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大坑让你累成狗(7~10)
往期回顾:
解释了造成乙方总是很“累”的三个根本原因,分别是:
1、甲乙双方的权利不平等;
2、甲乙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3、甲乙双方的认知差异
长期的乙方经历,我总结了十个让乙方更累的大坑,前面已经介绍了6个。分别是:
大坑一:以为甲方了解你的行业;
大坑二:自以为是的猜测甲方意图;
大坑三:把“内忧”误认为是“外患”;
大坑四:看不到麻烦背后的机会;
大坑五:缺乏同理心;
大坑六:分不清甲方成员的权责;
今天继续说明十个大坑中的最后四个。
大坑七:没有作应急预案的习惯
这是个隐藏的坑,在没有发生意外之前不会显现,却破坏力极大。一旦事情发生突变,在这个坑里的人大多只能双手一摊,无能为力。毕竟,有急智的人少之又少。
有次晚间叫了一辆专车回家。上车不久,肚子突然一阵疼痛,要腹泻。马上请求司机快找厕所,可此时地处偏僻,估计怎么也要忍10分钟,我脸都绿了。正在考虑要不要找个路边黑暗的地方解决问题,车子一个右转,开进了一条小路,路边赫然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公共厕所。
一身轻松的再次上车。司机师傅说:“别说拉肚子了,坐我的车,你就是生孩子都不用慌”,看到我一脸茫然,他接着说:“从这到你去的地方,还会路过X个厕所,另外还有Y家24小时的餐馆和Z个大酒店,都有厕所,不信你就数一下。你随时想,都不超过3分钟就让你进厕所”。(以上内容的具体数字记不清了)
当时就震惊了。自称“活地图”的司机见过不少,这么精确的“活地图”还是第一次见。后来攀谈才知道,这位师傅开车时,从不听音乐和广播,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会记路边的各种建筑。不开车时,他的爱好是看地图,回忆之前记住的建筑。他说作专职司机,总会碰到乘客有各种突发事件,没有比把自己变成“地图”更好的应对方法了。
二十多年的司机生涯,让他真的成了“自带导航的活地图”,坐他的车特别省心。他也由此获得了很多高质量的固定客户,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元。
一般司机能把客人按时平安送到目的地就行了,这是专业,最多就是研究路况,争取最短时间,这是精进。但如果你有突发情况,很多司机即使有心帮忙也大多有心无力。这位司机师傅就充分利用了职业便利,设想各种应急预案。将自己培养成了有急速反应能力的“路上问题专家”。
这么做看似是让他更累了,实际上不仅能很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还能获得多维能力,从而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是高价值的“累”,而不是低价值的被动的“累”。
大坑八:不留冗余时间
这是个比不作应急预案更大的坑,一旦掉坑后果往往也更严重。
甲方没有要求时限的任务,一般乙方都会给自己留出充分的时间冗余,以应对突发状况。可如果碰到时间紧任务急的项目,此时乙方为了接单,在项目评估时就不会考虑冗余时间。
我能理解乙方为了生存,有时候不得不冒些风险。但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紧急项目中永远不考虑冗余时间,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即使有应急预案也会由于没有时间而陷入危局。轻则糊弄过去而永远失去客户,重则负担违约责任赔付巨款。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紧急项目一定要想办法给自己留出一些冗余时间。比如,试着说服甲方砍掉(或替换)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在一些非重要环节降低执行难度;要求甲方决策者直接担任沟通者,最大限度提高沟通效率;甚至不惜降低利润率,将一些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从而集中力量尽快完成其它任务等等。
如果实在没有办法制造冗余时间,而项目风险又很大,就要考虑放弃了,否则就和赌博无异。
大坑九:滥用营销手段
营销中的一些常见手段是不能随便乱用的,任何营销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这些方法大多是利用受众的不理性或营销心理学,从而影响受众的决策,例如“现状偏见”、“损失厌恶”、“跨期偏好”等等。
实际上,很多营销手段在B to C中有效,只是代表着总体有效,而不意味着对每位个体都有效。因为C端的数量庞大,即使部分个体识破了这些手段也无关痛痒。可如果把“小花招”用在商业合作中,一旦被识破,会让甲方从一开始就对乙方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甚至让乙方直接失去甲方项目的竞争资格。
刚跳槽到甲方时,在一次活动运营的方案招标中,A公司做了个两份方案。方案1中规中矩,而方案2有跟多亮点。两份方案都是顶着甲方预算金额报价,在方案1的预算明细中,有一些项目的实际价值很难量化;方案2的预算明细比方案1更合理,而且还免费赠送了几个小项目。
大家都觉得方案2非常值,给评标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部分人倾向于A公司的方案2中标。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却直接把A公司的两份方案都枪毙了,理由是他们用了“锚定效应”和“合算偏见”(限于篇幅关系就不说明了,不知道这两个营销手段的请Google)。负责人认为A公司心机太深,唯恐在将来的合作中受其所制。
在负责人讲解了这两个“小花招”之后,我们再一次仔细分析了几家公司的方案,发现其实A公司的方案2并没有比其他公司的方案好很多,它只是比自己的方案1更优秀。这等于从正面证明了负责人的判断。于是,费尽心机的A公司第一个出局了。
实际上,A公司的方案2有几个亮点非常好,如果不是他们自作聪明,中标的希望是很大的。从这件事上,我也第一次意识到,在商业合作中耍小聪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滥用营销手段是个少见但致命的坑。
大坑十:没有良好的沟通习惯
沟通,是所有关系的行动基础。在商业合作中,如何做到顺畅沟通应该是每一位职场人都要掌握的基本素养。顺畅沟通对于乙方尤其重要,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能大幅减少沟通成本。
可惜的是,很多在乙方岗位上“受苦受难”的小伙伴们,却对这个问题视而不见。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都有体会,就不列举了。这里只总结一些有助于顺畅沟通的好习惯。
1、倾听和精读
如果是语音沟通(包括当面,电话,留言,微信语音等),一定要做到专心倾听,最好做笔记或录音,以免漏掉重要信息。甲方一通电话过来,5个重点,只记住了3个,之后无论怎么行动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再打电话问一次证明蠢,不打过去问证明傻。
如果是文字沟通(主要是电子邮件,QQ,微信等)必须做到逐字逐句的精读。这时候就别把一目三行的速读能力拿出来用了,否则只能把自己玩死。
2、总结并确认
无论是什么沟通方式,都要在一轮沟通结束的时候总结并确认甲方的意思,避免认知错位,才能确保达成共识。把甲方的一大段话总结成简单,明确的短语重复一遍,并得到确认,是非常好的习惯。
3、逐条对逐条
如果甲方是逐条沟通,那么乙方也必须逐条回应,千万不要一大段话或文字扔回去。让甲方自己整理答案是没有同理心的表现,也必然会给甲方带来困扰,从而影响合作关系。
4、非即时沟通要核对
回复电子邮件,或者QQ和微信时,在发送之前要读一遍自己写的内容。即要看是否对甲方的诉求都给予了回应,也要看自己的语法、文字、逻辑是否有误,是否容易有歧义。清晰、准确、无歧义的回应是顺畅沟通的基础。
5、必有结果
这里的结果,不一定是沟通内容的结果,而是沟通这件事本身要有结果。如果在沟通内容上双方暂时无法达成一致,至少也要约定下次沟通的时间、地点、方式、人员、主题和需要准备的资料。很多时候,双方就一件事反复沟通,就是因为只在意内容需求,而忽略对沟通结果的把控。
在企业管理中有个5W2H法,即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Where(在何处),When(在何时),Who(由谁做),How(怎么做),How Much(要多少)的缩写。5W2H法是步骤化、清单化管理的实用方法,在沟通中这个方法也适用。
如果双方就沟通内容达成了一致,可以在沟通结束前按照5W2H法审视一下,看这7个问题是否都已明确。发现缺少哪个问题的答案最好当时就补充交流,避免事后再沟通。
如果沟通在内容上没有达成一致,也可以用这7个问题约定下次沟通的方案,为下次交流打好基础。
以上这些习惯,只能帮助我们顺畅沟通,而要达到更高层次——有效沟通,就需要对沟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系统的沟通技巧。很巧的是,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清华的宁向东老师在《得到》APP上的当天课程就是《有效沟通的18条清单》,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至此,让乙方很“累”的十个大坑,分三期都已介绍完毕。再次说明,不是只有这十个坑,这只是通过我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比较普遍或者破坏力极大的坑。还有哪些坑欢迎大家补充。
下一期,我将总结一些乙方原则,作为支撑乙方工作的初级方法论。当然,肯定很粗浅而且不全面,但本着007的“不脸精神”,有什么就写什么,如果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最好,如果不能,至少对我自己也是一次总结和再思考的机会。欢迎大家交流,拍砖,抬杠,吐槽。
2017.11.07