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或者是多动症?
这是一种发展性的自我控制障碍。
主要反映在自我控制上,多动症的孩子在注意力的广度、冲动控制和活动水平上存在问题。这个当中已经包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其实就是多动症的诊断所关注的。
巴克利在《如何养育多动症孩子》中强调:你会发现多动症不仅仅有这些问题,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混乱还会影响孩子知道未来目标和结果是什么,损害孩子对自身行为控制的意愿和能力。这会造成什么样后果很重要。
1.多动症并不仅仅是一种注意力缺陷,或者是过度活跃
2.多动症也不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阶段。暂时的阶段,比如说我在童年,在五六岁的时候,七八岁的时候可能会有这个问题。你在幼儿园的时候会有这个问题。如果这是一个暂时的状态,他长一长可能就没事了,像小孩儿他尿床,他长大了可能就没事,随着成长而痊愈。但是多动症不会,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暂时的状态。
3.多动症并不是由父母不正确的训练和管控方式造成的。
4.多动症也不是孩子存在着什么内在的邪恶或道德败坏
多动症,它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是一种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处理,多动症将会让人非常非常受伤和头疼。
为什么人们不把这个多动症看作和瞎眼、聋子、脑瘫或其他生理疾病一样的残疾?
因为患有多动症的孩子看起来和正常人是一样的。你在外表上看不出来他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聋子、瞎子或者或者脑瘫的孩子,你看的最明显,他外在是有表现的。你看这个多动症的孩子看起来他很聪明,活泼好动,然后热情他什么都好。
没有任何外显的信号表明这些孩子在中枢神经系统或是大脑里有生理性的问题。就是你在表面是看不出来的。这是多动症经常会被人忽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你看不出来。
迄今为止研究表明,和正常儿童相比,患有多动症的儿童大脑确实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别,他们的大脑不是完美的。这些不完美造成了他们动作不断、冲动控制、注意力缺陷等让人难以忍受的问题会出现。
家长面对多动症孩子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第一阶段:接纳孩子,觉得孩子很正常
最开始孩子有这样的状态的时候,家长就想:就是跑来跑去嘛,就是没事儿正常跑来跑去,小孩活泼好动,在幼儿园有学习压力也不大,所以对他们抢话,然后接话,各种各样的活动。家长就是一笑置之,就算过去了。就是忽视孩子的这些过动。
第二阶段: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管理
随着不断的遭遇,家长一直在面对出现这种问题,你总是遇到这种问题,频频在家里,在外面,在朋友家里也是管不住。那这个时候家长就会试图用规则去管理孩子,去约束孩子。第一阶段你可以忽视它,你可以放一放,你觉得长大就好了。第二阶段就是我要上学了,要写作业了,我要开始定学习的规则了。这个时候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怎么玩手机,别的孩子可以做到,但是你这个孩子就不太容易做到,你会定更严厉的规则让他去执行。我们开始去约束这些孩子。
如果还是没有改善的话,大部分家长就会认为我帮不了他了,打也打过,骂也骂过了,这孩子就诚心跟我作对,并且是故意的这些行为,这是有意做出的,有企图的。最后他们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就是。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对他实行的教养方式引起的。就是我养育的方式不对,这个孩子需要更多的限制,更多的管理。
第三阶段:失能
各种办法都没用,家长懒得搭理孩子了。就开始忽视这些孩子,变得不爱孩子,放任孩子,
放养了,不参与。家长已经无能为力了。
我们很多的家长并不是不努力不管,他是经过了这几个阶段。
当然了,这个父母是很努力的。但是他们带孩子去看了,他们解释说自己的孩子被确诊多动症的时候,他说我的孩子有多动症,那其他的家长就会说这不就是活跃吗?看着他多好,他什么事都没有,他就跑来跑去,是你没教好。
你告诉别人他有多动症,你给他设一个标签,别人认为这是父母不好好养育孩子,用来逃避责任的这个借口,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孩子归类为无助的,不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这个受害者。这样是不合适的。
这就是为什么多动症的父母承担了很多的压力,孩子完成作业都困难,天天丢东西,写作业写不好。别人会说那也挺好的,孩子长大不就可以了吗?孩子看起来还算正常啊,这只是成长过程当中的一个阶段,就小孩儿闹闹的长大就好。
但是这种方式是不乐观的。因为什么呢?在一些很温和的多动症的案例当中,这是可以的。在被诊断的多动症的孩子当中,有1/6到1/3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可以达到正常成年人的这个范围的。虽然他们和普通人比起来,他更好动,但是也基本上能够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但是如果你的孩子处于学龄前,而且多动的症状比较严重,这个就不灵了。因为你可能就不属于那1/3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