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昨天在黄埔中黄外国语小学听了傅佩荣的现场讲座《中西文化的对照比较》。傅佩荣是有名的哲学大师,很早以前我买过他的书,可惜没怎么看。我也很久没有听过学者大家讲座了,也很期待。
到的时候,已开场了半个小时。礼堂不算大,大约容纳200多人,但很新。讲台不像以前听的讲座那样是张桌子讲坛,而是一张体现传统文化的书砚台案。后面的幕布是整体式的背景墙,显得大气古朴。先生正坐在案前讲《圣经》,讲犹太人的民族领袖摩西,讲多难兴邦。中西文化对照不只在讲座内容中,也在场地之中。
此时,傅先生先讲了文化的内涵:异于自然,形成传统,自为中心,兴盛衰亡。我到的时候应该是讲到文化的自为中心。中国有儒道,西方有圣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之后,讲了文化的层次:1、器物 厚生,是经济与科技方面的,必要的,对应于人的“身”;2、制度 利用,是规范与法律,需要的,对应与人的“心”;3、理念 正德,理想与理念(重要的),对应与人的“灵”。
身心灵,自由行,这是我神往的。器物和制度不难,傅先生说理念是最难的。这里他提出教小孩要教三点:1、自信 2、负责 3、敬意。尊敬古代圣贤,尊敬国家领导人,尊敬圣人之言。读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读儒家和道家。这里的敬意出自《论语 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世,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谈到人性善恶问题,他认为不存在人性本善。任何道德实践,只有在有能力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如公交车上,一个年轻人,看到一个老人上来了,想要让座,假设此时他麻痹了让不了,这是善吗?是的,年轻人现在动不了,相当于是残障人,没有能力让,就不用让。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