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知识背景决定你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一个怎么没出过门,没读过什么书,也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很难说他有什么世界观。那些最早进入我们头脑中的知识架构、信念或原则,就构成了我们最初的“世界观”。后面我们还会不断地学习、成长,随着阅历的丰富,逐步修订和完善着我们的世界观。
所以有人说,你都没有“观”过世界,哪来的什么世界观?这话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一个没有见识过大千世界的人,只能接受别人给予他的现成的世界观,并且他们还会深信不疑。比如被某些宗教极端组织洗脑的妇女和儿童,会舍生忘死地去做一些他们认为高尚伟大正确的事情…
世界观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黑白分明、非此即彼的。比如,把所有人分成好人和坏人,天才或白痴,把复杂的人性简单地分为性善和性恶,把社会制度分成民主和专制等等。
随着知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我们逐渐把这条黑白分明的界线画成了曲线,并且发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图。
太极图是中国文化对世界宇宙的形象阐释,以道家理论为核心,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变路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世界宇宙观体系。其科学合理性与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非常契合。
道家文化将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描述的非常逼真,使得中国文化具备了广泛的包容性和延展性。
幼年的我们曾经把文学作品中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把历史上的人也做如是划分。
比如我们认为刘邦是流氓,项羽是英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具体之后发现,刘邦才是一个仗义疏财,善于团结、有很大慈悲心的英雄,而项羽则是一个孤傲残暴、心胸狭窄,神经脆弱的流氓!
这样的世界观的改变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起码有一点,它让我们认识到,不论你本事再大,残暴孤傲是没有出路的,最终都将走向失败。相反,包容团结,屡败屡战,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或许才是开创伟业的英雄品质。
古人提倡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阅人无数。读书和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它为你的内心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思维背景,让你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至局限于当下,还有着更广泛的空间背景,更久远的历史感,更宏大的心胸格局。这就是“观世界”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