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是会做生意的民族,波斯商人的精明全世界都知道。这种精明,很大程度表现在会说话这件事上。
去伊斯法罕的凡克教堂游览,进门前就发现一个小哥老在教堂门口晃悠。我们出来后,小哥马上凑过来搭讪,一张嘴就是带点北方口音的普通话,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聊过之后才知道,小哥曾经在中国学过汉语,现在暂时在爸爸的商店里帮忙。谈到热络之时,小哥调转话头,小心翼翼地问起来:“我爸爸的店就在附近,能不能请你们过去看看呢?”
不用问,小哥在教堂门口的这一番功夫,目的就是为了招揽顾客。
我们欣然应允,跟着小哥去他爸的店子里转了一圈。遗憾的是,店里东西虽多,却无一样出彩。我们刚刚才逛过市中心琳琅满目的大巴扎,这样普通的店显然激发不了我们的购物欲。我们和小哥说抱歉,小哥客客气气地把我们送出店外。时值正午,店子生意冷清,大概是离旅游景点距离有点远的缘故。不过将来也许会好些吧。眼下汉语热席卷全球,伊朗也不例外。学中文好找工作,很多人都这么觉得。若一切顺利,小哥的未来肯定不会局限在他爸这一爿小小的商店里。
且祝他好运吧。
吸引游人光临是波斯商人的本事,劝说顾客买下东西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逛大巴扎的时候,我们随意跨进一间细密画铺子,想看看有什么心仪的货色。我刚拿起一幅小画端详,老板就立刻用英语恭维道:“您的眼光真是好啊,一下就挑中了老师的作品。”按老板的说法,这家店专营一位细密画老师傅和他学生的作品。我刚才看的,正是师傅近期的画作。“您眼光好,对波斯历史应该也有了解吧。这画上的是霍斯陆和席琳,他们可是伊朗历史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啊。”老板继续恭维着,脸上所有褶子都挂着笑。
学生和老师水平有异,这我完全看得出来——学生的画工虽好,但到底失于精细,远不如他师傅画得生动立体。之所以挑中那副画,原因就在于画中情侣眼波动人,两情缱绻的意境营造得相当棒。说实话,我对波斯历史没什么研究,并不知道霍斯陆和席琳是何方神圣。如此看来,老板的话明面是恭维,内里倒更像是对自家商品的深度推介——这幅画不仅好看,而且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呢,客官您不考虑买下来吗?
当然要买了。这么合眼缘的画才要两百多块人民币,买下来一点都不亏。
如果说波斯人是推销艺术的正面示范,那我见过的土耳其商人则可称之为反面教材。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举世闻名,不少游客慕名而至,我也是其中之一。面对着无穷无尽的商铺和特色商品,我的购物欲蠢蠢欲动。踏足那间围巾店之前,我以为在大巴扎闲逛的下午必是轻松愉悦、满载而归的。可出了店之后,我转身离开巴扎,一点买东西的心思都没有了。
吸引我进店的是窗口展示的漂亮花纹。平心而论,这家店的围巾花样繁多,比起别家确实更胜一筹。很快我就看上了一款便宜的围巾,想和店主再讲讲价格。可店主却并不甘心,极力劝说我购买价格更高的一款。
他推荐的东西质量更好,我当然知道。可问题是,那款围巾的花纹并不是我的菜,我实在没有买下的欲望。我想把话题拉回来继续砍价,可店主的脸和脖子却红了,仿佛我刚刚出言不逊伤害了他似的。 “你自己摸摸看,这是不是更好的东西!我的意思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他一边嚷嚷着,一边又把一摞贵价围巾拍在我面前。
什么啊。我是来买东西的,不是来听训话的。我一个大白眼翻过去,抓起包便跑了。
惹恼顾客是做不成生意的,这是最基本的营商之道,精明的波斯商人早已烂熟于心。在拿到你手里的钞票之前,他们永远都是笑眯眯的,轻声细语地给你介绍这个那个,不把你说到心动掏钱决不罢休。然而,交了钱,拿了货,交易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大错特错。在波斯商人看来,第一单生意的成功仅仅是交易的开始。
卡尚的小贩们就是这样。同行的女士被铺子里的玫瑰香味吸引,很快就买下一瓶玫瑰精油。卡尚盛产玫瑰,一小瓶精油只要人民币十块钱,当真又好又便宜。我们拿起精油准备离开,可小贩却没有送我们的意思:“你们要不要再看看玫瑰水呢?可以做饮料,也可以洗脸,对美容特别有好处。”
于是我们的包里又多出两瓶玫瑰水了。反正也不贵,又是当地特色,买着玩呗。一位同伴如是说。
我们推门离店,打算回旅馆休息,却不想一位老爷爷早已在门外恭候。交谈之后才知道,爷爷是当地的民宿业者,接待过不少的外国游客,东亚面孔的我们自然成了他眼中的潜在商机。 “我家条件很好的!”爷爷嘴上说着,手指不断滑动手机,向我们展示住客们在他家的生活照片——确实是很典型的伊朗民居呢。只是我们早就订好了住处,完全没法给爷爷家增添人气了。
可即便这样,爷爷依旧是满脸堆笑:没关系啦,晚上有空也可以来家里喝茶啊,我家很热闹的。我们拿着爷爷的名片,在街口和他作别。夕阳西下,我们看着他步履蹒跚地远去,一点一点地挪向老街深处的另一间旅游商铺。
在做生意这件事上,伊朗人既精于巧舌生花,又总带着一股不轻易放弃的韧劲。
这大概也是他们最值得敬佩的特质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