易憎恨。
5.好的书的最终目标-认识自己
我觉得可以把书分成3种:
- 娱乐自己,比如小说,杂志;
- 增强自己的专业水平,比如很多技术相关的书;
- 认识自己,比如通过像很多让人改变观点的书;
6.不同的年龄也要看不同的书
-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觉得第一种书,可以渐渐扔掉了;
- 第二种书是奋斗期最重要的,结合着第3种会让你更快的成长,为以后自己的新定位打下基础;
- 后面角色变成管理者或者创业者的时候,第三种书就应该是占大头了;
7.幸福是一种能力
任何成功都不能让你拥有幸福,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钱或者很平凡就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思想转变不过来,等你有钱了也不会幸福,可能成功的那段时间你会觉得很幸福,但是最终还是会回到你成功之前的那个幸福感,(比如你在大学的时候,很努力的参加了一个比赛,然后拿到了很高的名词,所有人都称赞你,夸奖你,当然夸的时候还是很幸福的,但是人们终将离去,最后还是会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幸福从来和自己的身份没有关系,谁说的只有有钱人才能拥有肌肉呢?
8.持续不断的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荒谬!(爱因斯坦)
这不就是在说盲目调程序的我吗?
9.如果做什么都随心所欲,不愿意刻意练习,那么就永远生活在一个低水平重复的世界里(还不如不去做)。
平时做菜的我便是这样,做菜的次数上百次,能拿出手的菜品,一个没有!!!
10.企业管理,靠的是相互吸引,从管理变成合作
这点特别容易引起共鸣,周杰伦有句歌词叫做 '我知道你离开很简单' 确实对于很多人离职都很简单,特别是刚毕业到还没结婚的这一群年轻人!如果不能吸引到他们,他们真的很难留下来。
11.管理能力决定团队成员的执行力
团队成员的执行力永远取决于上司的管理水平,这就是的为什么管理的工资高的原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决定企业是否成功的永远都是领导的领导水平。
12.让团队成员做事,就要让他明白
- 做什么?
- 做的目的?
- 会遇到什么意外?哪些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哪些需要汇报?
- 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和建议?
我特别反感有些领导说:“别问这么多,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你他么到底是想找个机器,还是你自己就是不知道啊!!!
13.最大的成本是重做
那么怎么才能不重做呢,那就要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老板的意思,而不是让团队去猜老板的意思,不是谁都有这么高的情商和默契的。让团队充分了解自己想要做的事是成本最低的解决方式,有时,你可能需要和成员来点互动,让队员知道上面的四点。
14.建立信任-建立团队-建立体系-建立文化
这是个人-团队的过程。
- 首先必须要取得别人的信任才可能成为管理者;
- 然后才能组建团队;
- 在这基础上建立一个体系,让很多事情都标准化(这是减少员工离职后造成损失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 等团队稳定后,便可以强化公司的文化了,文化基调在建立体系的时候就已经慢慢成形了,这个阶段就可以加强文化的思想了。
15.管理者的使命是培养员工,打造有战斗力的团队
我觉得可以分成3步:
- 首先让员工有能力完成自己的事;
- 让员工可以协助他人完成一些事情;
- 让员工可以带领他人做一些事情;
16.管理者的三大角色
- 下层执行,使命必达;
- 中层管理,面面俱到;
- 高层领导,营造气氛;
二、构建游戏化组织
1.设定明确的团队意愿
- 想要打造一个指数型组织,设定一个远大的愿景十分重要;这种愿景大多是站在理想高度,有一定的夸张和宏大(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一个企业想要梳理自己的发展意愿,最好的方式是全员参与;
- 企业愿景不只是管理者的个人意志,还必须得到所有成员认可,是大家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标;
2.制定清晰的游戏规则
- 将员工打造成业务站点的海星模式,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企业的职责就是为员工提供清晰且富有吸引力的规则。
- 新的管理方式下,员工只需要对游戏规则负责,不用刻意去讨好管理者,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3.建立及时的反馈系统
- 一款游戏是否成功,跟它的反馈机制是否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 为什么一个人如此在意别人怎么评价自己?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从人类学的角度,原始人都必须依靠同伴才能活下去,被同伴排挤是很危险的事情,这是刻到人类基因的东西。(众口铄金,人言可畏) - 管理者对团队成员工作的及时反馈,即是对员工以往工作的巨大肯定,也是对员工本身的肯定,并能为员工将来的工作指明方向。
4.自愿参与的游戏机制
- 游戏的最后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愿参与、随时退出;
- 管理者需要认识到,员工是自由的。他可以来,也可以不来。
- '创意精英' 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不会将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
- 为员工设置期望值:
(1)你打算在公司多久?
(2)你打算在这段时间内做到什么职位? - 对员工期望值的设置是否合理也是团队管理能力高低的一个表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三、理清关系,打造团队一致性
1.团队就是‘球队’,目标就是‘赢球’
- 团队不应该被称为‘家’,而应是一支球队,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进步,为了赢得最终胜利;
- 当说出‘团队是家’这种话的时候,领导者实际上就做出了对员工的承诺,那就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员工,而这恰恰是企业做不到的。
- 员工离职的时候,通过‘目标’这个说法标明其离开的原因,比如:“虽然该离职员工的工作能力很强,但是其工作方向和发展目标跟我们整个团队不太一致,因此我们选择让他离开。”切莫诋毁人家。
- 奖励员工的时候,也要强调目标一致性,对员工的奖励要光敏正大的表示出来,让员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同时指明目标一致性:“你做的工作跟团队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会得到奖励”。
- 员工的新陈代谢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留下的成员都是最精锐的。(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啃老本的,这种都是5年工资没有增加的,管理者是很容易就能判断的)
- 企业要将员工视为投资人,员工为企业的成长投资了最宝贵的资源--时间。
- 作为球队,目标是赢球。‘比赛第一,友谊第二’。每个成员为了这个目标都必须竭尽全力,需要成为虎狼,而不是绵羊。
2.把你要员工做的事,变成他自己要做的事
- (批评、督促、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丧失工作的积极性;
- 强化员工为自己工作的观念,让它们看到工作为团队带来的改变;
- 适度,有效授权;
3.前员工是熟人,而非路人
- 员工虽然离职去了别的公司,但他并不是‘背叛’了企业,他只是从团队的成员变成了团队的‘熟人’;
- 他们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 处理好与前员工的关系,还可以维护企业在业内的口碑;
- 建立前员工联盟;(阿里系,腾讯系,百度系均有前员工聚会);
- 投资创业员工;
-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首要的条件就是重视人,培养人。
四、用目标管人,而不是人管人
1.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
- 那种让人朝思暮想、做梦都想、时刻不忘,而且一想起来就会热血沸腾的,才叫目标;
- 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目标管理;
- 团队目标的三大类型:方向型、过程型、理性型
(1)方向型目标:伟大的团队,首先要有一个伟大的方向,继而每一个成员才能在管理者的带领下朝同一个方向前进。
(2)过程型目标(指团队近期可以达到的效果):一般是中层领导的工作,需要收集方方面面的资料作为参考,对各部门的实际能力进行合理评估,对需要授权的区域和类型要有明确的划分,对目标考核的可行性要有具体的方案,这些都是过程型目标制定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3)理性型(理性清晰的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指一些具体的数据指标;(销售额达到6000万,订单突破两万)
2.目标管理的四大难题
- 成员参与度不够,执行积极性不高,所以要保证制定目标时,是在全体队员都在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这儿首先要注意的是,目标必须首先由管理者制定出来,成员参与是根据制定出来的目标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1)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必须以团队成员为主导;
(2)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目标对话;
(3)管理者和员工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地位平等;
(4)必须确认这个目标是双方都认可的; - 资源匮乏
- 目标拆分不合理
- 目标总在变化
3.明确量化的目标才是好目标(SMART)
- S=Specific(明确具体)
(1) 指总的销售额、每个团队的销售额、完成时间、责任人、可提供的资源和支持等要素都必须明确具体,并且能够有效的传达给所有成员; - M=Measurable(可量化)
(1) 目标必须是可量化的; - A=Attainable(可接受、可实现)
(1) 目标必须是可接受、可实现的;
(2) 在传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沟通工作; - R=Realistic(相关性、符合实际)
- T=Time-limited(有时间限制)
(1) 目标还必须有具体的时间要求;
4.套用公式指定团队目标(动词+任务+指标+目标)
- 动词+任务
(1) 比如提升+销售额、更换+电脑操作、招聘+专业人员; - 指标
(1) 比如出勤率、销售额、招聘人数、客户满意度 - 目标(是促成员工完成工作、获得应有报酬的工具,使员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工作能力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
(1)目标因人而异(目标需要反映出每个人独特的技术和能力)
(2)成员全程参与(制定目标的过程必须是每个成员全程参与的过程)
(3)尽量制定可以测量的目标(对管理者与员工的工作方向进行调整,使他们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
(4)及时反馈和沟通
(5)目标灵活可变
5.目标管理的标准化
- 利用目标书写公式写出目标;
- 列出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
- 列出可以帮助目标实现的条件;
- 写下个人特征,便于做到知人善用;
- 按照执行、管理、领导这三种角色,列出各自要做的事情;
五、利用沟通视窗,改善人际沟通(四个象限)
1.隐私象限(正面沟通、避免误解)
- DDS(人最深的黑暗处)
(1) 给每个人流一定的空间,不能随便打听别人的DDS - 不好意思说(总会遗留下一些遗憾)
(1)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 忘了说
(1) 这里指的是‘一切尽在不言中’类似的一厢情愿;
(2) ‘知识的诅咒’:我们说出来的东西太过专业,别人无法理解,导致沟通不完整;
(3) 过去的知识成就了现在的你,也限制了现在的你,让你听不进去与自己认知不同的意见,让你不愿意挑战那些让自己不太舒服的领域。
(4) 真正成功的人往往是比较开放的,他们对待任何知识都非常谦卑,不以自己的经验去评判任何东西。
2.盲点象限(利用反馈看到自身局限,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地方)
- 说话口无遮拦,美其名曰直来直去;
- 绝大部分人在被别人指出错误时,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尴尬和恼羞成怒;
- 管理者必须做到‘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3.潜能象限(不要轻视每一名员工的潜能)
- 潜能象限的信息是最多的,它属于未来,是未知的可能;
- 当团队人数很少的时候,管理者的眼光很重要;当人数较多时,最重要的是管理者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分为,重视赛马机制的简历;
- 一个好的团队,就是让团队中80%的人都能得到80分;
4.公开象限(让员工尊重你,而不是怕你)
- 公开象限的一大好处是其社会影响力大,人们会产生信任感。(比如明星的代言);
- 靠成员怕来约束的行为叫做管理,靠成员尊重和信任来约束的行为叫做领导;
- 管理者可以适当的增大自己的公开象限(这里与古代的皇帝要神秘才能获得敬畏是两种不同的思维)
(1)将隐私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将一些不好意思说或者忘记说的内容向员工做自我揭示;
(2)将盲点象限转化为公开象限:恳请反馈;
六、学会倾听,创建良性的交流通道(倾听不能止于听,在听的过程中要对信息进行解析,并作出积极的回应)
1.用心倾听,建立员工的情感账户
- 通过认真倾听的方式,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起情感账户,并且存入了数额不菲的资金;
2.倾听的要点是吸收对方的信息(深呼吸 --> 提问 --> 复述)
- 深呼吸: 保证倾听者的情绪稳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话说话这件事上;
- 提问
(1)在倾听的时候,适当的提出一些问题,对方才会有意愿做更多的交流和沟通;
(2)封闭性问题:指那些只能用“是”和“不是”等具体答案来进行解答的问题,7YES成交法;
(3)开放性问题:多采用“怎么样”,“为什么”这种说法,让交谈者可以聊得更深; - 复述
(1)沟通漏斗,想说的与表达的有差异,表达的与听到的又有差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沟通漏斗;
(2)复述可以更好的避免沟通漏斗;
3.肢体动作比语言更重要
- 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7%,声调、表情等传递的信息站到93%;
- 其中一方身体忽然向后仰,这就说明他不同意你的观点;
- 人们已知的信息交流方式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肢体动作;
4.手势
- 将手背在脑后,说谎;
- 耸肩、抹鼻子、抓痒、快速眨眼也是非常明显的说谎标志;
- 交谈时,腿部放松,说明此刻心里放松;
- 跷二郎腿,手交叉在胸前,意味着他非常生气或者反对管理者的观点;
- 空间距离
(1)两人之间的距离小于45cm,一般是亲人、爱人之间的距离、要好的同性朋友;(一般可以认为如果不是这几种关系,但是保持这样的距离,那么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撩人了)
(2)46cm至120cm,大多是熟人与朋友之间的距离;
(3)120cm至360cm的范围内,典型的社交距离;
(4)大于360cm,一般用于公众演讲; - 身体距离其实是心里距离的反映;
- 管理者避免在沟通时犯以下的错误
(1)无精打采;
(2)夸张的手势或点头;
(3)谈话时看手表、坐立不安或拨弄头发;
(4)交叉双臂或紧握拳头;
(5)语言和面部表情不一致;
(6)避开对方目光;
(7)过于强烈的眼神接触;
(8)转动眼珠;
(9)皱眉或者其他不开心的表情;
5.用认同化解对方的失控情绪(处理对方的情绪失控)
- 当交流出现一方失控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别哭了’这种方式进行安慰,因为这时往往会哭得更凶;
- 反应情绪:通过一系列的询问让对方认识到自身的情绪状态;
- 只要能够想办法让对方说‘是’,情绪就会缓和下来;
- 一个点头的动作可以平息情绪,反之,摇头摇多了,就会气血翻滚、情绪激动,导致看任何人都不顺眼;
- 人的行为确实会影响思想(多点头会比多摇头的人更加认同别人);
- 很多女性与人交谈的目的就是寻求共情;
- 在亲子关系中,如果家长感觉到非常痛苦,那一定是沟通方式存在问题;
七、及时反馈,让员工尊重你、信任你
1.别用绩效考核代替反馈
- 员工最讨厌的不是惩罚,而是突然的‘惊喜’;(平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到年底考评的时候被告知不合格)
- 管理者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员工成长、顺利完成工作,而不仅仅是指定各种绩效考核指标去衡量员工,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平头论足;
- 对于指导和反馈,员工是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的;
- 员工需要通过反馈来总结过去、指导未来,管理者需要给员工及时反馈来保证团队方向始终一致;
- 通过正面反馈,培养员工的自尊性心,达到让其自律的目的;
- 自律性与自尊心是正相关的关系,一个人的自尊心越强,他的自律水平就越高;
- 领导者必须压制住先看到别人缺点的本能,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表扬并强化它;
2.警惕‘推理阶梯’,避免误解和伤害
- 一类叫作鼓励性反馈;
- 纠正调整式反馈;
- 个人的判断大部分基于自身的主管认识,而非事实,这就会产生许多误会;
- 推理阶段的全过程:收集数据 --> 选择性接收数据 --> 赋予意义,得出结论,采取行动
(1)顺眼的人越看越顺眼,讨厌的人越看越讨厌;
(2)很多决定都是在稀里糊涂的状态下做出的感性决定;
(3)每个人的信息接收都是不完整的,我们很难客观全面地看待一个问题;
(4)在批评某个员工时,当管理者对某件事已经有了定论,在沟通时便不会给员工反驳申述的机会,员工会认为既然管理者已经有了结论,再争辩也没有意义,然后带着情绪工作,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将对员工的批评改称为反馈;
3.通过正面反馈,引爆团队
正面反馈的三个层面
无动于衷(零级反馈)--> 一级反馈(口头表扬)--> 二级反馈(表扬并告诉他原因,推荐)
- 零级反馈,这是最蠢的反馈,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希望得到来自群体的反馈和认可,没有人可以免俗;
(1)最常见的零级反馈就是夫妻间,一个赚钱、一个干家务,都把对方的付出当做是理所当然,认为就算不说对方也会懂,最终造成争吵;
(2)如果员工未能及时获得应有的反馈和认可,便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3)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 一级反馈:给予赞扬
(1)不要将员工的每一个正确的行为都跟钱挂钩;
(2)当人们使用金钱时的心理时,会有两种心态a. 衰减(当金钱不能持续增加时);
b. 腐蚀 (一件有意义的事一旦跟金钱挂钩,就有了‘铜臭味’) - 二级反馈:表扬他并告诉他原因
(1)胃是对压力非常敏感的器官;
(2)正面反馈是塑造行为的最佳时机(这就是所谓的只给糖不给棒子的行为,因为棒子会给人造成压力,让人产生不敢向前的思想,但是如果惩罚机制是很明确的,那么在给予正面的反馈的时候,也是可以给出惩罚的机制); - 如果管理者总是批评员工这事做得不行,那事做得不好,员工就无法获得成就感,不知道以后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放弃什么;
4.负面反馈时,对事不对人
- 避免使用‘你总是’,‘你从不’的字眼,一旦带上了这类词汇,都变成了管理者的主观感受;
- 负面反馈的四大流程:准备事实 --> 谈话 --> 行动总结 --> 跟进计划
(1)准备事实,相比臆测,人们总是更容易接受事实;
(2)谈话a. 设定情景(让我们谈谈这周的销售情况...)
b. 给予反馈,将一件事的事实、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一次性说给员工听,中间不停顿。
c. 鼓励和倾听,当员工由于无法完成任务,表现得很激烈时,先安抚员工的情绪,等情绪稳定之后再进行对话;人在自信时才会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自信时,就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针对他。
d. 商讨改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结束谈话之后,会将谈话的成就感归功于员工,而非自己;
(3)行动总结,将反馈结论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4)跟进计划,正面反馈与负面反馈的最佳比例是4: 1;
八、有效利用时间,拒绝无效努力
1.把时间放在关键要务上
- 团队管理者,必须跳出这种‘瞎忙’的怪圈;
- 让员工承担他应承担的那部分责任,企业领导者才能算得上真正成功了;
- 在纷繁的众多任务中,一定要知道哪一件事事当下必须全力以赴的关键要务;
- 如果一个管理者离开一个部门,该部门无法正常运转,那么他也就只能待着这个部门。有些人的想法就是想着自己在这儿别人就无法取代他,其实这种想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同时也会限制着你的发展,因为老板无法将你捧到更高的地位。
- 提高效率的方法
(1)像课表一样制定时间表,然后在固定的事件完成固定的事情,哪怕没有完成,也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做对应的事情,想一想,学校里面的学习应该算是效率很高的一种了;
(2)每天,或者每周都对清单进行回顾、检查、和更新;
2.告别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会议
- 人类在找到一种解决方案时,相关的思维就会停止;
- 有值的头脑风暴遵循下面的原则:
(1)对于一件不批评,不深入讨论,首先保证每个人都能发言;
(2)不要着急否定,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 - 头脑风暴的;流程:
(1)要明确本次会议的具体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详细越好;
(2)先不要着急发言,每个人针对这个具体问题,先构思,先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3)各自陈述,将自己的观点陈述出来,其他人只能表示肯定,否定意见暂时保留;
(4)最好请一个局外人参与,可以给团队更加新鲜的视角和方案;
3.如何正确又高效的决策(收集信息足够多以后)
- 持同意意见的人比较乐观,持反对意见的人比较谨慎;
- 管理者需要使用‘6顶帽子思考法’进行决策;
(1)白色帽子,将精力集中于客观的数据和事实;
(2)绿色帽子,为可能的风险因子和困难想出一些新点子;
(3)黄色帽子,从正面考虑问题,说出这件事的好处;
(4)黑色帽子,从反面考虑问题;
(5)红色帽子,按照直觉判断某个事情是否可行,不必阐述原因;
(6)蓝色帽子,代表管理者,做出相应结论; - 采用6顶帽子可以让人更快的达成共识、决策质量更高、气氛更加融洽、执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