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添一抹岚
餐桌间,两小儿总念叨着豆豉。不知怎的,他俩对豆豉有特殊的钟爱,一粒豆豉,一啖米饭,能吃个不亦乐乎。
两小儿自己胡乱吃着,我竟顺口溜出一句话:豆豉蒸姜越吃越香,姜蒸豆豉越吃越味(味,方言,意为咸)。我不禁偷笑,想必我儿时也是极爱豆豉的,不然这句顺口溜也不会时常在脑海跳跃,顺口而出。两小儿吃食习惯该是随了我,不然怎会对豆豉情有独钟。
儿时的记忆中,隔三差两地,豆豉就会被端上饭桌,或蒸或炒。它做主角,往往无人问津,不知得在饭桌上摆多少天,才得以清盘。但是当它遇上生姜时,则是另一番景象,它们成为头牌,备受青睐,一会功夫已经被吃了个底朝天,滴汁不剩。
有姜百味生。豆豉备受欢迎,皆因它遇上了生姜。
夏末秋初之际,母亲会去菜园中,在生姜畦上,觅寻顶着嫩长芽子且未长出叶子的嫩姜。寻着了,用手指挖开一旁的泥土,选嫩姜,折断。无需多取,嫩姜放置久了,皮皱,水分蒸发,反倒不新鲜。
豆豉蒸姜,豆豉多取黑豆豉,姜当然是嫩姜为上。豆豉无需多处理,只要稍稍一洗即可。嫩姜,无需刨皮,放于砧板上,用厚沉的菜刀用力一拍,即时离碎。随后,执菜刀密密麻麻地将碎姜剁幼,直至剁成姜粒方可。将豆豉放入碟中,姜粒铺于其上,洒上花生油,无需放盐,豆豉腌制时已带上咸味。煮饭时,顺手将豆豉姜放于饭面上一蒸,饭熟,豆豉和姜的香味也随着袅袅饭气散播开来。
吃饭时,对着一碟豆豉姜,父亲会习惯说一句顺口溜:豆豉蒸姜越吃越香,姜蒸豆豉越吃越味。我们也有样学样地,跟着父亲说这句话。每逢吃上豆豉蒸姜,我们总不免喊口号般说一轮那顺口溜,嘻嘻哈哈一番,方才吃饭。
姜,可以成为许多肉类的配料。比方说焗鸡,焖鹅,焖鸭,焖羊肉等,都习惯爆香姜片后,落油,再落肉类炒,去腥提味。焖好了肉,上桌,我首先夹起品尝的不是肉,而是姜片。一尝姜片,即可知道肉是否焖得够好。作为配角的姜片,其实是偷偷的将整道菜的精华都吸收了,吃在嘴里,味道更胜主角一筹。此时,姜不仅有它本身的味道,还融合了肉与花生油的香。甚至各种佐料的香,也被姜片收纳进来。
说到姜,就不得不提酸姜了。市场里出售的酸姜,虽说酸味是有,可多带甜味,亦无颜色,因此总觉它较自家刨制的酸姜,稍逊一筹。
说起腌制酸姜,母亲绝对有一手。想要腌出来的酸姜美味、酸辣脆刚好刚好的话,一定得选对材料。过老的姜,生丝,吃起来过辣且韧。嫩姜腌出来,脆生生,酸辣程度刚好。腌制酸姜,大盐的用量一定得拿捏好,量不够,坛里的姜易腐烂;量多,又觉太咸,掩盖了酸辣之味。母亲还会将红色的水芋梗一并放入坛中,作天然的着色济,使整坛酸姜晕染,微红。
到了中秋节时,酸姜也发酵好了。切好的酸姜片,无需炒,摆在碟中即可。把焖好的鸭肉铺在酸姜片上,鸭肥肉香,姜片酸辣,准能刺激到味蕾。
近几年,很少会特意蒸一碟豆豉姜来吃。也曾试过,但不知是豆豉没了以前的咸香,还是姜没挑嫩的选,蒸出来的豆豉姜,较记忆中的味道,是大相径庭。也很少能吃到微红的酸姜,因为母亲也极少腌制,必竟制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
仅以此拙劣小文,怀念怀念。有姜百味生,滋味常在心。
各位好,我是添一抹岚,一对龙凤胎的妈,带娃做家务之外时间略有盈余。偶遇简书,十年前的梦想,翩跹而归。2017,坚持350篇更新,希望各位看官关注并监督,更愿我们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