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见东平之树的时候,并不知道它是一个成语,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个成语后面还有一个让人感慨的故事:“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西靡指的是树木的树干向西倾斜或者树木枝叶西侧比较茂盛。感慨叹息之余,不由得好奇:东平之树真的会西靡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在卜老师的带领下,展开了对东平之树的调查。
首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柏树林立的烈士陵园。肃穆的烈士陵园里一排排烈士墓前耸立着一棵棵挺拔的柏树,像卫士一样,守卫着我们的烈士。到了之后,卜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任务以后,我们便迅速分组进行活动,认真观察每一棵树,并且随时向随行的生物老师于宏伟老师请教。 我们一共调查了110棵树,只有14棵或多或少呈现出西靡现象占了总数的百分之十三,这样我们得出“东平之树并不都是西糜”的结论,下面是我们在积极地汇报观察结果,并不断地提出疑问……我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汇报观察结果,更难的是学会了从一开始的不协调到合作的严密性,实实在在地初步掌握了如何和他人合作。
各种各样倾斜的树
第二站我们到了建福寺,准备考察建福寺前六工山西侧的柏树以及寺庙里的树。刚下车,我们就被眼前建福寺左侧的一棵高大挺拔的柏树所震撼,据随行的黄伯伯介绍,这棵树足有500多岁了。另外还有一棵四五十年的核桃树,时至八月,树上的核桃已所剩无几,只有枝头还挂着零星几个,隐藏在茂密的枝叶间,和大家做着若有若无的迷藏。随行的黄伯伯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介绍了这棵侧柏和核桃树的历史,我们听了都叹为观止。卜老师安排了考察区域,我们就开始上山考察了。我们依然是分组进行,我们这一组随行的有生物知识丰富的于宏伟老师。我们在这里一共考察了49棵柏树,发现只有13棵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西靡现象,这还是因为我们考察的区域是在六工山的西侧,所以通过仔细地观察,我们再一次发现东平的树确实不都是西靡的,这与植物的向光性以及风力都有关系。 考察完毕,我们再一次来到核桃树下,卜老师引导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各个小组成员都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卜老师总是适时指出大家汇报的失误,令我们顿时茅塞顿开。 然后我们进建福寺,亲自瞻仰那棵从外面就看着非常壮观的皂角树。皂角树果然很大,树干粗壮有力,树枝枝繁叶茂,大大的树冠像一把巨伞,给人们带来片片浓荫。据黄伯伯介绍,这棵皂角树也有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皂角树全身都是宝,从前人们没发明洗衣粉之前都是用皂角来洗衣服,皂角树针可以入药。不愧是建福寺,皂角树给大家带来方便也带来了幸福。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月岩寺,月岩寺位于昆山西麓半山腰处,因昆山的走向由西向东又弯曲向南,颇似一弯明月,故又名“月岩”,山半腰的这座寺院因此得名“月岩寺”。进入寺内,便觉神清气爽,一片肃穆。寺院里迎面便是一口大钟,钟身锈迹斑斑,述说着人世的沧桑。 继续往里走,就见两棵古柏耸立大殿的两旁,恰如两个卫士守卫着大殿。这两棵古木,左侧曰为“乌柏”,右为“血柏”,这两棵古柏,树干粗大,参天蔽日,虽然只是两棵树,却给小小的寺院增添了无穷的气势和森严。我们即时观察了这两棵古柏,发现左侧的那棵西靡现象明显,右侧的那棵血柏既有点东靡也有点北靡。黄伯伯及时向我们介绍了两棵古柏的历史,并且教会了我们如何测量大树的树围,我们也从而知道了用胸径记录大树树围的方法,可谓收益匪浅啊。 寺院东侧崖壁上涌出的缕缕细流,是从山上的泉眼里流出,此泉曰“马跑泉”,据说周穆王行狩至此,为寇所困,苦无水,马刨地而得泉,故因周穆王在此地受困,称为困山,后人叫做“昆山”,山上之泉,曰“马跑泉”。 作为一名出色的地理老师,孙老师应时应地及时给大家讲述了树木的向水性。果然,山上的植被因了泉水的滋润,一片郁郁葱葱。 因月岩寺也是古寺,所以里面的石刻和对联比较多,卜老师顺便给大家讲述了一下书法和对联,从而让我们加深了书法中行书和楷书的认识以及如何区分一幅对联的上下联。了解了对联的有关知识,我们便兴致勃勃地又开启了寻找对联的积极活动。通过观察,小组分析讨论,以及卜老师的补充说明,我们终于了解到对联除了看平仄声区分外,还可以看落款,就像这幅对联,光看平仄声就不对,关键是看落款。 呵呵,月岩寺里的小狗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素来胆小,想和它一起玩,又怕它咬人,只能是“只可远观不可近玩也”。 正当我们远远地逗小狗时,忽听有人惊喜地嚷嚷:快看快看,小松鼠。我们闻声向树上张望,果然看见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正在枝头来回跳跃,长长的大尾巴一甩一甩的,真好玩,这也算我们的意外之喜吧!
从月岩寺出来,我们就到了吃饭的地方,一个湖边的小饭店,虽说不大,倒也清静雅致。感谢刘老师提供的饭店,在这里我们吃到美味的鸡肉,东平湖的特色菜-鱼和窝头。饭后,就着美丽的东平湖,我们来了张大合影。然后热心的刘老师又带着我们来到她所在的幼儿园,在这里,我们将在卜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这次考察东平之树的小论文。我们依然是按原来的小组分配,经过我们认真的讨论和记录,各个小组在大家面前展示了自己小组的论文,果然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的论文各有特色,几个随行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中肯的评价和指导。哈哈,我们小组以5分之差,屈居第二名。尽管名次不算好,但是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既知道了东平之树的来历,也了解到东平之树并不完全西靡,而且知晓了树木倾斜的原因,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还有个体差异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考察,我还认识了好几个好朋友,同时在和大家交往的过程中,我更懂得了人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妈妈常说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最后我们衷心感谢教授我们知识的卜老师于老师孙老师黄伯伯,更感谢给我们提供场地的黄伯伯和刘老师以及给了我们这次机会的所有家长,是你们的爱成就了我们远航的心,是你们的爱铸就了我们坚强的臂膀,继续努力吧,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成就中国最伟大的复兴之梦。谢谢! 感谢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