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内心又起纠结,因为我发朋友圈,亦或是撤回消息。总感觉自己活的纠结,发了吧,有所期待,想得到别人的点赞,不发吧,又想分享自己的喜悦,想让自己被看见。你看,其实我的纠结好像都在于对他人的在乎。我很想跳出一个第三个我,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需求,但是无奈,我还没有那个修行。于是我想通过他
人寻求帮忙。我把自己刚写好的心智模式发给了崔老师。崔老师何许人也?她是安阳支教老师,她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亦是教练学习者,还是阳明心学的践行者等等。与她聊天总是让我舒心。不一会儿,收到崔老师的消息,让我去她宿舍找她。我开心地回应到:好的。来到崔老师的屋子里,总是格外干净。她把座位让给我,自己坐在了床边。
我把文章给她看了一遍,说起自己的纠结。就这样,我们聊了起来。聊着聊着,我发现自己逐渐明朗起来。第一,一直以来,我总是觉得我这样做,别人就应该这样。所以总是对结果或者他人充满期待。第二,我对别人的点赞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别人点赞的话,我会看看,但是没有点赞,我也不会有很大情绪,虽有不快,但这种情绪很快就会过去,我不会在意这件事很久。这是自己的改变。我突然觉得,有的时候,我再给别人叙述自己问题的时候,其实那已经不是个问题了,只是我还没有觉知到。当我在和别人叙述的时候,我就能理清了一些自己的内心,这样真好。印象中,我在去年给崔老师说起丁同学的事情时,那种痛苦、煎熬的情绪一直在。随着时间流逝,我现在,无论是内与外都已经做到了与丁同学的合解。这样对我,对他都是一件好事。你看,很多学习和成长被潜移默化地内化了,我的各种言行,内在,也在无形中发生了改变,只是我没有看见,没有反馈和强化呢。我又看到,我与崔老师的每次聊天,我想如果放在以前,我只是站在远处仰望这样的老师,但是现在我选择好奇,探索,勇敢的选择与崔老师发生对话,联结,学习,成长。这也是一种成长性思维模式。我们之间现在可以保持一周一次的对话,还有互赠一些好吃的,感觉美美哒。
哈哈,人生所走的每一步都算话,坚持走,坚持爱自己,做一个更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