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李明然 焦点解决网络中级第15期 洛阳 嵩县 坚持分享第175+374天(2020.9.11)约练总第232(咨23)次
第三轮约练挑战 挑战每周2次 , 第九周第2次 总33次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所以说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
老公早上起来,对正在吃饭的儿子和老婆说:“我咋真瞌睡呢?” 儿子和老婆没有说话。一会儿,老婆说:“你以后早上也起来给孩子做一次饭吧!(老婆一直5:20起床给孩子做饭,老婆这样说只是表达了对老公的期待)” 老公马上皱着眉头,生气地吼道:“你就不让人说话!” 这下该老婆发蒙了,这回答牛头不对马嘴的。老婆也生气了……
儿子见状说道:“我爸也真是不会听话,我妈的意思是让你以后早上起来做一次饭。而我妈呢?总是感性管不住理性,明明知道我爸没听出话的意思,却不解释而是和他吵,这就是你们经常吵架的原因。”
儿子说得真有道理,看来这个旁观者还真是清。也说明儿子的感受力很强,观察仔细。
我有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一个人总是批评、打击别人呢?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呢?用佛家用浯说就是见心见性。而我们也常听说:现实世界对谁都是客观存在的,至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那可能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现实的写照吧!
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道理也大概一样吧!
那我们如果遇到经常批评你的人该怎么办呢?稳住自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也许他除了批评其他的啥也不会说呢?也许这是他低自尊的体现呢?也许这是他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