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说到,胡姣的父亲、胡杰老人,跟随父亲,被尚有良知的一伙溃兵,裹胁南下后,历经磨难,终为游击队所救,并安顿下来了……
当老人胡杰一席话说完,大家都沉浸在往日,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苦难岁月里。
也为胡杰老人和其父亲,被迫亲人相离,九死一生,仍然有情有义之举而钦佩不已。
从小生活还算富足的刘婷、晓芳第一次,听到亲近的老人,讲述如此真切的、动荡的、几乎命悬一线的、亲身经历的历史时,心里面被强烈震撼的同时,在老人叙述的整个过程中,心也是忽上忽下、跌宕起伏,表情也是忽晴忽阴、身体也像一根弦似的,一会儿松弛,一会儿又绷紧……
年长几岁的刘婷,毕竟也是在手术台上,见惯鲜血淋漓、生离死别的人,还不至于紧张地攥着,紧挨着坐在身旁的丈夫柏桦的胳膊,并掐出印来。
尽管刘婷努力地保持了内心的镇静,但听完老人的这段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后,才发现自己的手心里,满是汗水。
要知道刘婷做了那么多大、小手术,都不知道何为紧张,更别说手心里能拧出一把汗来了。
因为刘婷知道,如果当自己面临生死、或者说面临生命威胁的时候,自己是否还能如此从容地给病人做手术,或者说不紧张,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了……
生死攸关、生死存亡、生死互换,谈何容易呀!!!
晓芳可不一样了,紧张地攥着,坐在身边的武子胳膊,随着老人叙述情节的紧张和平缓,时不时地、将深深的指甲印,印在了武子的胳膊上。
直到听到老人连声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这句话时,晓芳这才把攥紧武子的双手放松下来。
但此时的晓芳,才现手心里满是汗水,完全可拧出水似乎的。大门外,一阵清凉的风吹进时,晓芳还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哆嗦,此时,晓芳才发现自己后背出的冷汗,把衬衣都几乎浸湿了……
武子虽然也被老人的经历深深吸引,但不仅不觉得紧张,反而恨不得化身为,古代的英雄豪杰,能救许多像老人一样的苦难百姓,于水火之中……
唐平、柏桦做为男人,小时候也吃过苦,但跟老人这种命悬一线、生死由天不由己的经历,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如果不是亲耳所闻,这种命薄如纸、毫无保障的切身经历,也许这辈子都可能很难听到……
刘婷的父母,尽管年纪比胡杰还年长几岁,但毕竟出身在提前解放了的根据地,自然不会有,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背景下,还身处江南国民党统治下的悲惨经历。
刘父、刘母经历的人间烟火气,自是不少,心里依然感觉到,跟胡杰的夫妻生死两不知,父子相依落天涯的经历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最冷静的当属,熟读历史的曾明。胡杰老人所说的惊心动魄的经历,也只是这段苦难深重历史中的沧海一粟……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的中国长江以南,老百姓穷困潦倒,饿殍满地。
当时很多人都是,划着简陋的小木船在谋生,由于收入低租不起房,也盖不起房,他们干脆就住在船上,以船为家,在上面吃喝拉撒,生老病死。
外国人见到此番场景,无不嘲讽这所谓的“水上人家”。
这就是为什么胡姣老人讲述,当天晚上父亲是带着自己睡在渔船上的原因了……
胡杰老人所在的小渔村,也幸得偏安一隅,才得以渡过好几年温饱、和平的光景,但随着国民党妄想划江而治的美梦的破裂,小渔村也自然成了兵祸所及之地、遭受生灵涂炭也成为了必然……
其实,在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之后,已经着手所谓的江南防线,除了四处抓壮丁,扩充军队之外,也加紧了对江南各族人民的搜刮。
国民党统治江南时,对农民敲骨吸髓的盘剥,被人民痛恨地称国民党叫“刮民党”。
广大农户基本上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缺衣少食是常态。
农民住的是阴暗、潮湿、狭小破旧的泥坯房子。
沿江沿湖地区,农民房屋基本上清一色的芦苇、蒲草打笆、盖屋、四周都是芦苇笆围墙。
砖瓦房对农民是天方夜谭。
因为太穷,一旦患病,小病强忍,大病等死。
那是你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屈辱与岐视。
军阀和豪绅地主勾结起来,残酷的盘剥老百姓,加上连年水旱灾害,兵祸水患,人民的生活日益贫困。
特别是广大农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挣扎在死亡线上。
连较为富庶的江南,也有百分之七十的农民沦为佃农。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每年收获的粮食交了地租以后,所剩无几了。
胡叔所讲述的,偏安一隅的小渔村,就是江南富庶的一个侧面。也就是说,依仗丰草水渥,百姓的勤劳,是能够解决温饱的,甚至还可以读上几年私塾,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每逢兵祸、灾凶之年,广大贫苦百姓多有食草根,嚼芦根者,甚至因饥冻而倒毙路旁,典妻、当媳、卖儿、鬻女者亦是常见。
有的地方十室九空,纷纷举家离乡,沿途乞讨,凄惨景象处处都是。
大军南渡后,国民党闻风丧胆,溃不成军,又裹胁大量百姓作为民工、挑夫南逃,民工、挑夫吃点最少、活却最重最累,又受败兵的欺压、打骂,沿途倒毙的时常可见。
羸弱、疾病缠身的民工、挑夫,稍好一点的被弃之路旁,任你自生自灭。嫌累赘的,直接开枪打死,弃尸荒野,任野狗啃食、野鸟啄食……
胡叔与父亲,所遇上的这伙溃兵,算是良心未泯,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当然,这也与胡叔父亲善良、待人真诚的性格有关。这从这伙溃兵开始强行征用船只时,恶狠狠的态度,到中段,发生危险时,把胡叔父子俩护在中间,并躲进密林中,再到最后,那位连长,把积蓄了多年的20块银元交给胡叔的父亲,就可以看出来,双方彼此已经成为了比较信赖的朋友了……
曾明也喝了一大口云雾茶后,继续说:
清代袁机《感怀》中有两句诗:“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诗中暗指一些人:对往事容易忘却。
今天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过着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日子,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对旧时代生命无保障、缺衣又少食的苦难生活,也许早已淡忘的一干二净了。
特别是现在许多青年人,甚至都不愿听老人讲途旧社会的故事,反而讥笑老人的愚腐、守旧和不合时宜……
他们对灾难深重的苦日子,缺乏感性认知,更有少数人对党感情淡薄,对政府缺乏感恩之心,对社会有怨恨、对现状有微词……
曾明一番引经据典,既吻合胡杰老人所述历史,又批判现实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的精彩概括,让胡杰老人刮目相看,心中也印证了自己女儿胡姣所言不虚。
曾明这个小伙子,不仅熟读历史,了解历史,懂得历史,而且能以史为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心中感叹,三观正、心术良的年轻不多了……
胡杰老人边听,边不由地多看了曾明几眼,心里越看越喜欢……
大家刚听了胡杰老人阐述的惊心动魄的、扣人心弦的亲身经历,又听了曾明一番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的历史的讲述,仿佛亲历其中看到了一副,那个时代,那段历史的真实画卷……
精彩待续……
亿万人中遇见君,缘份二字妙难挡。
贵手沾福轻摩娑,点赞关注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