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影响乔布斯的7本书里,唯一的一本商业书籍。乔布斯说:“我们认为,进行这种变革很重要,因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称之为‘创新者的困境’,发明家通常是最后一个看见创新成果的人,我们肯定不想被甩在后面。”
花了一周阅读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本书回答了以下5个问题:
1 什么是创新者的窘境?
斯坦森将【创新】分为两类:延续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
1)延续性创新。
以按照消费者希望的方向、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改进产品性能。
这是一种线性的逻辑。比如,硬盘消费者需要更大的储存空间;伦敦贵族需要更快的马车; 柯达公司生产更完美的胶卷。
2)破坏性创新。
即重组产品模式,这种模式非主流市场的需求,因此产品只能从市场底部出发,服务于边缘客户群体,而这样的市场却是大型企业看不上也不可能重视的市场。
如,在13寸硬盘风靡服务器市场的时代,生产8寸硬盘应用于微型计算机市场是一种破坏性创新;胶卷风靡的时代,数码相机的出现是一种破坏性创新。 在兼具这两类创新的企业里,如何对资源进行分配,让企业决策者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
2 破坏性创新的市场为什么总是由一些新型企业打开的?
一般来说,破坏性创新并不涉及特别复杂的技术变革。但相比之前的产品,产品结构通常会变得更加简单。
在行业印证的主流属性上,其性能低,因此无法满足主流市场需求。而其在新型属性上,拥有护城河,因此能够打开的是小众市场。 拥有破坏性创新技术的企业,一开始在夹缝中生存。但随着技术进步的斜率增长,破坏性创新能够慢慢赶上行业主流属性上的性能。赶上了巨头企业,使其在落日余晖中黯然失色。
3 巨头企业为何抓不住颠覆性创新的机会?
1) 大企业认真聆听客户的意见
巨头公司往往遵循“好的管理者应当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原则,从客户需求出发,积极投资、研发客户需要的产品方向。例如,13寸硬盘服务于服务器客户,这些大厂商不需要也看不上低质量的8寸硬盘。
2) 大企业完美的资源分配流程
资源分配流程决定哪些提案能得到人员和资金支持,哪些提案将被否决。那些得不到客户认可的提案往往会被淘汰。
3) 大企业的增长率压力和股价压力
在解释成熟企业为什么会延迟推出新技术时,最直接的答案是:担心现有产品的销售受到影响。对于大企业来说,发生在毛利率较高的市场的创新,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企业认为创新市场的利润率和市场规模都不具有吸引力,就会抛弃这个市场。
还是硬盘行业的例子。3.5寸硬盘出现时,希捷公司的工程师并没有对其充耳不闻。工程部们期望开发3.5寸新型硬盘的声音,市场营销部门和管理团队却反对这么做。
4)由于畏惧失败风险,和职业发展考虑,那些做决策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会轻易尝试破坏性创新。
4 巨头企业该如何避免被破坏性创新颠覆的风险?
作者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 :巨头企业无法在原公司内部孕育破坏性创新业务。 设立新的公司,与原公司在人员、组织架构、资源方面隔离,甚至容忍新旧两家公司产生竞争。
案例一,惠普公司的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破坏性技术。与激光喷射相比,喷墨技术打印速度慢,成本也很高,但优点是体积小,售价低。惠普公司通过第3种方式,成立独立部门,来负责喷墨打印机项目。喷墨技术首先服务于学生、教授登非连网用户,随后在用户数量上逐年递增,最终抢了激光喷射的蛋糕。
案例二,DEC(美国数字设备公司)、Micropolis公司意图在目公司业务与创新业务的两条道路上得到兼顾,其结局说明这是条死胡同。而IBM公司呢,在远离母公司的地方建立新部门,从采购、研发、到销售渠道都与母公司毫无联系。因此在进入PC市场后,第5年获得了成功。 这个规律也在硬盘、钢铁、零售行业得到相同的印证。
5 案例:该怎样辨别破坏性创新业务?
书中那些有趣的破坏性创新案例,涉及硬盘、挖掘机、钢铁、零售等行业,几乎都瞄准了低端市场并站稳脚跟,而非立足于持续性创新业务主导的主流市场。
作者认为,由破坏性创新业务拥有失败率高的风险,因而只有当破坏性创新业务的性能改善曲线,拥有与主流市场需求曲线相交的趋势,其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破坏性创新业务。换句话说,睿智的破坏性创新者从市场底部进入,且致力于改进产品以推动高端市场。 电动汽车是否是破坏新创新?众所周知,加速时间低,续驶里程低是电动汽车的缺陷。
作者假设自己是电动汽车的市场营销人员,运用本书原则分析:
1)电动汽车本阶段一定不能运用于主流市场,因为性能达不到需求是客观事实。
2)第一时间是需要寻找购车需求未得到满足的用户,也就是加速时间需求相对较慢,续驶里程不超过100英里的购车用户。
3)寻找客户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错误,不断迭代,学习的过程,因为没人一开始就能通过客户研究发现真正的早期市场在哪里。
对电动汽车潜在市场的推测:
中学生的父母,可能会为孩子购买汽车往返学校、朋友家或者其他娱乐活动地点虑到孩子们的基本交通需求,这些父母可能会认为,对于青少年使用者来说,电动汽车简单的产品结构、较慢的加速时间和有限的行驶里程均是非常理想的属性——特别是如果汽车的外形符合青少年的审美习惯。
另一个可能发展为电动汽车早期市场的应用领域,可能是南亚一些城市的出租车或小包裹送货车。电动汽车非常适合南亚城市的情况,因为这些城市还在不断发展,它们日益拥堵、嘈杂,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时速永远达不到30英里,而电动汽车被堵在路上时并不会消耗电瓶的电力。而且,这种小型汽车便于操作和停车的特性,也将进一步提高它对客户的吸引力。 不管这些或其他类似的市场理念最终是否可行,它们至少都符合破坏性技术出现和发展的规律。
6 思考:特斯拉是否属于破坏性创新?
如果按照书中所述的特性,特斯拉瞄准高端市场,这个市场油车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他们无不虎视眈眈盯着特斯拉,这一点也与作者描述的破坏性业务早期特征大为不同,因此特斯拉不属于破坏性创新。
作者为电动汽车领域推荐的市场,是低端的、面向的顾客是加速时间不敏感、且续驶里程不高的那批人。由此按作者的逻辑,特斯拉后续在主流市场上的斗争会异常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