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火星上》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地球突然消失,身在火星昆仑站的宇航员唐跃和空间站的科学家麦冬成了仅存的人类。两人在太空中相互依靠相互鼓励,和AI机器人老猫一起克服万难,努力生存。
作为一部拥有航天背景的科幻小说,《死在火星上》的设定科学严谨,足够有说服力。在第一卷结尾,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描写唐跃和老猫如何对接飞船、拯救麦冬。整个过程非常详细,画面感十足。通过主角们一系列的挣扎,配合严肃而荒诞的对白和科学描述,无时无刻地对浩瀚宇宙的无尽探视,本小说给我带来的是光速和时空组成的宇宙的荒寂的感觉。文中到处可见的插科打诨,如同唐·吉诃德般的无厘头更像是卑微生命对宇宙的绝望呼喊。这一切都加深了这种印象:热闹反映了孤独,拥有即是荒凉,笑过之后是无尽的悲伤。
这是一部绝对严谨、绝对科学、绝对专业同时又不失趣味和轻松的硬科幻星际文。既将孤独的痛苦与渺茫的绝望展现得淋漓尽致,又带给我们死中求活的乐观精神和幽默风趣的轻松阅感。故事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的幻景,而是知识含金量极高的“科幻现实主义作品”,更有说服力。
全书主基调积极向上。尽管身处荒凉的异星,两人一猫却从未放弃希望。唐跃对麦冬不抛弃不放弃,每次都选择和她一起共渡难关。麦冬在面对食物储备严重不足的威胁时,也没有选择自暴自弃,而是凭借坚强的意志度过了五天艰难的时光。
这种在绝境之中积极进取的精神,非常正能量,符合社会主流情绪。另一方面,本书在畅想未来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凸显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在本书的结尾,作者写道,“谨以此书献给人类历史上曾为伟大的航天探索事业贡献力量奉献身心的人们,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在当今网文中打着科幻旗号的玄幻古武修仙修真文实在太多,令人无奈,所以更凸显这种硬核科幻小说的难能可贵。这本书几乎不需要怎样的改动就是极其优秀的电影剧本,在《流浪地球》大获成功之后,这样的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似乎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