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人性,不知为何我最先想到的,都是丑陋的一面。比如,为了功名富贵,抛弃糟糠之妻;为了自己活命,就推别人抵命;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诬陷他人替罪……似乎,越危险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人品如何。
可到底是什么让我们选择善良,或是深陷罪恶?是什么推动着人性发展?又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禁锢内心,泯灭良知,选择冷漠?也许,人心并不复杂,一切都在《人性的因素》这本书中。
《人性的因素》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诺贝尔文学奖无冕之王的格雷厄姆•格林,他的写作生涯长达67年,被评为是20世纪大师级作家,他一生辗转多个国家,曾任职于英国军情六处,从事间谍工作,本书的故事,就是来自他这段间谍经历。
从作者格林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为一个间谍复杂的内心,以及对日常生活的珍惜,同时,也可以体验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压抑和紧张感。
一个人的一生会进行许多次的抉择,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人生的路该何去何从。当我们身处于一个又一个的岔路口上时,你的选择将决定你的未来。
故事的主人公卡瑟尔,是一位严谨、按部就班生活的英国情报人员,不仅要承受工作带来的压抑,生活也不断地为他制造麻烦,逼着他做出人性的选择。其中,我认为有三次选择最重要,贯穿了整个故事:
第1次的选择:关于他的助手——阿瑟·戴维斯的死。
相对于谨慎、细致的卡瑟尔,实际上戴维斯是比较大条的人,并没有想到为什么换了新上司,以及所谓“考察”背后的原因——是组织内发现了背叛者,相反还沉浸在追女秘书、喝酒、玩乐中。那么,为什么说他的死,是卡瑟尔的选择呢?
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了解到,实际上情报是卡瑟尔泄露的,而且他也看出了组织“考察”的不同寻常,虽然有意提示了戴维斯,但面对“要么你死,要么我死”的选择,卡瑟尔最终选择默不作声,可亲眼目睹了戴维斯的死以后,他的心中又堵着一口气。
这就像工作中,虽然知道是自己的失误,但既然上次认定了另外一个人,要么你被辞退,要么他被辞退,面对类似的事情,又有多少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呢?
更何况对于卡瑟尔来说,这不仅仅是丢掉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舍弃生命,甚至是全家人的生命,这样的代价他不敢承担,也承担不起。所以,他只能选择默不作声,虽然心里过意不去,但在这种情况,自私占据了心智顶点。
第2次的选择:一个人逃亡,还是不论生死,也要和家人在一起。
双重间谍身份暴露的第一时间,卡瑟尔展现了一个职业特工,沉着、冷静的一面,当然,也有一丝慌乱,甚至是害怕,因为那时他临近了一个爆发点,而且如果你读了故事,你就会发现,卡瑟尔是一个不喜欢变化的人,他会按时上下班,就连起床也是固定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他急需找人倾诉,可预想的人并没有找到。
直到回到家里,在妻子的追问中,他将一切和盘托出,多年来压在心底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隔天他开始安排妻子和儿子离开,着手准备接受敌方提供的撤退计划,可即使在这一刻他也是犹豫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将抛下家人,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但他明白,只有他活着,才能有机会跟家人再次相聚,留下了则毫无机会。
第3次的选择:是否成为背叛者,为敌方提供情报。
虽然,我把这个选择放在了最后,但其实这个选择才是一切的导火线。当初为了还卡森救妻子的人情,卡瑟尔开始成为双重间谍,为敌方提供情报。相比前面的两个选择,我认为这个选择是最容易的,无关生死,只关乎内心。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卡森在救人之前,并没有与卡瑟尔进行约定,而是在事后向他提出了“帮忙提供情报”的要求,这时候卡瑟尔大可以选择忽视。一方面妻子和他已经安全抵达故国,另外一方面也不用承担背叛祖国的风险。可卡瑟尔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报恩。
《人性的因素》封面写道:“真正了解人性的人,才知道始终坚持善良有多难得”,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对人性复杂的无力感和妥协,这似乎也成为了卡瑟尔最终的命运,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既清醒,又艰难,虽然始终相信有希望,但正如故事结尾那通断线的电话,那些来自心底的绝望,是不可忽视的。
其实,卡瑟尔特别珍视家庭,也一直在寻求一种安全感。在故事中,他反复提及想“去做任何没秘密可言,没重要意义,相对而言也没有害处的事情。”但现实生活,并没有给他机会,让即使到了62岁的他,依然无法退休,他笑称自己的档案,可能被组织弄丢了,这个玩笑,就如他做出的选择一样,充满着悲伤和无奈。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人性挣扎的缝隙中,只不过更多的人,遵从了善良之心,而非罪恶之心。所以,是善还恶,从来都不是情非得已,而在于你的选择,至于结果,只能冷暖自知。但我想说,不管前路如何,都应该保持一颗赤子之心,都该保有一个善良之魂。
我是@书不白读,每天分享好书!期待和你一起,书不白读,皆有所获!感谢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