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归途
2017.1.25(农历腊月二十八),又一次踏上春节回家的归途。从广州到故乡,相距570公里,开车需耗时8h左右,高铁+汽车却也需要耗费6h左右。570公里等于1140里。对于一年大部分只春节回一次家的我而言,却也算的上是“儿行千里,母担忧了”。
坐在回去的高铁上,心里很平静,没有儿时回家的悸动与兴奋。有的只是过年应该回家的顺其自然。车越开越久,离故乡越来越近,繁华与喧嚣却渐行渐远,有的只是湖南特有冬天的寒风凛凛与冬季的万物萧条。
02 道别
“妈,明天上午初四,我要去长沙跟同学聚聚,从长沙直接回广州了,您俩在家多保重身体”,我这样说。
“这么快就走呀,你这一年就回来一次,也不在家多耍几天,这才回来5天,就说要走”,我妈说。
中间闲言碎语了一番,开始去帮我收拾行李,因为第二天要早起,所以早早准备休息。
03 思绪
故乡的夜,很凉,很安静,适合沉思,躺在床上,耳旁想起妈刚说过的话,不禁心里有愧。
长大后跟故乡与亲人聚少离多,算上工作的年份已有5,6年,待过半年以上的大城市已有6,7个。
现在的我对于故乡的思念,除了至亲可能就只剩下这里的饮食味道了,现在的我更喜欢大城市的便捷与漂泊了。
仔细想想,自己对于这"这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的故乡,思念之情竟如此浅薄。
不禁想问自己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这样的游子,对于故乡不在怀念”?是因为大城的诱惑,还是故乡的贫瘠?
故乡的教育让我总是小心翼翼,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开始在校留宿,上晚自习。初中,高中必须得进行升学考试,考的不好多半只能进私立高中,私立高中的教育你可想而知。
每一步让 我觉得都像是走独木桥,周围同学上网,打架,赌博等也是屡见不鲜。
要想读好书,上好学,除了需要努力以外更多的是良好的自控力,对我而言,优秀了上学中的前10年,高中的后2年却已随波逐流,没上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有时候想想挺恨当初的自己。
故乡信息的落后与变化,是你始料未及的。小时候的故乡像是网络上的这个段子 “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
相较于很大一部分孩子,我大概在03年左右才接触电脑,说来可笑,学校教的更多是五笔打字,熟悉键盘。
知识的贫瘠,思想的落后,让很多优秀的年轻人对于故乡不在留念。有的只是逃离。
长沙、广州、海口、昆山、北京、广州是我工作后去过的城市路线图,每一座城,给你不同的感受,有的让你不安,有的让你冷漠,有的让你熟悉,也有的让你喜欢。
即使是不安冷漠也好,局促也罢,心里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回到故土。
或许造成我,“从故乡到大城,不是不爱,思念不来”的原因,不是故乡的贫瘠与匮乏,更多的是大城给予我的诱惑太多。
夜已深,无处诉离愁。少年离别,锦时还,莫负光阴,争取早日,大城共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