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所有戏剧,情节和布局乃第一位。其他的所有细节,包括观众们最容易被吸引的人物性格之类的要素,生命力都依靠基本叙事而存在。
首先,从这个基本的角度去看看《欢乐颂》的叙事是怎么布局出来的。
欢乐颂中有五个主角,各自拥有独立的故事线,其中感情线里,除了小曲和关关同时喜欢上了赵启平,其他的几人的感情线则无交叉点,(而假设关和曲不认识,也就没有之后的情感矛盾的可能,或者说这种矛盾是没什么特别的戏剧张力),事业线里,五人分别在不同公司,也没有任何不可避免的冲突。
因此,这五个主角的人生简直是条条大道,各有风景。这样的局面下,纵观,每个主角的情感事业都可以单独成一场戏,但横观,五人之间则是一盘散沙,无法构成联系。
要想让五个人的人生故事在横向上有交锋,作者和编剧必须想办法,让故事的横向也拥有交叉点。
在《欢乐颂》中,两个因素成为布局的主要助力:1,地点 2 人物性格
这是戏剧里最常用来辅助矛盾激化的两个道具。
首先,将需要产生矛盾的两个或多个人物安排在同一个地点,以便产生行动上的交集。
接着,将这些人物的性格设定“不协调状态”,以便在行动的交集中,产生冲撞。
这也就是为什么,《欢乐颂》的故事,开始于安迪和曲搬进22楼,而不是在蚯蚓,樊胜美,关关三人同租的时候就展开。
虽然2202的三人拥有地点上的交集,但是她们原有的性格上彼此就具有协调性,因此就算同住一个屋檐下,行动有所交集,也构不成戏剧张力。(这一点从第一集看出,曲是hr,年纪比关邱大,自然懂得让步,而关邱两人年纪相仿,工资差不多,都想在上海扎根,她们的烦恼和梦想有相互理解的地方,彼此又没有竞争关系。她们在第一集吃饭的时候的相互抱怨,认同对方的烦恼,就展示了这种协调。)而安和曲的加入,打破了这种空间和性格的协调,不和谐因子的诞生,使得横向矛盾的搭建拥有了可能性。
在剧中,编剧借樊胜美的一句台词,暗示了这种协调性的打破。
至此,《欢乐颂》的横向构架正式完成,故事可以拉开序幕了。
<二>
在基本了解了编剧制造矛盾的原理和设定之后,再来看看《欢乐颂》是如何在搭建好的舞台上,向观众展示剧情的。
开篇第一集第一段,用的便是本片观众议论度颇高的手段——旁白。
“欢乐颂小区交付于五年前,地段良好,交通便利,一个月前,19号楼22层的2201和2203同时开始装修,同租在2202的三个女孩被夹在当中……不堪其扰。”
这一段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的旁白,是对原著在戏剧化改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提炼。
原著里,开篇节奏比电视剧要缓慢得多。先是详细讲述了安迪在国外时,如何被谭宗明说服回国,接着又详细讲述了小曲在国外时接到母亲电话,因何回来争家产。两段楔子展开之后,故事地点才转到国内的欢乐颂小区。
《欢乐颂》的电视剧在改编过程里,开篇将时空定点在欢乐颂小区,装修完成时。两段“一个月前”的情节被删去,嵌入了一个多月之后的时间线里,作为“过去式”的片段,通过安和曲回国之后的行动,间接展现给观众。
以此,整体故事的时间长度、空间广度,被精简浓缩在22层的时空里,达到戏剧叙事的紧凑和立体。
<3>
为什么需要以上所说的这种改编?
电视是电视剧的主要载体,而电视又是通常被摆在客厅里的,客厅是一种公开的人际环境,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或者一边和客人聊天,都是常态。因此,观众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电视剧和电影,小说的情节安排的不同,要想在电视剧里能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就必须从剧集一开始,一直到结束,时刻都有强烈的戏剧反应。
说到这里,想展开仔细说说第一集中,五人的第一个冲突事件——曲的回国以及party ,这是我觉得本剧很好的一个情节改编。
原著里并没有这一段,因为安迪和曲在我前面提到的“楔子”中已经出场,并且充分说明了性格。但在剧集中,由于时间直接被折叠到一个月之后,所以,安和曲的性格只有寥寥几句台词或旁白介绍,安甚至没有合理的出场时机。
刚才说明了,电视剧的情节,尤其是开端必须时刻有冲突。因此就算是人物的出场性格,也应该在矛盾中展开体现。
在这个情况下,编剧先是让小曲在搬家时,恰好碰上关关和蚯蚓。三个女孩第一次见面,电梯里曲父的台词在侧面就激发了第一次“不和谐”。
当然,这只是大火之前的小火苗而已。很快,两人翻滚的小情绪就被小曲的巧克力和主动问好给解决了。不怕事大的编剧肯定不能浪费这样的小火苗啊,不然观众该换台了好吗,(——说起来所有的编剧才是真正的曲妖精),所以,作为“不和谐病毒携带者”的曲妖精,她必须成为阻止火苗熄灭的祸首。
于是,小曲开始了她的扰民的回国party,并亲自用台词表达了她在这部剧里主要的情节线——如何争家产。
借此,隔壁2202的三个女主,一向和谐的生活终于被彻底打破了,小火苗烧成大火。
有要睡美容觉的睡不了——【三十岁的时刻想嫁个好人家的樊胜美。】
要回邮件的没思路了——普通大学出身,拼命实习就为了在公司留下来的迷茫奋斗少女关雎尔。
而看似没什么影响的小蚯蚓主动去敲门要求声音小一点,回来还跟着节奏动脖子,这些其实也铺垫出她接下去矛盾的起因,也就是她的没头脑的性格。
一次party,就将四个人的现状和难处,都展示出来。
当然,你以为丧病的编剧这样就会罢休,那就错了。火的确是烧起来了,但是还不够——恶人曲妖精还没引火烧身啊,反派角色没被惩罚,观众怎么能大快人心?
于是,是时候让安迪出场了。
在小说或者戏剧等故事类作品中,有一个塑造人物印象的办法,叫做对比法。比如,武侠小说里,要想让主角一出场就显得很厉害,就可以先让一个很厉害的怪先出场打众英雄。怪打倒了所有的英雄之后,远处突然传来主角一声冷笑,一出场,随便两招,就把怪给打倒了。
于是,主角的级别一下子就提升到了最高层。
在这个例子里,主角和众英雄并没有直接一一比武,但是结局却是在读者心中,却形成了主角比英雄都要厉害的印象。而在《欢乐颂》里,安迪的出场,也是运用了这样的四两拨千斤的手法。
樊胜美制得住关关和蚯蚓;但她们三人都治不住小曲,小曲气势汹汹来2202问责的时候,安迪出场,一下就制住了小曲。
在极短的一场交锋里,5人之间的力量的比较,观众马上就有了自己的判断,无需更多笔墨了。
正如前面所言,电视剧里,主角最好的出场方式,是一种买一送一的方式,一个人物出场,要赠送性格展示;性格展示,要赠送情节推动。而回顾欢乐颂的第一集,会发现它的开场,是一种很典型的连环扣。
旁白:介绍时间地点。
樊胜美出场: 化妆(展示性格)
准备出门,遇到蚯蚓,关关(情节推动+引入新角色)
邱莹莹出场:对话樊胜美,吃(展示性格)
和关关吃饭(情节推动+引入新角色)
关雎尔出场:和邱莹莹吃饭(展现性格)
和邱莹莹天桥对话(展现两人背景,对比)
和邱莹莹回家,乘坐电梯,遇到曲筱绡(引入新角色+推动情节)
曲筱绡出场:打招呼送礼(展示性格)
和母亲对话,派对发言(推动情节)
被警察喊停派对,冲到2202,引来安迪( 展示性格,推动情节,引入新角色}
安迪出场: 列数据,查法律(展示性格)
警告,控制住曲筱绡 (终结事件,引爆矛盾最高点)
总结:
这个片子有五个主角,如果编剧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故事一开头就陷入一种叙事混乱。而《欢乐颂》电视剧版的改编,在一集之内很好的用这种连环的手法,不仅让每个人物的出场都立体丰满,而且始终都将性格安置在情节推动之中来展现,单纯就就多主角小说改编影视这一过程来说,是一个改编成功的范例。
先写到这里,有人看的话,下一篇分析一下这部剧里究竟是怎样立起fla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