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发过活动开启通知后,群内第三次活动在6月1日晚上10:40正式开题。开题由第二次活动中获胜的成员@soa 负责,结果是一张夜晚亮晶晶的照片(//www.greatytc.com/p/d42485bbd19e)
稍有些模糊,抓拍、筛选很不容易,可爱、天真、孩童,还有那个叠罗汉的造型。其实他写的文章也相当生动,但是这个选择看起来不睐。他本人给取了一个名字“我们是什么颜色的”。
在凌晨一点多,就收到@远理 疾书而来的文档,意外又惊喜。意外的是,原本是一个游戏式的活动,他都如此认真对待。惊喜的是,这确实是个好故:一位为了在幻觉中见到去世孩子的老奶奶,不断试毒,最后因为十年之期到达,从孩子死的地方跳楼自杀。
悲剧有警示作用,老人的情感寄托,社会的一类现象,都在这篇文章里面展示无疑。
有人提到他将主题改了,并没有提到粽子。但他本人说是想到鬼吹灯的缘故。
于是想到了一个idea,将作者本人的创作思考也加在文章里,或者说,在文章后面做一个展示。不过这样是不是干预太多了?
(昨天晚上发现正在考虑使用的工具zhimap不能满足所想,似乎得继续用word)
想着想着想到自己该怎么动笔。
比如:
一个活动从诞生之初,就走向死亡,如同一个人从诞生之初就走向死亡。现在我们是这次活动的创作者,也是自己生活的创作者。一个人的创作(包括评论)总有尽头。
这次活动只有短短30天,创作实际只有14天。从现在倒数,将要预见我们这一段旅程离第一阶段结束约有13天。第二阶段,实际上从群里公布第一篇作品后出现第一个评论时已经开始。
结果揭晓的那一刻其实是宣告死亡。
生命短暂,总得有点时间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的步调,胡说八道的论调,还可以寻找到一个惊喜的同调。
想了很多有关主题的段落,最终发现什么“孩子与死神祝福”“如何让有需要的小朋友吃上粽子”这种不论深刻还是浅显的重心都不是此时的理想段落。
笔下生疏是其一,要说提升写作的方法,除了多写似乎还是多写。这点在之前摘抄时也有提起。然后才知道自己是否意识到心有所属,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有神,或演讲行云流水,或写字一气呵成。当我们察觉到自己的竹子是什么样子,才有了聚焦的乐趣。
我的竹子现在暂时是关于一个主题的前期准备。它包括主题的确定、活动的决定等。
主题确定
其实@远理 有提过主题来源。当时的回答是:
因为六一快到了,所以选了孩子
端午快到了,所以选粽子
想不到什么到了,所以用了问号
活动确定
关于它的产生
此处应该有为活动发布的通知和爱死机的某个截图。
(但是先不放)
活动想法在主题确定之前产生,群内最早于斯芬克斯小金人猜谜游戏预告时有提及,原句为“胜者可以获得群内第一期创作传递活动的开场权”。所以才有了开头说到的照片。
刚开始确定的是五百字传递游戏,每个人有五百字的位置,在同一份文档上传递写作。每个五百字段落可以没有任何关联,也可以有关。当时的具体传递步骤没有细想。
而关于爱死机,爱死机团队分散在全球各地,相互之间没什么联系。任由导演带着世界各地的动画团队去浪这件事情,我们通过做自己创作世界的导演,也可以做到。
爱死机本身也因为这种制作方式导致各集质量不一、风格不一的结果,这也是我们这次创作活动
需要事先接受的可能或者说事实。
但可以明了:我们会得到一个独一无二的作品合集,每一段都是不同的个性。
关于评论的考虑
当时想到还可以加一个批注步骤,这样可以给创作最直接最真实的反馈。那时还未意识到,评论其实也是一种创作。
在最后是不是需要将所有参与者的作品都留下,是否要请大家批注投票,选出自己喜欢的。这对认真参加活动的人是足够鼓舞的反馈吗?
关于结果的呈现
于是作品的呈现方式是个问题。乍看就一个word文档可以搞定,简书也不错,但这还远不能叫大家产生更多分享的喜悦感。
所以去网上搜了各种多人协作的工具。在网页、手机微信上都可以用并且无需下载的,经过种种搜索,历经集记、腾讯文档,再到coggle、zhimap,最后于6月10日定格在石墨文档上。
(其实这里面少了一个询问群内成员的过程,大概源于久久未得答案引发的内倾感)
剩下来的是如何安排此工具内的文件排布,还有如何传达给各个新手小白们它这项功能的使用方法。
读者意见崛起
到此想到评论细则也要小出一个。比如若引起摘抄想法,就框选这个部分写明摘抄;若是喜欢、若想点赞、要是想卖萌……;还可以提一些建设性意见,或者框选不喜欢的部分……其他的可以由大家自行解锁。
评论当然是大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
这一次最终结果会以评论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大家能够更多的给一些评论就更多的给。总之读者的心很重要,读者的意见一直在悄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