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这几天在公司过设计文档,会记下一些要完善和修改的点。而我会在会后根据这些点把这些问题处理掉。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花精力走一遍逻辑,只有逻辑才能使系统更加完善。机械地根据记下的点去修改只是在改表面的东西,你还是很难发现其中的漏洞和错误。
逻辑+文字表达让你的工作更加的顺利。
但是这里有几点注意:
1).逻辑受限于知识面和经验,所以有些没接触的点考虑不到,这就需要集众人逻辑来把事情考虑完全。
2).走过了一遍逻辑,下次遇到场景不一定能够把细节都带出来,所以我们要把逻辑用文字表述出来,进行持久化。
3).对记录的修改点进行完善,很多时候只是处理一些零碎的点比如改改文字形式、命令、一些细小的逻辑,此时你不太可能把整个逻辑过一遍。所以他的效果对于你全局掌握知识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从这里也可以推演到学习过程中不要零碎的片段式的学习,要用逻辑系统的走一遍知识点。比如从大局逐步到各个细节如何实现。
我们使用知识的场景
我们使用知识的场景有如下几种:
1.脱口而出,自己能够再现整个场景:比如在演讲台上演讲,此时知识就是你的第一反应。
2.借助自己写的文档,重新走一遍逻辑。此时的场景逻辑在脑子里已经形成了回路,所以只需要轻微的过一遍就会明白。
3.新的不懂的知识,你需要去网上搜索答案,然后理解别人写的东西,其次你还把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很重要一点是把自己的理解逻辑进行文字输出,这样下次可以直接用来回顾。如果不记录和输出,下次你还是从网上搜索,可能答案差不多但是你还得对他的文字进行模式识别一次,而这样会耗费精力。当然对于简单的步骤可以不用记录,用时直接搜索就可以。对于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来梳理逻辑的东西最好形成自己的输出,避免形成重复的理解。
- 当别人询问问题时,别人把你代入他的场景。如果该场景你碰见过你会很容易给出答案。
这里梳理了使用知识的几个场景,核定点是需要用逻辑来理解,且由于逻辑推理比较费精力,所以需要用文字输出来精确描述和保存。
学习不要记忆靠逻辑
回想起小时候背34个省份简称经历,我把它编成一段押韵和有逻辑的诗句后就很容易把它记下来。
如果记忆,你很容易只掌握片面零碎的东西,而逻辑推理是基于场景理解。所以当遇到类似的场景时,很容易唤起相关知识点。
用文字留下逻辑
最近在看《战争论》,看到作者对事物辩证的文字,让人感觉逻辑通透。回看或者听别人复盘的时候,如果不把道理说通而只是几个知识点陈述,收获会很大。只有跟着文字重走一遍逻辑,才会让你如释重负。
当我们看文字时也很容易走马观花(这也是很多人看书看不进没效果的原因),因为你没有带着问题,你只在扫描文字而没有把文字对应的场景在脑子里再线。
看书或者看博客就应该带着问题把文字复现成脑中的逻辑,比如作者到底讲了啥,比如怎么解决问题的。当你带着问题,你也不会被文字中的瑕疵的细枝末节牵引过去。
形成直觉反应靠用
什么时候可以形成直接呢?好多次我都思考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用多了场景复现次数多了自然形成了逻辑,所以我能做的就是用逻辑进行场景复现,用文字保存逻辑。如果是生活、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的场景会多次触发,这样直觉自然也会形成了。对于重要的东西置入场景形成直觉,不重要的东西可以临时查找推导,有所重有所不重这样我们学习才有效率。
说在后面的话
本文章主要说道两个点,逻辑与直觉形成。但它是我用自己的思考与逻辑推导出来的。有了这样的朴实思考,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会少一些焦虑(我怎么这么笨,为什么还是不会),我的学习也会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