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产品开发》读书笔记——第6~18章 看板方法和看板实践体系

看板和看板方法

对看板和看板方法的理解

看板在制造领域的应用

拉动式生产系统(看板系统)

看板和其它配套运作机制形成了拉动式生产系统,成为看板系统。拉动生产方式的优点:控制库存、加速流动、灵活响应、促进改善。

产品开发中的看板方法

看板方法指的是2006~2008年间的Cobis公司涌现的渐进式增量变革的过程改进方法。

实践一:可视化价值流动

可视化用户价值;可视化价值(用户需求)的端到端流动过程;可视化问题和阻碍;帮助团队能根据看板墙的信息进行协作。总的来说,看板需满足三个基本原则:体现价值,反应协作,暴露问题

一个故事被拆分为前后端任务,通过任务是否全部完成,判断用户故事是否完成

卡片模板和标识

团队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采用必要元素

说明:在我们的团队中,在卡片中体现出的信息包括:卡片id,卡片标题,责任人,卡片开始和计划完成时间,依赖项,阻碍项,关联标签(比如:重点需求,或者用户需求交付价值类型),关联issue(体现缺陷和需求的关联),关联子任务(子卡)的完成情况等。

建立步骤:分析价值流动过程--选择可视化设计元素(泳道、区域、队列、标识、卡片)--建模价值流动

看板墙建模例子

说明:

1、在团队实际过程中,将业务需求、关联需求、技术改进通过“敏捷产品板”进行跟踪;其它任务(运营支持,文档整理,能力建设等)通过“敏捷日常事务板”进行跟踪(价值列比“敏捷产品板”简单)。

2、需求池为产品backlog,“敏捷产品板”中只体现“就绪”,且需要在当前迭代完成的已经拆分好的需求(通常由一个人完成)。

原则:在满足可用性前提下,看板墙应该尽量简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

实践二:显示化流程规则

包括价值流传规则(从上一价值列列到下一价值列的流动)、定期事件相关的流程规则和团队协作的规则(比如:增进团队看板契约),并和团队同学达成共识

团队共同拥有规则,并持续改进流程规则:理解并共同拥有规则,是对团队的赋权,是团队自我组织和高效运作的基础之一。团队成为规则的拥有者和决策者。

比如:定义每个环节的DoD。

实践三:控制在制品数量——看板方法的核心

在制品:在某个特定环节内所有的工作项(数量),包括进行中或等待中的,制品数量小于设定数量时,才允许拉入新工作。减少了环节内并行的工作;帮助团队发现问题,暴露瓶颈,加速价值的平均交付周期(p108)

实际过程中,我所在的团队通过个人工作的wip间接限制在制品数量。

产品开发中的在制品:所有做了投入,但还没有实现价值交付的工作。

如何控制在制品

1、以用户价值为单位,端到端地关注需要交付的需求(而不仅是任务);

2、精益产品开发倡导“暂缓开始、聚焦完成”。“完成越多才交付越多,而不是开始越多交付越多”。综合运用方法,将已经开始的工作尽快完成,而非直接开始新的工作。

控制在制品的常用手段

限制在制品的常用形式:

1、用泳道限制;2、限制特定阶段最大需求数;3、限制每个人并行任务数量(降低任务切换的损耗),比如(经验值):团队人数*1.5,团队人数2n或2n-1。

如何确定初始值?P126

初始值应该做到现实(与团队能力匹配)和有用(可以起到暴露问题的作用)

1、整理现状并适当优化(可视化当前工作->去除明显不合理的并行工作,得到实际的并行数量)

2、按团队规模确认初始值(团队人数,合理系数)

3、按交付周期目标限制(科特尔法则:交付周期=在制品数量/交付速率)注意:得出的端到端在制品数量,需要分析到各个阶段。适用于将缩短交付周期作为重要目标的团队。

实践四:管理工作项流动

(1)【输入】就绪队列填充活动(类似于目前的迭代计划);

就绪队列填充是团队的计划活动,也是开发和业务的共同承诺。

进入就绪队列的需求需满足“就绪标准”(Definition of Ready,DoR)。DoR应该考虑业务风险(需求是否足够清楚)、关联风险(团队对外的依赖是否得到确认)和技术风险(技术上是否可行),并保证需求足够小。

二级需求填充方法
就绪队列填充的目标和主要活动


(2)【中间过程】看板站会(团队成员从右至左走读看板墙上的卡片,重点关注问题和阻碍,处理这些问题并提出跟踪方案);

“应该按需求,而不是按人来组织站会”。所以本章介绍的实践,也适用于Scrum站会的改进。

注意:1、不应该依赖站会来检查每个人的工作,价值交付的状态和问题应该清晰地体现在看板上。2、不应该完全依赖看板来进行团队协作,更多的协作应该即时发生。

站会流程及内容汇总

(3)【输出】发布评审(发布计划会议)

确定发布节奏的基本原则

如何解耦部署与发布?

蓝绿部署、特性开关、模拟环境(类似与预生产环境),都是解耦部署与发布的有力工具,可独立使用,也可混合使用,共同提高团队持续部署和灵活发布的能力。

完美的敏捷愿景

从业务视角看,敏捷指更早的交付价值和更灵活的响应变化。团队敏捷和精益实施,应逐步向这个目标靠近。

敏捷交付的完美愿景

实践五:建立反馈,持续改进

基于价值流动,看板方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反馈和度量体系。

(1)第一类:流动是否顺畅,如阻碍问题分类、影响和原因分析,再现价值流动过程的累积流图等----我们团队使用的电子看板有此功能。

(2)第二类:质量问题的反馈,如开发和测试环节遗漏缺陷的正交分类和分析。------我们团队呀使用的电子看板有回顾会功能,能记录针对问题的分析和action,并跟踪action的实际完成情况。

通过改进,形成闭环。

定性反馈和改进---->

“反馈-分析-改进”循环

定量综合反馈和改进---->

3个精益度量图表,用于价值流动的度量---精益敏捷开发团队的改进分析工具

累积流图

累积流图分析

“利特尔法则”。前置时间=在制品数量/交付速率

控制图(纵坐标是需求的前置时间)

控制图

前置时间分布图(横坐标:前置时间天数;纵坐标:当前前置时间下的需求个数)

前置时间分布图

前置时间分布图可为团队对外承诺提供客观依据,反映团队的交付水平。

其它笔记

1、看板方法是精益产品开发的重要实践,是让组织变得更加敏捷的一种方法。

2、看板方法主要的作用是加速反馈,以更好的支持价值的探索和验证,但并不能保证交付的价值一定有用。价值是否有用,还需要使用看板方法之外的实践:比如:精益创业、精益数据分析、精益客户开发、精益产品设计等。

3、精益产品开发中,明确流程规则也是内建质量(Build Quality In的手段之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