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老师 关于儿童友好和养育
缺位的爸爸+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小孩这本书首先讲述李老师带女儿在纽约逛博物馆遇到一位温暖的黑人,公交车司机,公交车,司机免票和赠票并以爱的礼物给予帮助!黑人会观察和换位思考:一位母亲带着小朋友着急翻包找零钱的举动!
讲述了第二个故事,就是在北京看电影的事,八岁的女儿要独自看一部孩子气的电影,检票口的服务生很温暖,主动提醒孩子电影结束还从进口出来,妈妈还在原处等他。这位服务生也是用换位思考方式,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担心孩子。
整个社会系统给孩子的善意,孩子也会善意的回馈给社会,孩子的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善意的爱,这对他们人格培养非常好的。
如果一个孩子被善意的爱围绕着,被信任着,自己做主,那他会觉得这个社会很有趣很有爱,将来也要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这也是我们父母努力的方向。
再比如学校:如果一位老师用非常柔软的方式给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那么我们家长也会用一个相对放松的状态对待孩子和发生的事,而不是贴标签、强势家长和教育孩子,这样才是一套循环的好体系。
我收获了:我们家长要学做一个解压的一个过滤器,而不是做一个放大器的放大器。
阳光的孩子常常会自问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
樊登老师提到: 深圳留守儿童企业家俱乐部,都是一些留守儿童最后成为有名的企业家!孩子的天性得到释放,有的父母做的很糟糕!你身边有一个天天揍你、吼你的父母比起来,说不定没有这样的父母还会更好一点,还不如没有这样的父母在身边好呢?
六岁以前的评价是来自外界的,所谓的陪伴不是时时刻刻都在身边,有心里的沟通就是陪伴!六岁之前还是要正向催眠,而不是负向,你如果经常说:笨孩子,傻孩子,这么拖拉……,这样下去,孩子就会被你的负向催眠,就会真正变成你说我的那种孩子!
每一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既然如此家长就应该去发现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个性,然后按照孩子的个性去加以引导。教育不是控制,任何时候都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安全感,孩子看似弱小,却好像一个能量放大器,父母对孩子的传递负能量时,孩子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扭曲,父母给予孩子正向的引导,孩子就会保持积极和勇敢。
怎么才能够让孩子爱上自己,怎么发掘到自己内心的价值呢?父母首先要爱他,我们就应该像照镜子一样给予孩子肯定:宝贝你很棒的,你是要体谅别人的,你能够把房间收拾的很好……,每天对着孩子正向的催眠和肯定,孩子会逐渐成为你嘴里描述的那个样子。很多孩子的缺点或者问题本来都是一个无意间的行动,被我们捕捉到后,反复的强化也就成了孩子身上一个真正的缺点。
妈妈也是有血有肉的正常人,会有发脾气,但一定要懂得在灾后重建,不能拿人格人品攻击孩子!学做一位善意的妈妈!善意的妈妈是不需要高学历!我们需要一定的定力,不要被隔壁家的80分妈妈给激化,要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做60分妈妈就好!
未来对孩子来讲,捕获式的学习是一件大概率存在的事情,孩子只有对世界有好奇心,就可以找到支撑他的发展的一个路。一次作业没完成,一次考试差了……真的在孩子的人生的长河里,根本不算什么!很多父母太需要正面的鼓励了! 孩子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不要在意外界的评价和看待!所谓的90分60分都是父母自己评价,多听书,多看书!按照自己的心里的爱好,来寻找自己的路,父母只是孩子的副驾驶,孩子才是驾驶员!
学会用一个平视的角度看待一个生命历程,然后能有一个观察和分析的意识,关键还是要爱,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挑剔。惩罚不是爱,惩罚的目的就是惩罚,用很少的语言给孩子做有效的行动的一次教育。要有一个爱的平衡点:有爱、有规则,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规则。
因材施教,提到于丹老师讲的,一个男孩从一年级开始在座位上根本坐不住,但是他很幸运遇到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就根据孩子的个性加以引导,到五年级这孩子最后学习很棒!另外一个案例是陶行知故事:他在操场上看到一个小孩打架,他说你去我办公室。陶行知说:这块糖是奖励你按时来到我这里!第二块糖,我叫你停下,你就没有再打架,你听了我的劝!第三块糖,我了解你们打架是为了帮助别人出气,说明你仗义!第四块是知错就改就可以走了。教育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寿命是完善的过程,只是在这个阶段要助孩子一臂之力,送他到下一个台阶一点一点的往前走,教育可以有非常善意的面孔去塑造好的灵魂!在一个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也是心与心拉近距离最好的机会。
最后:善意对于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而且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善意养育的参与者,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做一些努力,这就是给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的希望。
2022.4.12 早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