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福!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
从疫情开始,到这个学期结束,甚至更长的时间,打造四有教师应该是学校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到底如何进行疫后四有教师团队的重构呢?
大家早已经有这样的共识:要想有好的教育教学生活,必须有好的教师团队,面对这一个特殊的学期,要想让疫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稳定的推进,让学生和家长共同较好的应对疫后的学习生活,就更需要教师团队进行积极的重构。
四有教师团队是我们的目标,如何靠近这个目标呢?
助人为乐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全球“战疫”打响以后,中国有序的向很多国家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受帮助的人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这个特殊时期比任何时期都需要温暖。
我们教师团队无法去给世界提供轰轰烈烈的帮助,但是我们教师团队可建立微帮助关系,能帮助哪些人?能和哪些人建立帮助关系?能帮助他们做些什么?这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帮助家长建立“资源库”,这是疫后四有教师团队价值观的重构。
长期的居家生活,很多家长出现焦急的状态,我们要引导帮助家长和孩子一块儿寻找目标,疏导心理,习惯养成,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习闯关。
在这个特殊时期,如果一味的去给家长讲大道理,告诉他们你们该怎么做,可能家长会听不进去,反而会更加急躁,这时候我们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些资源——微课,微视频,微信家访,给家长的一封信等等。手把手的进行引导。帮助一次,帮助可能是很微小的,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做下来,一定会温暖人心。
帮助自己创造人物墙——这是疫后四有教师团队的道德重构。
疫情中感动我们的人物很多,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我们把这些人物照片找出来,做成人物墙。
寻找自己身边的同事团队的成员,平凡的人物中会有很多的不平凡,故事最容易打动人,启迪人,塑造人。
帮助同行递上暖手宝——这是疫后四有教师团队的思维重构
这学期因为特殊情况,原来我们会因帮一位老师准备赛课,全力以赴,各抒己见,这是非常温暖的。
这学期我们不能面对面的去帮助,可是这时候是非常迫切的需要给老师们送温暖,因为这学期的特殊情况,老师们除了日常备课,家长学生的心理疏导,日常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疫情中的防疫工作等等,各方面老师们都迎来了更大的挑战,工作的难度,强度都增加了,这样我们更应该抱团成长,加大团队合作,建设攻坚克难。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第一周的课怎么上?
这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上什么?怎么上?这要成为全体老师集体备课的主题。
学校首先组织教研组长进行研究探讨方案
各教研组长再组织各年级的备课组长进行探讨, 方案拿出来,课备好,课件做好,给全体老师们送去温暖。
最后要帮助孩子铺立交桥——这是疫后四有教师团队的行知重构
疫后学生的困难可能有哪些?
因在家自学能力差,学习跟不上了,居家时间长,有畏难心理了,自己的进度慢了,习惯差了,作业落下很多。
开学前,我们要预防掉队,做好线上领跑者,根据兴趣特长在线上,进行系列引领。
在线上成立困难解决群,根据存在的学习困难在线上进行分别引领。
开学后要灵活施教,可以进行课时调整,有些内容适合线上的就提前线上解决,做到线上与线下混合。
所谓的立交桥,就是让不同的同学走不同的路,都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这就是团队的行之重构。
通过自己学校的公众号推送给家长们写的信,孩子们的作品,老师的心得, 利用这些自媒体不仅仅为自己的学生,家长和同事服务,还希望为天下更多的服务。
让世界因为我们的存在变得更美好,而我们因此变得仁爱。
微帮助这个词看起来非常的一般,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做下来,成全的不光是我们自己,还会产生像太阳一般温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